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05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卷扬驱动机组,平移小车,随动固定架,若干转向绳轮,小车导轨,固定铰接座,导轨固定架,翻转架;所述卷扬驱动机组至少包括一牵引绳,一卷筒,所述牵引绳缠绕于卷筒后通过所述若干转向绳轮,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平移小车,形成一闭环牵引环路;所述小车导轨平行布置两列,为C形槽钢;所述平移小车包括走轮与导向轮;所述走轮嵌入所述C形槽钢相适配;所述小车导轨固定于所述导轨固定架上方;所述随动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翻转架底部与所述固定铰接座铰接。翻转机构相比直接利用推杆式的推拉方式具有翻转行程更大,翻转体更重型,更稳固更安全的特性。更稳固更安全的特性。更稳固更安全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舞台机械中很多的道具需要进行位置的变化与形态的变化,在观演时间段以充分利用相对有限的空间,如表演空间、观演空间。因此,在道具不需要参与观演的时段里,道具作为一种实体存在,总是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有时为了达到充分利用空间,一个道具需要产生多种形态,不管是正面的变化形态还是侧面的变化形态,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有的翻转机构有的采用电动推杆的方式驱动,有的采用液压推杆的方式驱动,这两种驱动方式受到本身结构的限制,翻转机构所实现的翻转的行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大型的翻转物体和大行程的翻转实现相对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或满足上述存在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卷扬驱动机组,平移小车,随动固定架,若干转向绳轮,小车导轨,固定铰接座,导轨固定架,翻转架;所述卷扬驱动机组至少包括一牵引绳,一卷筒,所述牵引绳一端缠绕于卷筒后通过所述若干转向绳轮固定于所述平移小车;所述牵引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移小车形成一闭环牵引环路;所述小车导轨平行布置两列,为C形槽钢;所述平移小车包括走轮与导向轮;所述走轮嵌入所述小车导轨,与所述C形槽钢相适配;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平移小车导轨侧面相抵;所述小车导轨固定于所述导轨固定架上部;所述随动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翻转架底部与所述固定铰接座铰接。
[0004]更进一步,所述随动固定架是由多个横向、竖向、斜向相互连接的杆件构结而成的桁架;所述随动固定架前端左右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座;后端左右分别设置第二连接耳座;所述第一连接耳座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耳座与所述翻转架铰接。
[0005]更进一步,所述翻转架是由多个横向、竖向、斜向相互连接的杆件构结而成的桁架;所述翻转架的中部或上部位置左右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耳座;底部左右分别设置有第四连接耳座;所述第三连接耳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接耳座与所述固定铰接座铰接。
[0006]更进一步,所述卷扬驱动机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0007]更进一步,所述平移小车包括四个走轮;所述走轮呈前后、左右布置。
[0008]更进一步,所述平移小车设置有第五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耳座与所述第五铰接座通过销轴枢接。
[0009]更进一步,还包括有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设置有减振弹簧;上端面设置一减振橡胶。
[0010]更进一步,设置有自动化运行控制柜,用于控制所述翻转机构的启停。
[0011]更进一步,所述牵引绳为四段,分别与所述卷筒、平移小车固定后形成四段闭环牵
引回路。
[0012]更进一步,所述牵引绳为二段,分别与所述卷筒、平移小车固定后形成二段闭环牵引回路。
[0013]本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卷扬机构与平移小车的连接,使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平移小车的平移运动;通过平移小车的平移运动,来驱动所述随动固定架产生摆动,使与之相连的所述翻转架产生一定角度的摆动,由于所述随动固定架是刚性材料,一般视为刚性连接体,因此,驱动翻转架的铰接点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所述翻转架在可翻转的角度范围内的可停驻的任意位置相对固定不变,相比于直接利用卷扬利用翻转物体的自重实现翻转的机构,翻转物体的位置更加稳定可靠。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可以在翻转范围内任意位置稳固停驻;利用一个动力驱动源即可实现任意角度的翻转。翻转机构相比直接利用推杆式的推拉方式具有翻转行程大,翻转体可以相对更重型,更稳固安全可靠的特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翻转机构竖立时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所述翻转机构翻转一角度后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所述翻转机构翻转成水平位置时主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所述翻转机构翻转成大于90度某位置时主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所述随动固定架的俯视图;
[0020]图6为图5的I处放大图;
[0021]图7为技术所述平移小车与轨道组装的俯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所述图7的A

A剖面旋转图;
[0023]图9为本技术所述图7的B

B剖面旋转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所述翻转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结合附图1~10,对本实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卷扬驱动机组1,平移小车2,随动固定架3,若干转向绳轮4,小车导轨5,固定铰接座6,导轨固定架7,翻转架8;所述卷扬驱动机组至少包括一牵引绳11,一卷筒12,所述牵引绳一端缠绕于卷筒后通过所述若干转向绳轮固定于所述平移小车;所述牵引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移小车形成一闭环牵引环路;所述小车导轨平行布置两列,为C形槽钢;所述平移小车包括走轮21与导向轮22;所述走轮嵌入所述小车导轨,与所述C形槽钢相适配;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小车导轨侧面相抵;所述小车导轨固定于所述导轨固定架上部;所述随动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翻转架底部与所述固定铰接座铰接。
[0026]更进一步,所述随动固定架是由多个横向、竖向、斜向相互连接的杆件构结而成的桁架;所述随动固定架前端左右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座31;后端左右分别设置第二连接耳座32;所述第一连接耳座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耳座与所述翻转架铰接。
[0027]更进一步,所述翻转架是由多个横向、竖向、斜向相互连接的杆件构结而成的桁
架;所述翻转架的中部或上部位置左右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耳座81;底部左右分别设置有第四连接耳座82;所述第三连接耳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接耳座与所述固定铰接座铰接。
[0028]更进一步,所述卷扬驱动机组还包括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0029]更进一步,所述平移小车包括四个走轮;所述走轮呈前后、左右布置。
[0030]更进一步,所述平移小车设置有第五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耳座与所述第五铰接座通过销轴枢接。
[0031]更进一步,还包括有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设置有减振弹簧101,上端面设置一减振橡胶 102。
[0032]当所述翻转架成90度竖立状态时或大于90度时,所述翻转架底部下端面与所述减振橡胶相抵触。
[0033]更进一步,设置有自动化运行控制柜103,用于控制所述翻转机构的启停。
[0034]更进一步,所述牵引绳为四段,分别与所述卷筒、平移小车固定后形成四段闭环牵引回路。
[0035]更进一步,所述牵引绳为二段,分别与所述卷筒、平移小车固定后形成二段闭环牵引回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卷扬驱动机组,平移小车,随动固定架,若干转向绳轮,小车导轨,固定铰接座,导轨固定架,翻转架;所述卷扬驱动机组至少包括一牵引绳,一卷筒,所述牵引绳一端缠绕于卷筒后通过所述若干转向绳轮固定于所述平移小车;所述牵引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移小车形成一闭环牵引环路;所述小车导轨平行布置两列,所述小车导轨为C形槽钢;所述平移小车包括走轮与导向轮;所述走轮嵌入所述小车导轨,与所述C形槽钢相适配;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小车导轨侧面相抵;所述小车导轨固定于所述导轨固定架上部;所述随动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翻转架底部与所述固定铰接座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固定架是由多个横向、竖向、斜向相互连接的杆件构结而成的桁架;所述随动固定架前端左右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座;后端左右分别设置第二连接耳座;所述第一连接耳座与所述平移小车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耳座与所述翻转架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小华王兴王敏吕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