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52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2
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包括恒温水箱、水箱盖板、加热装置、溶媒进口管、溶媒出口管、加热遮罩、检测机架、三通阀岛、润管阀岛、压力阀、光电开关和导流管;水箱盖板设置于恒温水箱的顶面;加热装置设置于水箱盖板的顶面一侧;溶媒进口管和溶媒出口管均设置于加热装置的顶面;加热遮罩设置于水箱盖板的顶面;检测机架设置于加热遮罩的顶面;三通阀岛设置于检测机架的内部一端;润管阀岛设置于检测机架的内部一端;压力阀设置于检测机架的内部中端;光电开关设置于检测机架的内部一端;导流管设置于检测机架的内部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加热装置进行良好固定,加热效率高;溶媒与加热装置循环加热,并可对溶媒进行循环控温、水压监测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实验设备应用
,特别是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通池法利用仪器通过模拟人体体内环境,进行溶媒循环并对药物进行冲刷释放。为了使药物在溶出释放的过程中更加逼近体内循环的真实温度,在药物溶出的过程中需要对流通池内流通的溶媒进行保温处理,使溶媒保持恒定温度于37℃;现有的溶媒加热方式为,通过将溶媒杯通过溶杯架固定放置于加热水箱中,并对加热水箱中填充有水,通过采用加热管直接没置于水箱的底部,通过加热管对水域进行加热后,水域与溶媒杯进行换热并实现对溶媒进行加热;现有的对溶媒进行循环加热存在有如下缺陷:(1)采用加热管直接没置于水域中进行加热的方式,对加热管无良好的固定,加热管在加热水箱内易便随水流流动产生移位,影响加热效果;加热管的加热加热效率较低;加热水箱中的水域中局部温度较高,水域内水流扰动较小,水域的整体温度分布不均匀,难于对水箱内整体温度进行把握控制,导致水域与溶媒杯进行换热过程产生温度偏差,难以保持对溶媒杯内溶媒进行控温于37℃;(2)溶媒循环系统中溶媒储存于溶媒杯内,溶媒杯与加热水箱进行水域加温,对溶媒的升温速率较慢,溶媒无法快速达到37℃,且溶媒杯内的溶媒直接进行循环作用,未能对溶媒进行精确控温于37℃的装置,使药物始终与溶媒处于37℃下进行溶出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包括恒温水箱、水箱盖板、加热装置、溶媒进口管、溶媒出口管、加热遮罩、检测机架、三通阀岛、润管阀岛、压力阀、光电开关和导流管;
[0004]所述水箱盖板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的顶面,并与所述恒温水箱呈固定设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盖板的顶面一侧;所述溶媒进口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面;所述溶媒出口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面;所述加热遮罩设置于所述水箱盖板的顶面,并扣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面,所述加热遮罩通过活动铰链与所述恒温水箱呈可转动设置;所述检测机架设置于所述加热遮罩的顶面,所述检测机架与所述加热遮罩固定设置;所述三通阀岛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的内部一端,所述三通阀岛通过第一支架实现支撑固定;所述润管阀岛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的内部一端,所述润管阀岛通过第二支架实现支撑固定;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的内部中端,并设置于所述三通阀岛的一侧,所述压力阀外侧设有压力阀固定块,所述压力阀嵌入所述压力阀固定块内,所述压力阀固定块通过第三支架实现固定支撑;所述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的内部一端,并设置于所述压力阀的一侧,所述光电开关通过管夹固定于所述检测机架内;所述导流管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的内部顶端,并设置于所述润管阀岛的一侧,所述导流管通过第四支架实现固定支撑;
[0005]所述溶媒出口管通过管道伸入所述检测机架内,并与对应所述三通阀岛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三通阀岛的侧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对应所述压力阀的一端连通;所述压力阀的另一端与管道连通,且管道嵌入所述管夹内;所述三通阀岛的顶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对应所述润管阀岛的底端连通;所述润管阀岛的一端出口通过管道与溶媒杯连通;所述润管阀岛的一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对应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流通池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固定板、加热丝、连接头、直接头和连接丝;所述加热固定板嵌入设置于所述水箱盖板的顶面;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内,每个所述加热丝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加热固定板,并与所述连接头插接固定;所述连接丝设置于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面,所述连接丝的两端通过连接头插接固定;所述连接丝的插接头、所述加热丝的插接头分别与所述直接头的两端实现螺纹固定,实现所述连接丝与所述加热丝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溶媒进口管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内,每个所述溶媒进口管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加热固定板,并与所述连接头插接固定;所述溶媒出口管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内,每个所述溶媒出口管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加热固定板,并与所述连接头插接固定,所述溶媒进口管与所述溶媒出口管呈连通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丝呈两排设置,每排所述加热丝呈两层设置,每层所述加热丝呈圆形盘管状结构;单个所述连接丝连接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丝呈上下层斜向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丝呈倒“U”字型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溶媒进口管设置于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面中心,且设置于所述加热丝之间;所述溶媒出口管设置于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面一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架包括机架底板、机架侧板、机架背板、机架盖板和机架把手,所述机架侧板呈两侧对称设置,每侧所述机架侧板的顶边和底边均呈弯折状,两侧所述机架侧板的底侧与所述加热遮罩的顶面固定,所述机架底板设置于两侧所述机架侧板的底侧之间,并与两侧所述机架侧板实现固定,所述机架底板的表面一侧设有机架底板通孔;所述机架背板的截面呈“匚”型结构,所述机架背板设置于两侧所述机架侧板的一端,所述机架背板与两侧所述机架侧板实现固定;所述机架盖板扣置于所述机架侧板的顶侧,所述机架盖板的两侧与两侧所述机架侧板的顶侧固定;所述机架把手设置于一侧所述机架侧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机架侧板呈垂直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岛对位设置于所述机架底板通孔的顶端;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三通阀岛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截面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面与所述机架底板实现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的顶侧面与所述三通阀岛的侧面实现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润管阀岛对位设置于所述三通阀岛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润管阀岛的两端,每端所述第二支架的截面呈“L”型结构,每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面与所述机架底板实现固定,每端所述第二支架的顶侧面与所述润管阀岛的端面实现固定,所述润管阀岛与所述三通阀岛呈同向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压力阀呈横向阵列设置,每个所述压力阀与所述三通阀岛的出口呈对位设置;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压力阀的底侧,所述第三支架呈“Z”型结构,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面与所述机架底板实现固定,所述第三支架的顶面与所述压力阀固定块实现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管夹横向阵列设置于所述机架底板的顶面,每个所述管夹的顶面
呈凹槽状,形成管夹卡槽,每个所述管夹卡槽与所述压力阀呈对位设置;所述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管夹的顶面,并横跨所述管夹卡槽的顶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呈横向阵列设置,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润管阀岛呈同一高度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润管阀岛的出口呈对位设置;所述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管夹之间,所述第四支架的截面呈“匚”型结构,所述第四支架的底面与所述机架底板实现固定,所述导流管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的顶面。
[001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流管的底端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垂直固定于所述导流管的底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端部伸入所述导流管的内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水箱(1)、水箱盖板(2)、加热装置(3)、溶媒进口管(4)、溶媒出口管(5)、加热遮罩(6)、检测机架(7)、三通阀岛(8)、润管阀岛(9)、压力阀(10)、光电开关(11)和导流管(12);所述水箱盖板(2)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1)的顶面,并与所述恒温水箱(1)呈固定设置;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于所述水箱盖板(2)的顶面一侧;所述溶媒进口管(4)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顶面;所述溶媒出口管(5)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顶面;所述加热遮罩(6)设置于所述水箱盖板(2)的顶面,并扣置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顶面,所述加热遮罩(6)通过活动铰链与所述恒温水箱(1)呈可转动设置;所述检测机架(7)设置于所述加热遮罩(6)的顶面,所述检测机架(7)与所述加热遮罩(6)固定设置;所述三通阀岛(8)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7)的内部一端,所述三通阀岛(8)通过第一支架(13)实现支撑固定;所述润管阀岛(9)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7)的内部一端,所述润管阀岛(9)通过第二支架(14)实现支撑固定;所述压力阀(10)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7)的内部中端,并设置于所述三通阀岛(8)的一侧,所述压力阀(10)外侧设有压力阀固定块(10

