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11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人工控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位移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用于狭窄作业面时无法操作的问题。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出料软管的左下侧设置有接料管、外侧壁套设有两个卡箍;接料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复位弹簧;两根第I钢管的左侧设置有两根操作管,操作管与第I钢管之间设置有橡胶管;每根第I钢管的左部下侧均设置有第III钢管;两根操作管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把手的外侧均设置有拉杆;操作管、橡胶管、第III钢管、第II钢管的内腔共同穿设有闸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控制出料软管位移的目的,可适用于狭窄作业面,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位移控制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泵车浇筑混凝土时,泵车需要将泵管全部伸展出来,并用液压杆控制每一节臂管的方向与角度。作业时,位于末端出料口处的最后一节软管由于无法实现液压控制,在泵管内部混凝土的重力、室外风力等的影响下,软管方向会摇摆不定。因此,施工中需要作业人员肩膀顶住并双手抱住软管,起到固定软管位置的作用。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人工控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位移的作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该操作非常消耗体力,增加了浇筑作业的劳动强度;二是当用于浇筑狭窄作业面时,作业人员因没有足够空间可站立,使得软管位移无法控制,导致混凝土到处洒落,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人工控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位移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用于狭窄作业面时无法操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包括出料软管;出料软管的左下侧沿竖向设置有入料口朝上且底部封闭的接料管;出料软管的外侧壁底部套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卡箍,且每个卡箍的铰接端均位于其后端部、螺栓连接端均位于其前端部;位于上方的卡箍的前侧、后侧均水平固定有横向放置的第I钢管,两根第I钢管的左端部固定连接有纵向放置的第I连接杆;位于下方的卡箍的前侧、后侧均水平设置有横向放置且上部与其固定的第II钢管;两根第II钢管的左端部固定连接有纵向放置且位于第I连接杆右下侧的第II连接杆、相对侧壁均开设有横向布置且位于卡箍下方的条形滑动槽,每个条形滑动槽的槽口右端均固定有限位环;接料管的顶端部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两个条形滑动槽之间;接料管的左外侧壁顶部设置有右端与其连接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左端连接于第II连接杆的中部;
[0007]两根第I钢管的左侧设置有两根前后分布且横向放置的操作管,位于同一侧的操作管与第I钢管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套接的橡胶管;每根第I钢管的左部下侧均设置有左端部与其固定的第III钢管,且第III钢管的右端部固定于与其前后对应的第II钢管的左端部;两根操作管的右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橡胶管的左侧且纵向放置的第III连接杆、左端部均设置有横向放置的把手;两根操作管的下方设置有位于两者之间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侧设置有内圈与其固定连接且水平放置的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有两根前后分布的第IV连接杆,两根第IV连接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于两根操作管的外侧壁中部;
[0008]两个把手的外侧均设置有拉杆,两个拉杆的右端部分别与两根操作管的左端部铰接;位于同一侧的操作管、橡胶管、第III钢管、第II钢管的内腔共同活动穿设有闸线;闸线的左端部固定穿设于拉杆的右端部、右部穿出限位环,且其右端部固定连接于接料管的外侧壁顶部。
[0009]使用时,在混凝土泵车就位、混凝土浇筑作业前,通过两个卡箍将本位移控制装置安装于出料软管的底端;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人员手握把手(此时拉杆呈松开状态),在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下,依次通过两根操作管、两根橡胶管、两根第III钢管、两根第II钢管、两根第I钢管和两个卡箍,对出料软管的位置进行控制;当需要调整出料软管的角度时,操作人员手握把手(此时拉杆呈松开状态),在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下,以轴承为中心,同步旋转两根操作管,两根操作管转动带动两根橡胶管、两根第III钢管、两根第II钢管、两根第I钢管均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卡箍同步转动,由此调整出料软管角度,实现控制出料软管位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两根橡胶管能够对混凝土浇筑时的振动进行缓冲,避免因振动作用操作人员无法稳定把持把手。
