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931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器皿前处理;步骤二,树脂前处理;步骤三,制备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液;步骤四,制备供试品阳性液;步骤五,准备鲎试剂;步骤六,取供试品溶液、检查用水、供试品阳性液、阳性对照液,分别加入已复溶好的鲎试剂中,观察结果;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排除正电荷聚合物对细菌内毒素检测过程的干扰,同时不引入外源性内毒素。同时不引入外源性内毒素。同时不引入外源性内毒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领域,特别是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当革兰氏阴性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因此,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内毒素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会引起:1.发热反应,人体对于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1~5ng/kg)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2.白细胞反应,细菌内毒素进入宿主体内以后,由于细胞发生移动并黏附到组织毛细血管上,血流中占白细胞总数60%~70%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迅速减少;3.内毒素休克,大量内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等,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出现微循环衰竭、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等,于是导致病人休克。因此,生物制品类、注射用药剂、化学药品类、放射性药物、抗生素类、疫苗类、透析液等制剂以及医疗器材类(如一次性注射器,植入性生物材料)必须经过细菌内毒素检测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0003]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细菌内毒素最常用的检查法一般是鲎试剂试验法,1964年由美国学者Levin和Bang发现微量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也可以引起凝胶反应,从而在1968年创立了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体外分析方法(鲎试剂检测法)。其检测原理是:鲎体内有一种变形细胞,细胞内中血蓝蛋白,一旦接触到细菌的内毒素,就会激活蛋白凝固原,导致凝集现象的发生。鲎试剂检测法操作简便,所以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鲎试剂法的前提是要排除样品中其他物质对检测的干扰,以防止检测结果的偏差。特别是带有正电荷的聚合物会与带有负电荷的内毒素吸附结合,导致待测液中内毒素无法与鲎试剂发生凝结。
[0004]在细菌内毒素检测工作中,如遇到杂质干扰,通常采用稀释倍数法或调解待测液酸碱度的方法,以减少检测中遇到的干扰。但是,当某些医疗器械、药物或其浸提液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聚合物,这些物质溶出后会与内毒素吸附结合。通过稀释倍数法或调解待测液酸碱度通常导致检测时出现假阴性的现象;市场需要一种能够排除正电荷聚合物对细菌内毒素检测过程的干扰,同时不引入外源性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能够排除正电荷聚合物对细菌内毒素检测过程的干扰,同时不引入外源性内毒素。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器皿前处理,除去外源性内毒素;
[0009]步骤二,树脂前处理:将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别用强碱和强酸浸
泡,再用检查用水清洗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至试纸检测清洗液呈中性;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放在滤网的下方,将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滤网上方,加入无热原检查用水至没过阴离子交换树脂为止,震荡,再取出倒掉阴离子交换树脂,用无热原检查用水将滤网上层清洗干净,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密封保存备用;
[0010]步骤三,制备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液;
[0011]步骤四,制备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阳性液;
[0012]步骤五,准备鲎试剂;
[0013]步骤六,取供试品溶液、检查用水、供试品阳性液、阳性对照液,分别加入已复溶好的鲎试剂中,加样完毕后置恒温器中保温60
±
2分钟观察结果,当阴性对照管均为阴性,阳性对照管均为阳性,供试品阳性对照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
[0014]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步骤二中将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别用强碱和强酸浸泡的具体方法是: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加入1mol/L HCl溶液浸泡不少于1小时,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加入1mol/L NaOH溶液浸泡不少于1小时。
[0015]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阴离子交换树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份数比为1:1

5:1。
[0016]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制备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液的方法为: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开启后加入检查用水,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漩涡震荡仪上混匀,再加入检查用水,逐步稀释为0.5EU/ml和0.25EU/ml,其中0.25EU/ml为阳性对照液。
[0017]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阳性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1)若待测样品为液体,可直接稀释得到待测液后使用;若待测样品为固体,需对样品进行浸提,浸提液为待测液备用;
[0019](2)将待测液与步骤二密封保存备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按1:1

10:1的体积质量比于无热原试管中进行混合,再在摇床中震荡不少于2小时,最后于20

35℃条件下静置20

60min;
[0020](3)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使用检查用水稀释制备成有效稀释倍数下的供试品溶液,有效稀释倍数MVD=CL/λ,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C等于1.0ml/ml,当L以EU/mg或EU/U表示时,C的单位需为mg/ml或U/ml,λ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
[0021](4)使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溶液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稀释制备成含2λ内毒素、有效稀释倍数下MVD的供试品阳性液。
[0022]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制备鲎试剂的方法为:取5倍于供试品数量的0.1ml/支的鲎试剂,按照标示量加入检查用水复溶备用。
[0023]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为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0024]前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带正电荷的聚合物包括:
季铵盐类、双胍类、氯己定类、醇类、酚类、有机胺类、砒啶类或异噻唑啉酮类。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待测液的处理,可有效降低待测液中含有正电荷的聚合物,可有效避免假阴性检测结果;
[0027]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无热原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检测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树脂前处理时检测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32]1器皿,2滤网,3树脂,301阴离子交换树脂,302阳离子交换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器皿前处理,除去外源性内毒素;步骤二,树脂前处理:将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别用强碱和强酸浸泡,再用检查用水清洗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至试纸检测清洗液呈中性;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放在滤网的下方,将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滤网上方,加入无热原检查用水至没过阴离子交换树脂为止,震荡,再取出倒掉阴离子交换树脂,用无热原检查用水将滤网上层清洗干净,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密封保存备用;步骤三,制备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液;步骤四,制备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阳性液;步骤五,准备鲎试剂;步骤六,取供试品溶液、检查用水、供试品阳性液、阳性对照液,分别加入已复溶好的鲎试剂中,加样完毕后置恒温器中保温60
±
2分钟观察结果,当阴性对照管均为阴性,阳性对照管均为阳性,供试品阳性对照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将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别用强碱和强酸浸泡的具体方法是: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加入1mol/L HCl溶液浸泡不少于1小时,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加入1mol/L NaOH溶液浸泡不少于1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份数比为1:1

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含有正电荷聚合物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液的方法为: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开启后加入检查用水,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漩涡震荡仪上混匀,再加入检查用水,逐步稀释为0.5EU/ml和0.25EU/ml,其中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鲁建国王姣
申请(专利权)人: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