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42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设置车联网配送信息统计模块用以执行车联网中,各个车辆的配送负载统计,并综合配送负载模块的配送负载计算,得出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的分布式配送任务执行情况,同时通过四层架构的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以及对各个区域设置差异化的管理指令,实现对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的运行监控。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的运行监控。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的运行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车联网属于物联网业态在汽车领域的具体应用形式,由于车辆天然具有机械性能与网络互联需求,因此,在车辆网络中应用物联网从而形成具有物联网特征的车联网,完全符合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车辆自动驾驶的技术诉求。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0003]车联网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多项基础性技术。只有掌握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实现V2X信息交互,才能有效地将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紧密地有机结合。传感器技术。无人汽车实现智能操作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由车载的各种传感器进行采集,最终传输给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的融合、筛选、处理。各类传感器通过采集系统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采集系统,动态采集一切车联网所需要的数据,如车辆位置、交通状况、障碍信息环境参数等。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后作为各项业务数据为车辆提供优质服务。人机交互技术。目前车载导航娱乐终端不利于车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所以要开发一个开放、智能的车载终端平台,并且能搭载Android,iPhone、iPad等系统产品终端。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RFID(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网路通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自动识别车辆、道路等对象,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提取与交通拥堵和行驶安全的内容,便于路径优化和行驶安全控制。车联网采用有源RFID(更远的读写距离),具有主观感知、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防水防磁、小巧轻便、数据储存量大优点。将RFID运用于车联网技术中,能准确的将高速行驶的物体识别出来,并且迅速的读取相应的信息,便捷车联网中各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相互传输。5G技术。5G网络弥补了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存在的传输带宽不足、网络时延较大的缺陷,其具有高速度、低时延、大联接的优点。5G车联网与自动驾驶结合,可显著降低系统响应时间,进一步提升整车的性能,提高信息传输的精准性和降低对高精度传感器的依赖,从而降低成本。同时5G网络为无人驾驶和车联网技术提
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能够有效的提高无人车的智能化和探测的精准度,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大数据与云计算。大量数据被采集后,车联网系统通过云平台软硬件,进行数据快速传递和实时处理,完成精准的信息反馈,以便对突发事故进行路线的调整规划,为用户提供更加合理的路线。例如,传统的导航几乎就是基于一条静态道路的数据分析,但实际道路路况绝大多数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不符合无人驾驶汽车的要求。而基于云计算的“云导航”能够实现对动态道路的导航。信息安全技术。车联网的应用伴随着大量数据的传输,显示了用户和车辆的个人信息,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车联网的安全防护环节众多,包括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间的信息传递安全防护、数据、功能安全防护、云端管理和信息平台的管理安全防护,同时还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防止网络攻击,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0004]通常地,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从系统交互角度,主要有车与车通信系统、车与人通信系统、车与路通信系统、车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路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车与车通信系统强调物与物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这种端到端的通信使得任何一个车辆既可以成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通信终端。车与路通信系统使得车辆能够提前获取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营状况,如某条道路是否在维修,某个桥洞是否积水过多等信息,以方便车辆的顺畅通行。车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是汇集车辆行驶状态等信息,提供路况、车辆监控等综合统计性信息以及出行提醒、安全行驶等个性化信息的综合性平台。路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目的是维护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营状况,以及时更换老化和运营状况不佳设备。从应用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可以分为监控应用系统、行车安全系统、动态路况信息系统、交通事件保障系统等。监控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政府部门或者车辆管理部门的运营监控和决策支持,主要分为两类系统: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情况监控以及车辆行驶状况监控。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情况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定时获取道路、桥梁上安装的监控设备传回的检测信息,查看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应用状况等,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提供重要参考。车辆行驶状况监控主要是监控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参数,如油耗,车况等信息,为城市车流量分布提供可视化,为拥堵缓解提供辅助决策。行车安全系统主要指车辆行驶过程安全监测以及分析车辆行驶行为后的安全建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联网信息的交互,可以获取前方道路状况,规避安全交通事故等。如在雾天高速公路上前方发生事故之后的主动规避等。另外通过上传和分析车辆的油耗、行驶状态等参数,在服务器端进行车辆信息挖掘,主动提供一些车辆行驶安全建议,如是否需要去保养,是否需要更换某零部件。动态路况信息系统主要利用行驶车辆的运行速度和GPS定位技术,获取道路行驶状况信息,实现路况动态信息的发布。交通事件保障系统主要利用车辆事故检测和报告机制,为事故的检测、规避、疏导等提供辅助支持。
[0005]简言之,车联网以车、路、道路基础设施为基本节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实现“车-人-路-城市”的和谐统一。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应用车联网技术的概念车、系统原型已蓬勃开展。车联网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应用车联网实际上是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发展基础配套设施,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必要前提,是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整个过程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信息、环境参数、道路拥堵、事故信息及各种多媒体应用领域等重要信息组成,
并且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完成信息的处理,实现网络化交互性控制。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交通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双向传递的。无人驾驶汽车收到交通信号灯指示的同时,主动向智能交通信号灯发出行驶请求,中央信息系统可根据请求指令,结合当前交通状况做出相应的反馈调整指令,并且通过交通信号灯中的LED阵列传递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所述系统包括:车联网配送信息统计模块,用于接收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上传的各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配送信息,并执行配送信息统计,获取配送统计信息,并发送至配送负载模块;配送负载模块,用于基于配送统计信息统计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中尚未执行配送的未配送货物负载信息,并将所述未配送货物负载信息反馈至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以及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每个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均安装有物联网采集器,用于采集对应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所述配送信息至少包含每个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配送的物品类型ID以及物品统计数量ID,所述配送信息被直接发送至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多个区域物流管理节点,每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用于基于区域内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所属区域标识,确定属于本区域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并管理本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以及,所述每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还基于物联网采集本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并基于采集的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确定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k为各个区域的区域标识;所述多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还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调节层传输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k为各个区域的区域标识;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调节层传输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并对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进行排序,获取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和次高的两个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还基于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向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请求第一管理指令,并接收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发送的第一管理指令;以及,基于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2,向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请求第二管理指令,并接收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发送的第二管理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指令来自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的第一管理指令池,所述第二管理指令来自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的第二管理指令池;所述第一管理指令用于控制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的配额调整或区域控制,所述第二管理指令用于控制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的配额调整或区域控制;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用于基于上传的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以及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2,执行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管理;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还用于存储和更新第一管理指令池以及第二管理指令池,并基于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的指令请求,按照特定策略选取第一管理指令和第二管理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其中,所述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还存储自身的无人驾驶配送车ID与所属区域标识。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其中,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在一个运营周期内已行驶的路程;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在一个运营周期内允许行驶的配额总路程;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在一个运营周期内已行驶的路程占允许行驶的配额总路程的比例K1;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权重参考值W1。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端,用于基于上传的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以及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2,执行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管理,至少包括: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发送对应的第一管理指令和第二管理指令。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的智能车联网智慧平台各个模块采用物联网方式进行通信。6.一种基于物联网及通信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柱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