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22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包括料台、多个夹具盘和多个放电组件,料台具有放电平台,放电平台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梯度放电区域,两个区域分别具有多个前后布置的多个分区,分区中设有放电区;夹具盘上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中可容置多层扣式电池,放电区开设有与第三通孔对应的通孔;放电组件与放电区一一对应,下放电机构的电极穿过相应的通孔;每个分区均可容置一个夹具盘,前后夹具盘均抵接;料台上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推盘机构,用于推动夹具盘往前或往后一个工位。本装置能实现多层扣式电池的环向梯度放电,不仅结构简单,占地小,而且制造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制造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制造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扣式电池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锂锰扣式电池行业,大部分企业在对电池进行放电时,采用的放电方式是单颗电池多工位恒阻放电。单层单颗恒阻定时放电通过工位放电,放电的行业要求一般以电池容量的3%

5%为宜。但是恒阻放电并不能准确的控制放电容量,而且放电容量的一致性差。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有少量能够实现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的装置,如CN105958106A公开了一种扣式电池的步进式预防电机,CN110716143A公开了一种双工位自动放电机,但这两些梯度放电机均为直线型梯度放电形式,导致占地面积较大。并且,CN105958106A实现多层扣式电池梯度放电的方式是设置多层框架,每层框架上设置单层料盘,再通过在相邻两层框架之间设置探针对中间层料盘进行放电,不仅结构复杂,且制造和运行成本较高。 CN110716143A只公开了扣式电池通过多层料盘堆叠至上料叠放支架,再通过传动机构传输放电工位,最后输送至收料叠放支架。但料盘堆叠后,每层电池之间需串接才能实现多层扣式电池放电,该专利申请并未公开实现多层扣式电池放电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小且制造和运行成本低的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包括
[0007]料台,所述料台具有放电平台,所述放电平台包括沿放电平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梯度放电区域和第二梯度放电区域,所述第一梯度放电区域沿平台前后方向分为多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第一分区,所述第二梯度放电区域沿平台前后方向分为多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第二分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分区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放电区,所述第二分区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二放电区;
[0008]多个夹具盘,所述夹具盘上开设有多个与扣式电池匹配的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三通孔中可容置多个扣式电池,多个扣式电池沿第三通孔轴向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每个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均可容置一个夹具盘,当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上均具有夹具盘时,中间分区上的夹具盘与位于其前后分区上的夹具盘均抵接;所述第一放电区上开设有多个与扣式电池匹配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放电区上开设有多个与扣式电池匹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一一对应;
[0009]所述料台上设有第一推盘机构、第二推盘机构和第三推盘机构;所述第一推盘机
构用于将最前端的第一分区上的夹具盘推向与之最相邻的第一分区上,所述第二推盘机构用于将最后端的第一分区上的夹具盘推向最后端的第二分区上,所述第三推盘机构用于将后端的第二分区上的夹具盘推向与之最相邻的第二分区上;
[0010]多个放电组件,放电组件与放电区一一对应;所述放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料台上的放电控制箱、上放电机构和下放电机构,上放电机构和下放电机构分设于放电平台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放电机构包括多个与相应的第一或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所述下放电机构包括多个与相应的第一或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伸入相应的第一或第二通孔中以防止扣式电池掉落;当夹具盘运行至某一放电区时,第三通孔与所述放电区对应的通孔连通形成放电通道,所述上放电机构和/或下放电机构可相对料台上下移动,以使第一电极与相应第三通孔中的最顶层的扣式电池接触,且使第二电极与第三通孔中最底层的扣式电池接触;所述放电控制箱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电连接。
[0011]由此,通过在夹具盘的第三通孔中放置多层扣式电池,从而实现多层扣式电池串接,再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推盘机构的推送,可在各放电工位环向流转,通过第三通孔孔壁的阻挡,且夹具盘以推送方式前进,可防止扣式电池在移动过程中散开;各工位通过第二电极贯穿放电平台,不仅可实现与扣式电池电接触,而且可防止扣式电池跌落,从而本装置能实现多层扣式电池的环向梯度放电,不仅结构简单,占地小,而且制造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3]所述上放电机构还包括从上至下间隔布置的升降板、上导板和上安装板,所述上导板通过上支撑杆支撑于放电平台的上方,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过上导板后与上安装板固连,所述升降板和上导板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升降板升降的上驱动件;第一电极安装于上安装板上。
[0014]所述下放电机构还包括下导板和位于下导板上方的下安装板,所述下导板通过下支撑杆悬置于放电平台的下方,所述下导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下安装板升降的下驱动件,第二电极安装于下安装板上。
[0015]所述料台上还设有第四推盘机构,所述第四推盘机构用于将最前端的第二分区上的夹具盘推向最前端的第一分区上。当最前端的第二分区上的夹具盘中的已放电电池取走后,通过第四推盘机构将空置的夹具盘推向第一分区装料。
