充电拓扑网络和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98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充电拓扑网络和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及方法,该充电拓扑网络,包括:多组功率模块、多组直流接触器及多组终端;多组直流接触器包括: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多组第二直流接触器和多组主直流接触器;多组功率模块由至少两组功率模块组成;每组功率模块连接有至少一组第一直流接触器,所述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串联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每组功率模块分别通过一组主直流接触器与对应终端连接;每组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环形结构上任一一组不相邻的功率模块所连接的直流接触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吸合不同的接触器形成不通的通道连接不通的功率模块形成终端的功率池,达到功率切换目的。率切换目的。率切换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拓扑网络和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充电拓扑网络和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类用电设备的飞速发展,充电设备也越来越多。例如,以电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成为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工程。充电设备为用电设备提供能量补给,成为了用电设备的重要支撑系统。
[0003]近年来大功率柔性智能充电系统逐步发展,各种由直流接触器搭建的矩阵回路也越来越多,现有充电系统在使用时的输出功率一定,无法根据不同需求输出合适的功率,缺乏安全控制充电系统准确调整输出功率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拓扑网络和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终端功率分配过程中造成充电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保证系统绝对安全前提下可以准确的根据模块分配属性的变化动态调整充电继电器切换达到系统所有终端充电稳定,从而保证系统以最优的状态进行输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拓扑网络,包括:
[0007]多组功率模块、多组直流接触器及多组终端;
[0008]所述多组直流接触器包括: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多组第二直流接触器和多组主直流接触器;
[0009]所述多组功率模块由至少两组功率模块组成;
[0010]所述每组功率模块连接有至少一组第一直流接触器,所述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串联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每组功率模块分别通过一组主直流接触器与对应终端连接;
[0011]所述每组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环形结构上任一一组不相邻的功率模块所连接的直流接触器。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环形结构上任一一组不相邻的功率模块所连接的主直流接触器,形成星型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终端的数量与主直流接触器的数量相同。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当所述功率模块为偶数时,且所述功率模块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结构上时,所述每组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环形结构上正对角线位置上的一组其他功率模块所连接的主直流接触器。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一个终端的充电都由三条大通道组成,且每条大通道都由两条小支路组成。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组直流接触器包括: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K1、K2、K3、
K4、K5、K6;多组第二直流接触器K7、K8、K9和多组主直流接触器Km1、Km2、Km3、Km4、Km5、Km6;
[0017]多组功率模块包括功率模块P1、P2、P3、P4、P5、P6;
[0018]第一直流接触器K1、K2、K3、K4、K5、K6串联形成环形结构;功率模块P1、P2、P3、P4、P5和P6分别通过一组主直流接触器Km1、Km2、Km3、Km4、Km5、Km6与对应终端M1、M2、M3、M4、M5和M6连接;
[0019]功率模块P1通过第二直流接触器K7连接功率模块P4;功率模块P2通过第二直流接触器K8连接功率模块P3;功率模块P3通过第二直流接触器K9连接功率模块P6。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拓扑网络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0021]终端分配模块:根据每个终端所需的功率,分配合适的功率模块;
[0022]对应模块:根据所分配的功率模块,得到对应功率模块下直流接触器的闭合情况;
[0023]终端校验模块:根据每终端校验原则校验对应模块得到的数据,得到该终端的接触器闭合情况;
[0024]系统整合模块:将所有终端的接触器闭合情况进行整合得到每个终端下直流接触器的闭合情况;
[0025]系统校验模块:根据系统校验原则,校验系统整合模块得到的数据,得到系统最终执行结果。
[002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获得各个终端的功率模块分配结果;
[0028]根据分配的功率模块,得到各功率模块对应的直流接触器的闭合期望;
[0029]根据终端校验原则对该终端各功率模块与直流接触器的闭合进行判断,得到终端的期望结果;
[0030]将各终端的期望结果进行整合得到系统的期望结果;
[0031]根据系统校验原则对系统的期望结果进行判断,得到系统最终的执行结果。
[003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终端校验原则是指在该终端下存在吸合期望的同一个接触器在对应不同功率模块时只能有一个吸合状态和一个断开状态其余状态都为未知,满足此原则的接触器在该终端中期望为吸合,其余情况皆为断开。
[00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系统校验原则是指在各终端中存在吸合期望的同一接触器在对应不同终端时只有一个,只能有一个吸合状态和一个断开状态其余状态都为未知,满足此原则的接触器在系统中期望为吸合,其余情况皆为断开。
[003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本专利技术通过吸合不同的接触器形成不通的通道连接不通的功率模块形成终端的功率池,达到功率切换目的,可以实现大功率充电系统中充电的动态切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0036]2、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通过两种校验方式可以有效提前识别因为命令加工错误的原因导致系统异常引发的安全风险并拒绝执行保护系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与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3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充电拓扑网络示意图;
[0039]图2为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任一终端Mi的期望表加工方法示意图;
[0041]图4为充电系统中直流接触器控制系统中终端M1的功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3]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44]实施例1:
[004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拓扑网络,包括:多组功率模块、多组直流接触器及多组终端;
[0046]多组直流接触器包括: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K1、K2、K3、K4、K5、K6;多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功率模块、多组直流接触器及多组终端;所述多组直流接触器包括: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多组第二直流接触器和多组主直流接触器;所述多组功率模块由至少两组功率模块组成;所述每组功率模块连接有至少一组第一直流接触器,所述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串联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每组功率模块分别通过一组主直流接触器与对应终端连接;所述每组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环形结构上任一一组不相邻的功率模块所连接的直流接触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环形结构上任一一组不相邻的功率模块所连接的主直流接触器,形成星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数量与主直流接触器的数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率模块为偶数时,且所述功率模块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结构上时,所述每组功率模块通过一组第二直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环形结构上正对角线位置上的一组其他功率模块所连接的主直流接触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终端的充电都由三条大通道组成,且每条大通道都由两条小支路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拓扑网络,其特征在于,多组直流接触器包括:多组第一直流接触器K1、K2、K3、K4、K5、K6;多组第二直流接触器K7、K8、K9和多组主直流接触器Km1、Km2、Km3、Km4、Km5、Km6;多组功率模块包括功率模块P1、P2、P3、P4、P5、P6;第一直流接触器K1、K2、K3、K4、K5、K6串联形成环形结构;功率模块P1、P2、P3、P4、P5和P6分别通过一组主直流接触器Km1、Km2、Km3、Km4、Km5、Km6与对应终端M1、M2、M3、M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海吕军锋张勃雒建华黄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绿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