[0010]当混凝土浇筑间断时,操作人员双手分别捏紧两个拉杆,拉动两根闸线向左移动,在限位环的作用下,进而拉动位于限位环与接料管之间的闸线段向右移动,带动接料管向右移动,直至接料管的入料口与出料软管的出料口上下贴合,由此将混凝土尾料接入接料管,避免了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当需要重新开始浇筑时,操作人员松开两个拉杆,在复位弹簧与两个拉杆的双重作用下,接料管向右移动,带动位于限位环与接料管之间的闸线段向左移动,进而带动位于操作管、橡胶管、第III钢管、第II钢管内腔的闸线向右移动,由此实现将接料管复位的目的,克服了现有人工控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位移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用于狭窄作业面时无法操作的问题。
[0011]所述接料管的入料口与出料软管的出料口可沿上下方向相贴合。
[0012]所述接料管的顶端部沿周向固定有由钢筋制成的滑动环;滑动环的左端部固定有耳板,复位弹簧的右端与耳板固定连接;滑动环的右部均开设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安装孔,两根闸线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孔固定连接。
[0013]滑动环的结构设计使得接料管与两根第II钢管滑动连接顺畅,提高了本位移控制装置的结构可靠性;耳板的结构设计方便对复位弹簧进行连接与更换。
[0014]所述支撑架为三角锥形的支架。
[0015]该结构设计在保证支撑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小了本位移控制装置的体积,使其能够适用于狭窄作业面,同时降低了本位移控制装置的制造成本。
[0016]位于前侧的限位环设置于位于下侧的卡箍螺栓连接端的右下侧;位于后侧的限位环设置于位于下侧的卡箍铰接端的右下侧。
[0017]该结构设计保证了出料软管与接料管的可靠对接,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结构可靠性。
[0018]所述把手的外部固定套设有防滑把套。
[0019]该结构设计能够防止操作人员在操作中手部打滑,进而提高了本位移控制装置控制时的稳定性。
[0020]位于前侧的操作管的前外侧壁左端、位于后侧的操作管的后外侧壁左端均固定有铰接座,且铰接座的枢轴呈竖向设置,两个拉杆的右端部分别转动套设于两个铰接座的枢
轴中部;两根操作管上均开设有位于铰接座旁侧的穿出孔,两根闸线的左端部分别活动穿设于两个穿出孔,且两者的左端分别伸出两个穿出孔与两根拉杆固定连接。
[0021]两根操作管的间距大于两根第I钢管的间距,两根第I钢管的左端部均一体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V连接杆,两根橡胶管分别套接于两根第V连接杆。
[0022]该结构设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位移控制装置的操作空间,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增加了操作便捷性。
[0023]所述操作管是由钢管制成的;所述接料管呈上宽下窄的圆锥形。
[002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控制出料软管位移的目的,而且操作便捷,方便装拆,具有一定的振动缓冲能力,大幅度降低了施工中的劳动强度,同时自身体积小,可适用于狭窄作业面,适用性能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的,接料管的结构设计避免了混凝土尾料对施工环境的污染,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具有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低、支撑稳定、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泵出料软管的位移控制装置,包括出料软管(1);其特征在于:出料软管(1)的左下侧沿竖向设置有入料口朝上且底部封闭的接料管(2),出料软管(1)的外侧壁底部套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卡箍(3),且每个卡箍(3)的铰接端均位于其后端部、螺栓连接端均位于其前端部;位于上方的卡箍(3)的前侧、后侧均水平固定有横向放置的第I钢管(4),两根第I钢管(4)的左端部固定连接有纵向放置的第I连接杆(5);位于下方的卡箍(3)的前侧、后侧均水平设置有横向放置且上部与其固定的第II钢管(6);两根第II钢管(6)的左端部固定连接有纵向放置且位于第I连接杆(5)右下侧的第II连接杆(7)、相对侧壁均开设有横向布置且位于卡箍(3)下方的条形滑动槽,每个条形滑动槽的槽口右端均固定有限位环;接料管(2)的顶端部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两个条形滑动槽之间;接料管(2)的左外侧壁顶部设置有右端与其连接的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左端连接于第II连接杆(7)的中部;两根第I钢管(4)的左侧设置有两根前后分布且横向放置的操作管(9),位于同一侧的操作管(9)与第I钢管(4)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套接的橡胶管(10);每根第I钢管(4)的左部下侧均设置有左端部与其固定的第III钢管(11),且第III钢管(11)的右端部固定于与其前后对应的第II钢管(6)的左端部;两根操作管(9)的右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橡胶管(10)的左侧且纵向放置的第III连接杆(12)、左端部均设置有横向放置的把手(13);两根操作管(9)的下方设置有位于两者之间的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上侧设置有内圈与其固定连接且水平放置的轴承(15),轴承(15)的外圈固定有两根前后分布的第IV连接杆(16),两根第IV连接杆(16)的外端部分别固定于两根操作管(9)的外侧壁中部;两个把手(13)的外侧均设置有拉杆(17),两个拉杆(17)的右端部分别与两根操作管(9)的左端部铰接;位于同一侧的操作管(9)、橡胶管(10)、第III钢管(11)、第II钢管(6)的内腔共同活动穿设有闸线(18);闸线(18)的左端部固定穿设于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邓玉栋白文清高新艳强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