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给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83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包括口罩,所述口罩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挂耳带,口罩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中间层的下边中部与内层的下边中部之间有供吸氧管伸入的开口,中间层和内层相对的表面有使开口变窄的相互粘贴的魔术贴结构,中间层的中部与内层的中部之间有与开口连通的通道,中间层与内层在开口及通道以外的部分相互热压固定连接,内层的中间有供吸氧管的两个鼻导管贯穿伸出的两个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鼻导管给氧结构能满足吸氧需求量,而且鼻导管不易从鼻孔中脱出,吸氧管也不用被压在头部下方,避免了不适感。避免了不适感。避免了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导管给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吸氧对于临床缺氧、血氧浓度低的病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一次性使用鼻导管给氧是吸氧方式的一种,鼻导管给氧适用于所有有吸氧指征的病人及需要氧疗的病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导管易从鼻中脱出,还有一些留置胃管、肠管的病人等吸氧时,因为只能吸单腔所以不足以满足吸氧需求量,且目前临床使用的鼻导管需要放在耳朵后,根据头部大小调节松紧,或放置于下额部调整松紧,不管是放于耳朵后还是放于下额部,共性是容易脱出,且放于耳朵后压在头部下极为不适。因此,需设计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以改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能满足吸氧需求量,而且鼻导管不易从鼻孔中脱出,吸氧管也不用被压在头部下方,避免了不适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包括口罩,所述口罩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挂耳带,口罩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中间层的下边中部与内层的下边中部之间有供吸氧管伸入的开口,中间层和内层相对的表面有使开口变窄的相互粘贴的魔术贴结构,中间层的中部与内层的中部之间有与开口连通的通道,中间层与外层在开口及通道以外的部分相互热压固定连接,内层的中间有供吸氧管的两个鼻导管贯穿伸出的两个开孔。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罩的上边缘在中间层和外层之间固定有塑形横条。
[000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塑形横条为金属丝。
[0007]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为亲肤材质,中间层为过滤材质,外层为抑菌材质。
[0008]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层为熔喷布,内层为无纺布,外层为抑菌无纺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挂耳带为弹力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通过采用口罩固定带有两个鼻导管的吸氧管,戴在患者面部时,不仅能牢固固定吸氧管和鼻导管使鼻导管不易从鼻孔中脱出,也能满足吸氧需求量,而且吸氧管也不用被压在头部下方,避免了不适感,口罩也能减少吸氧管所带来的美观度的影响。
[0012](2)开口采用魔术贴结构相互粘接固定,使得放入口罩内的吸氧管可以活动拉伸,方便调节鼻导管与鼻孔的贴合度。
[0013](3)采用塑形横条,方便塑形,使得口罩更加服帖,增加了舒适度。
[0014]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鼻导管给氧结构的意图。
[0016]附图标号说明:口罩1,内层11,中间层12,外层13,开口14,魔术贴结构15,通道16,开孔17,塑形横条18,挂耳带2,吸氧管3,鼻导管3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18]请参考图1,所述的鼻导管给氧结构包括口罩1,口罩1包括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所述内层11为亲肤材质,舒适性好;中间层12为过滤材质,能够过滤防菌,外层13为抑菌材质,能够有效抑菌。所述内层11具体为无纺布,中间层12为熔喷布,外层13为抑菌无纺布。中间层12的下边中部与内层11的下边中部之间有供吸氧管3伸入的开口14,中间层12和内层11相对的表面有使开口14变窄的相互粘贴的魔术贴结构15,中间层12的中部与内层11的中部之间有与开口14连通的通道16,中间层12与内层11在开口14及通道16以外的部分相互热压固定连接,中间层12与外层13也通过热压固定连接,内层11的中间有供吸氧管3的两个鼻导管31贯穿伸出的两个开孔17,鼻导管31为L型结构。所述口罩1的上边缘在中间层12和外层13之间固定有塑形横条18,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在塑形横条18的周边通过热压固定连接。所述塑形横条18为金属丝,也可以为聚烯烃树脂。
[0019]所述口罩1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挂耳带2,所述挂耳带2为弹力带,使得口罩1佩戴更牢固。挂耳带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内层12内面。
[0020]使用时,将吸氧管3从开口14处伸入通道16内,并且使吸氧管3的两个鼻导管31自两个开孔17伸出内层11外,通过魔术贴结构15使得开口14的两边相互粘接使得吸氧管3被固定住。将挂耳带2挂在患者左右耳部,使口罩1戴在患者面部,使两个鼻导管31对应患者的两处鼻孔位置,两个鼻导管通入氧气,便能满足吸氧需求量。而且鼻导管31也不易从鼻孔中脱出,吸氧管3也不用被压在头部下方,避免了不适感。
[0021]本鼻导管给氧结构可以根据年龄设置有儿童(0

14岁)和成人(大于14岁)两种型号,便于与相应年龄的病患匹配。
[0022]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导管给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所述口罩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挂耳带,口罩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中间层的下边中部与内层的下边中部之间有供吸氧管伸入的开口,中间层和内层相对的表面有使开口变窄的相互粘贴的魔术贴结构,中间层的中部与内层的中部之间有与开口连通的通道,中间层与内层在开口及通道以外的部分相互热压固定连接,内层的中间有供吸氧管的两个鼻导管贯穿伸出的两个开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导管给氧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舒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