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970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可套接叠放的防洪箱本体,其底部设置有第一防渗结构,侧部设置有联接结构;通过与联接结构配合,将防洪箱本体连接成止水系统的联接件,联接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渗结构;在工作状态下,防洪箱本体通过联接件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止水系统,防洪箱体与地面、联接件与地面、防洪箱体与联接件之间的渗漏间隙小于阈值。通过可联接的箱体,能够快速组成预定长度的止水系统,作为防洪子堤,安装和拆卸的效率更高,使用时更加美观,还可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防洪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防洪和城市周边堤坝防洪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防洪方法分为传统防洪方法和新型防洪方法。传统的防洪方法沙袋土袋堤坝式,新型防洪方法包括柔性防洪墙、刚性防洪墙等相关装置。
[0003]采用现有的相关方法,存在构建速度慢,人工用量大,形态不美观和拆卸费时费力等缺陷。如何能够快速简便地构建更为美观的城市防洪体系,同时在拆卸运输和重复使用等方面能够更加方便,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包括:
[0006]至少两个以上可套接叠放的防洪箱本体,和
[0007]将防洪箱本体连接成止水系统的联接件;
[0008]防洪箱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一防渗结构,侧部设置有与联接件适配的联接结构;联接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渗结构;
[0009]在工作状态下,防洪箱本体通过联接件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止水系统,防洪箱体与地面、联接件与地面、防洪箱体与联接件之间的渗漏间隙小于阈值。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洪箱本体背水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槽。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洪箱本体的迎水面设置有若干增强结构。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渗结构和第二防渗结构为沿长度布设的密封带。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带与防洪箱本体或联接件通过嵌接、螺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联接件的迎水面设置有阻水凸起,在工作状态时,阻水凸起与防洪箱本体侧壁的距离小于预定值。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防洪箱本体与联接件之间设置有竖向的防渗止水带,防洪箱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孔。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联接件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C型槽、U型槽,凵型槽或L型槽,所述密封带固定在定位槽中。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洪箱本体上设置有可拆卸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孔。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与联接件适配。
[0019]有益效果:通过可联接的箱体,能够快速组成预定长度的止水系统,作为防洪子堤,安装和拆卸的效率更高,还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防洪箱1、注水式防洪箱本体101、第一凹槽102、平直段102a、弯折段102b/102c、支撑凸起103、背水面加强部104、背水面联接槽105、侧面联接槽106、注水孔107、盖体加强部108、迎水面加强部109、排水孔110、联接件2、第二凹槽201、阻水凸起202、通水孔2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便于运输、安装、拆卸的止水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防洪箱1和用于将防洪箱1联接在一起的联接件2。
[0024]如图1所示,从结构上看,防洪箱主要包括注水式防洪箱本体101。为了能够快速进行运输、安装和拆卸,同时提高防洪箱1的结构强度,增加抵御洪水的能力,对防洪箱1的本体进行了设计。具体如下:防洪箱1整体设计成大致为梯形的壳体,上下形成一定的倾斜度,从而能够叠放在一起。在防洪箱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联接结构,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侧面联接槽106。在防洪箱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以加强箱体结构的加强部,在迎水面,通过形成凹槽或凸起的方式,可以提高迎水面的强度,减少箱体在水压下的变形。如图1所示的,加强部分为迎水面加强部109和背水面加强部104。
[0025]在背水面,设置有背水面联接槽10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背水面联接槽与联接件2适配,从而联接件2不仅可以用来联接相邻的防洪箱1,还可以设置在背水面,对防洪箱1进行支撑。也就是说,左右侧面和背水面的联接结构,可设计为相同的,不仅便于制造,也有利于将联接件2作为支撑件使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联接件2和支撑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分别采用联接件2进行联接,采用支撑件进行支撑。
[0026]在防洪箱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防渗结构,联接件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渗结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凹槽并在凹槽中嵌入密封带的方式。第一防渗结构和第二防渗结构用于防洪箱1及联接件2与地面之间防渗阻水。通过联接件2将防洪箱1本体联接成预定长度的防洪子堤,组装的速度更快,能够在紧急状态下快速搭建防洪子堤,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02,该第一凹槽主要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平直段102a和弯折段102b/102c。弯折段分别延伸至侧面联接槽106。通过在第一凹槽内设置密封条,可以沿防洪箱本体长度方向上形成连续密封的止水条带。同样,在联接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201,采用上述方式在第二凹槽底部沿长度方向连续密封的止水结构。
[0027]密封条、密封带等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极限状态下,密封带被压紧到与箱体底面基本平行。在一般工作状态下,其一面突出箱体底部,为了两侧的平齐,在箱体底部的另一面设置支撑凸起103 。
[0028]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本实施例采用的密封带,还可以采用密封条、柔性密封板的方式,进行防渗止水。密封结构与箱体或联接件2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目前工程上可实施的
各种方式。在部分实施例中,密封带的结构甚至可以是铺满防洪箱1本体或者联接件2底部,例如采用柔性密封带,粘接、螺接或扣合在防洪箱1底部或联接件2底部。
[0029]在工作状态下,当防洪箱1本体通过联接件2组装在一起时,箱体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通过在联接件2上设置阻水凸起202的方式,减少这个距离,提高防渗阻水的效果。
[0030]在联接件2与防洪箱1体之间,可以增加防渗止水带的方式,增强防洪箱1体与联接件2之间的防渗阻水性能。为了提高密封带与联接件2或防洪箱1体之间的联接速度,可以通过在联接件2或箱体的底部,增设定位槽的形式,将密封带固定在其中。定位槽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C型槽、U型槽,凵型槽或L型槽。
[0031]防洪箱1本体上具有可拆卸的盖体,在叠放运输时,盖体与本体时分离的,在工作状体,盖体与本体扣合,从而收紧本体的开放端口,提高箱体的强度。在盖体上,设置有进水通孔,例如图2所示的圆形的注水孔107,对箱体内进行注水,从而提高箱体的自重。注水孔的形状、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工程环境确定。盖体本身设置有盖体加强部108,提高盖体自身的强度,在部分场景下,可以供人行走,从而形成人行栈道。
[0032]如图2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防洪箱1本体侧部下方或者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10,排水孔110上通过T形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可套接叠放的防洪箱本体,和将防洪箱本体连接成止水系统的联接件;防洪箱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一防渗结构,侧部设置有与联接件适配的联接结构;联接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渗结构;在工作状态下,防洪箱本体通过联接件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止水系统,防洪箱体与地面、联接件与地面、防洪箱体与联接件之间的渗漏间隙小于阈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箱本体背水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箱本体的迎水面设置有若干增强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结构和第二防渗结构为沿长度布设的密封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防洪箱的止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东顾芳芳徐进超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