1),所述压力阀(10)嵌入所述压力阀固定块(10

1)内,所述压力阀固定块(10

1)通过第三支架(15)实现固定支撑;所述光电开关(11)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7)的内部一端,并设置于所述压力阀(10)的一侧,所述光电开关(11)通过管夹(16)固定于所述检测机架(7)内;所述导流管(12)设置于所述检测机架(7)的内部顶端,并设置于所述润管阀岛(9)的一侧,所述导流管(12)通过第四支架(17)实现固定支撑;所述溶媒出口管(5)通过管道伸入所述检测机架(7)内,并与对应所述三通阀岛(8)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三通阀岛(8)的侧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对应所述压力阀(10)的一端连通;所述压力阀(10)的另一端与管道连通,且管道嵌入所述管夹(16)内;所述三通阀岛(8)的顶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对应所述润管阀岛(9)的底端连通;所述润管阀岛(9)的一端出口通过管道与溶媒杯连通;所述润管阀岛(9)的一端出口通过管道与对应所述导流管(12)连通,所述导流管(1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流通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固定板(3

1)、加热丝(3

2)、连接头(3

3)、直接头(3

4)和连接丝(3

5);所述加热固定板(3

1)嵌入设置于所述水箱盖板(2)的顶面;所述加热丝(3

2)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1)内,每个所述加热丝(3

2)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加热固定板(3

1),并与所述连接头(3

3)插接固定;所述连接丝(3

5)设置于所述加热固定板(3

1)的顶面,所述连接丝(3

5)的两端通过连接头(3

3)插接固定;所述连接丝(3

5)的插接头、所述加热丝(3

2)的插接头分别与所述直接头(3

4)的两端实现螺纹固定,实现所述连接丝(3

5)与所述加热丝(3

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媒进口管(4)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内,每个所述溶媒进口管(4)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加热固定板(3

1),并与所述连接头(3

3)插接固定;所述溶媒出口管(5)设置于所述恒温水箱内,每个所述溶媒出口管(5)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加热固定板(3

1),并与所述连接头(3

3)插接固定,所述溶媒进口管(4)与所述溶媒出口管(5)呈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通池法的盘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3

2)呈两排设置,每排所述加热丝(3

2)呈两层设置,每层所述加热丝(3

2)呈圆形盘管状结构;单个所述连接丝(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中朱天德季超
申请(专利权)人:禄亘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