[0016]所述第一推盘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推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最前端的第一分区沿平台左右方向远离第二分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推块位于最前端的第一分区的前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推块沿平台的前后方向移动。
[0017]所述第二推盘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推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最后端的第一分区的后侧,所述第二推块位于最后端的第一分区沿平台左右方向远离第二分区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二推块沿平台的左右方向移动。
[0018]所述第三推盘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第三推块,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于最后端的第二分区沿平台左右方向远离第一分区的一侧,所述第三推块位于最后端的第二分区的后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三推块沿平台的前后方向移动。
[0019]所述第四推盘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机构和第四推块,所述第四驱动机构设于最前端的第二分区的前侧,所述第四推块位于最前端的第二分区沿平台左右方向远离第一分区的
一侧,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可驱动第四推块沿平台的左右方向移动。
[002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均包括固定于放电平台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与相应的推块固连。
[0021]所述第一梯度放电区域的多个第一分区沿平台前后方向依次为放电上料区、N个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置区;第二梯度放电区域的多个第二分区沿平台前后方向依次为放电出料区、 N个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置区;N≥1。
[0022]放电夹具盘中可以放置多层电池实现串联高压放电,解决了单颗电池电压过低放电难题,同时提升了放电效率。放电夹具盘在多放电工位多梯度的流转,通过多工位多梯度的放电将设计容量的一定百分比的容量通过放电消耗掉,不仅能提升电池容量的一致性还能增加电池后期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台(1),所述料台(1)具有放电平台(11),所述放电平台(11)包括沿平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梯度放电区域(111)和第二梯度放电区域(112),所述第一梯度放电区域(111)沿平台前后方向分为多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第一分区,所述第二梯度放电区域(112)沿平台前后方向分为多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第二分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分区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放电区(1111),所述第二分区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二放电区(1121);多个夹具盘(2),所述夹具盘(2)上开设有多个与扣式电池匹配的第三通孔(21),多个第三通孔(21)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三通孔(21)中可容置多个扣式电池,多个扣式电池沿第三通孔(21)轴向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每个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均可容置一个夹具盘(2),当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上均具有夹具盘(2)时,中间分区上的夹具盘(2)与位于其前后分区上的夹具盘(2)均抵接;所述第一放电区(1111)上开设有多个与扣式电池匹配的第一通孔(1114),第一通孔(1114)与第三通孔(2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放电区(1121)上开设有多个与扣式电池匹配的第二通孔(1124),第二通孔(1124)与第三通孔(21)一一对应;所述料台(1)上设有第一推盘机构(3)、第二推盘机构(4)和第三推盘机构(5);所述第一推盘机构(3)用于将最前端的第一分区上的夹具盘(2)推向与之最相邻的第一分区上,所述第二推盘机构(4)用于将最后端的第一分区上的夹具盘(2)推向最后端的第二分区上,所述第三推盘机构(5)用于将后端的第二分区上的夹具盘(2)推向与之最相邻的第二分区上;多个放电组件(7),放电组件(7)与放电区一一对应;所述放电组件(7)包括安装于料台(1)上的放电控制箱(71)、上放电机构(72)和下放电机构(73),上放电机构(72)和下放电机构(73)分设于放电平台(11)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放电机构(72)包括多个与相应的第一通孔(1114)或第二通孔(1124)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721),所述下放电机构(73)包括多个与相应的第一通孔(1114)或第二通孔(1124)一一对应的第二电极(731),第二电极(731)伸入相应的第一通孔(1114)或第二通孔(1124)中以防止扣式电池掉落;当夹具盘(2)运行至某一放电区时,第三通孔(21)与所述放电区对应的通孔连通形成放电通道,所述上放电机构(72)和/或下放电机构(73)可相对料台(1)上下移动,以使第一电极(721)与相应第三通孔(21)中的最顶层的扣式电池接触,且使第二电极(731)与第三通孔(21)中最底层的扣式电池接触;所述放电控制箱(71)与第一电极(721)和第二电极(731)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多层梯度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放电机构(72)还包括从上至下间隔布置的升降板(722)、上导板(723)和上安装板(724),所述上导板(723)通过上支撑杆(725)支撑于放电平台(11)的上方,所述升降板(722)的下端设有导杆(726),所述导杆(726)穿过上导板(723)后与上安装板(724)固连,所述升降板(722)和上导板(723)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升降板(722)升降的上驱动件(727);第一电极(7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王保军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力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