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03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该液冷机柜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设有动力驱动装置,然后,在第一壳体沿第二方向的周向外侧,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于承载电子设备,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于承载换热器装置;并且,两个容置空间之间通过一端的动力驱动装置和另一端的开口分别联通设置;这样,冷却液在两个容置空间之间循环流动即可对第一容置空间的电子设备液冷散热;从而解决了冷却液通过管路外接冷源时导致的液冷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较差的技术问题。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


[0001]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

技术介绍

[0002]浸没式液冷机柜通过循环的冷却液给电子设备散热。
[0003]液冷机柜下端设有冷却液的进口,上端设有冷却液的出口,电子设备置于液冷机柜内部,这样,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从下端的进口流入并浸没电子设备,在吸收电子设备的热量后,再从上端的出口流出,然后通过管路与外部的冷源进行热交换,降温后再从液冷机柜的进口流入,如此循环,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液冷散热。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如上所述,该液冷机柜的进出口与冷源之间是通过管路连接的,系统设计受限制,该管路的口径相较液冷机柜的横截面积小得多,这就使得液冷机柜内部冷却液的循环流速较低,冷却液处于层流的流动状态,导致冷却液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对流换热性能较差,严重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该液冷机柜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底端)设有动力驱动装置,然后,在第一壳体沿第二方向的周向外侧,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于承载电子设备,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于承载换热器装置;并且,两个容置空间通过一端的动力驱动装置和另一端的开口分别联通;这样,冷却液在两个容置空间之间循环流动即可对第一容置空间的电子设备液冷散热。
[0006]具体而言,在第一容置空间,冷却液从动力驱动装置流出,然后逐渐浸没电子设备,在吸收电子设备的热量后,冷却液从第一壳体的开口溢流进入第二容置空间;冷却液在第二容置空间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与换热器装置产生热交换,冷却液释放热量并且温度降低;然后,冷却液再通过动力驱动装置流入第一容置空间,如此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
[0007]即,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冷却液循环流动过程中,一方面,该冷却液是从第一容置空间溢流到第二容置空间,冷却液的流量较大;另一方面,与之相应的,两个容置空间之间通过动力驱动装置联通;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外部冷源内置于液冷机柜,两个容置空间呈双层、并且一端溢流另一端联通的设置,从而解决了冷却液通过管路外接冷源时因系统设计受限导致的液冷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通过上述设置,增加了冷却液的循环流速,提高了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性能,进而提高了冷却液对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效果。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所述液冷机柜包括:
[0009]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沿第二方向的第一端设有动力驱动装置;
[0010]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
[0011]其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用于承载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承载换热器装置;
[001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动力驱动装置(77)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联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通过开口设置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联通,以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之间循环流动。
[0013]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所述冷却液联通孔。
[0014]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方向的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至少一个侧壁的外侧。
[0015]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泵;所述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层叠的铺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0016]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出口联通有多个旋转分液器,多个所述旋转分液器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相对所述第二方向的截面上均匀分布。
[0017]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分液器包括:
[0018]分液腔体,所述分液腔体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轴,所述分液腔体绕所述中心轴沿第一方向旋转;
[0019]分液臂,多个所述分液臂均布于所述分液腔体相对所述中心轴的周向,所述分液臂随所述分液腔体旋转,所述分液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液腔体联通,所述分液臂的第二端呈封闭设置;
[0020]分液进口,设于所述分液腔体沿所述中心轴的一端,所述分液进口用于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出口联通;
[0021]其中,在所述分液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分液出口,所述分液出口位于所述分液臂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0022]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出口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分液臂第一端的第一分液出口;或者,所述分液出口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分液臂第一端的第一分液出口和位于所述分液臂第二端的第二分液出口,所述第二分液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匀速旋转时的旋转线速度不小于所述冷却液的流速。
[0023]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分液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开设第一分流口,所述第一分流口相对所述分液臂外接有分液子管,所述分液出口设于所述分液子管的外端部;其中,所述分液子管的轴线与所述分液臂的轴线呈预定角度设置。
[0024]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出口相对所述第一分流口朝向所述分液臂第二端的方向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分液出口相对所述第一分流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开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0025]本公开实施例中,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所述分液腔体的截面呈圆形;和/或,
[0026]沿所述分液臂的轴线方向,所述分液臂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短轴平行于所述中心轴。
[0027]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分液腔体相对所述中心轴的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分流口,所述分液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口;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口在所述分液腔体的周向相对所述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分布;
[0028]所述分液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旋转分液器还包括分流盖,所述分流盖用于封闭未连接所述分液臂的所述第二分流口。
[0029]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该液冷机柜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底端)设有动力驱动装置,然后,在第一壳体沿第二方向的周向外侧,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于承载电子设备,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于承载换热器装置;并且,两个容置空间通过一端的动力驱动装置和另一端的开口分别联通;这样,冷却液在两个容置空间之间循环流动即可对第一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柜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71),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沿第二方向的第一端设有动力驱动装置(77);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72);其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用于承载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用于承载换热器装置(78);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动力驱动装置(77)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联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通过开口设置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联通,以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之间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73),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74),所述第一侧壁(73)和所述第二侧壁(74)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其中,所述第一侧壁(73)和所述第二侧壁(74)之间连接有承载板(75),所述承载板(75)上设有冷却液联通孔(7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方向的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至少一个侧壁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77)包括冷却液循环泵;所述换热器装置(78)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层叠的铺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7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77)的出口联通有多个旋转分液器(79),多个所述旋转分液器(79)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71)相对所述第二方向的截面上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分液器(79)包括:分液腔体(10),所述分液腔体(10)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轴(11),所述分液腔体(10)绕所述中心轴(11)沿第一方向旋转;分液臂(30),多个所述分液臂(30)均布于所述分液腔体(10)相对所述中心轴(11)的周向,所述分液臂(30)随所述分液腔体(10)旋转,所述分液臂(30)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液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前刘方宇巫跃凤高阳宁洪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