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06943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对待建筑区域分别进行土壤勘探数据、地形勘探数据和大气勘探数据采集,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地形适宜建筑系数和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进而综合以上评估待建筑区域对应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完善了待建筑区域的地理信息勘探指标,有效弥补了目前对高层住宅建筑区域土地勘探存在的地理信息勘探指标不够全面的弊端,体现了评估过程的全面性,为待建筑区域是否适宜建筑高层住宅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否适宜建筑高层住宅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否适宜建筑高层住宅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理勘探数据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地理信息技术是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等技术为其核心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近些年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凭借其高效率、高精准度的优点已广泛应用到矿产资源勘探、地理测绘、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极大方便了相应领域的工作。
[0003]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例来说,由于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使得人们对城市中住宅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数量不断上涨的需求,城市中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建筑施工越来越频繁,在建筑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之前,需要相关单位对待建筑区域土地进行地理信息勘探,进而对得到的地理勘探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待建筑区域是否适宜建筑高层住宅。但目前在对待建筑区域土地进行地理信息勘探过程中通常只是对待建筑区域的地形状况和土壤性能参数进行勘探,忽略了对待建筑区域的土壤污染参数和大气污染参数的数据勘探。当待建筑区域的土壤污染超标时,极有可能对在该建筑区域上建造的住宅建筑地基造成腐蚀,从而影响住宅建筑的地基稳定性;当待建筑区域的大气污染超标时,轻则影响在该建筑区域上居住人员的居住环境,重则在大气污染长期超标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目前对高层住宅建筑区域土地的地理信息勘探指标不够全面,导致判断结果可靠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层住宅建筑区域土地勘测评估的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对待建筑区域分别进行土壤勘探数据、地形勘探数据和大气勘探数据采集,以此评估待建筑区域对应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完善了地理信息勘探指标,从而根据评估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进行是否适宜建筑判断,使得判断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待建筑区域地理勘探数据采集:对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待建筑区域进行地理勘探数据采集;
[0008]步骤2.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土壤勘探数据中提取土壤性能参数,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
[0009]步骤3.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土壤勘探数据中提取土壤污染参数,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
[0010]步骤4.地形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地形勘探数据中提取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坡度,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形适宜建筑系数;
[0011]步骤5.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大气勘探数据中提取大气污染参数,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
[0012]步骤6.综合适宜建筑系数评估:综合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地形适宜建筑系数和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评估待建筑区域对应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
[0013]步骤7.待建筑区域是否适宜建筑判断:根据评估的待建筑区域对应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判断待建筑区域是否适宜建筑高层住宅。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地理勘探数据包括土壤勘探数据、地形勘探数据和大气勘探数据,所述土壤勘探数据包括土壤性能参数和土壤污染参数,其中土壤性能参数包括土壤种类、土壤含水量、土壤硬度和土壤酸碱度,土壤污染参数包括汞含量、铅含量、镉含量、酚含量和细菌数量,所述大气勘探数据包括大气污染参数,其中大气污染参数包括二氧化硫含量、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和总悬浮颗粒物含量。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待建筑区域对应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的具体统计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0016]S1:将提取的土壤种类与设置的各种土壤种类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进行对比,从中筛选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
[0017]S2:将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标准地基承载力指数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f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f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标准地基承载力指数;
[0018]S3:将提取的土壤含水量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含水量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含水量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q分别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含水量,q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含水量;
[0019]S4:将提取的土壤硬度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硬度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硬度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d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硬度,d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硬度;
[0020]S5:将提取的土壤酸碱度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酸碱度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酸碱度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p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酸碱度,p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酸碱度;
[0021]S6:根据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适宜比例系数、土壤含水量适宜比例系数、土壤硬度适宜比例系数和土壤酸碱度适宜比例系数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
建筑系数η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ε1、ε2、ε3、ε4分别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适宜比例系数、土壤含水量适宜比例系数、土壤硬度适宜比例系数、土壤酸碱度适宜比例系数。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待建筑区域对应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的具体统计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0023]A1:将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污染参数构成待建筑区域土壤污染参数集合G(g1,g2,g3,g4,g5),g1,g2,g3,g4,g5分别表示为汞含量,铅含量,镉含量,酚含量,细菌数量;
[0024]A2:将待建筑区域土壤污染参数集合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允许的最小地基土壤污染参数进行对比,以此根据对比结果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σ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g1

、g2

、g3

、g4

、g5

分别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允许的最小地基土壤汞含量、铅含量、镉含量、酚含量、细菌数量。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待建筑区域对应地形适宜建筑系数的具体统计步骤如下:
[0026]B1:将提取的地形类型与设置的各种地形类型对应适宜建筑高层住宅建筑的适宜匹配系数进行对比,从中筛选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适宜匹配指数,记为δ1;
[0027]B2: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待建筑区域地理勘探数据采集:对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待建筑区域进行地理勘探数据采集;步骤2.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土壤勘探数据中提取土壤性能参数,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步骤3.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土壤勘探数据中提取土壤污染参数,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步骤4.地形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地形勘探数据中提取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坡度,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形适宜建筑系数;步骤5.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统计:从地理勘探数据对应的大气勘探数据中提取大气污染参数,以此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步骤6.综合适宜建筑系数评估:综合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地形适宜建筑系数和大气污染适宜建筑系数评估待建筑区域对应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步骤7.待建筑区域是否适宜建筑判断:根据评估的待建筑区域对应的综合适宜建筑系数判断待建筑区域是否适宜建筑高层住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勘探数据包括土壤勘探数据、地形勘探数据和大气勘探数据,所述土壤勘探数据包括土壤性能参数和土壤污染参数,其中土壤性能参数包括土壤种类、土壤含水量、土壤硬度和土壤酸碱度,土壤污染参数包括汞含量、铅含量、镉含量、酚含量和细菌数量,所述大气勘探数据包括大气污染参数,其中大气污染参数包括二氧化硫含量、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和总悬浮颗粒物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建筑区域对应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的具体统计方法执行以下步骤:S1:将提取的土壤种类与设置的各种土壤种类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进行对比,从中筛选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S2:将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标准地基承载力指数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f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指数,f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标准地基承载力指数;S3:将提取的土壤含水量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含水量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含水量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q分别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含水量,q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含水量;S4:将提取的土壤硬度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硬度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硬度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d表示为待建筑
区域对应的土壤硬度,d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硬度;S5:将提取的土壤酸碱度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酸碱度进行对比,计算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酸碱度适宜比例系数,其计算公式为p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酸碱度,p0表示为高层住宅建筑对应的地基土壤适宜酸碱度;S6:根据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适宜比例系数、土壤含水量适宜比例系数、土壤硬度适宜比例系数和土壤酸碱度适宜比例系数统计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η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性能适宜建筑系数,ε1、ε2、ε3、ε4分别表示为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地基承载力适宜比例系数、土壤含水量适宜比例系数、土壤硬度适宜比例系数、土壤酸碱度适宜比例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勘察勘探采集数据分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建筑区域对应土壤污染适宜建筑系数的具体统计方法执行以下步骤:A1:将待建筑区域对应的土壤污染参数构成待建筑区域土壤污染参数集合G(g1,g2,g3,g4,g5),g1,g2,g3,g4,g5分别表示为汞含量,铅含量,镉含量,酚含量,细菌数量;A2:将待建筑区域土壤污染参数集合与高层住宅建筑对应允许的最小地基土壤污染参数进行对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集思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