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860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润滑油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包括正丁醇溶液箱与反应釜,所述正丁醇溶液箱位于反应釜的左侧,所述反应釜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分隔板,两个所述分隔板将反应釜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等分成脱水搅拌区、分离溶液区和基础油存储区,所述反应釜外壁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传递管,所述脱水搅拌区通过第一传递管与分离溶液区连通,所述分离溶液区内壁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递管,通过两个分隔板将反应釜内部空间等分成三个区域,将原有脱胶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区域均集中在该装置的反应釜的内部,大大的减少原有的脱胶装置所占用的空间。胶装置所占用的空间。胶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润滑油再生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润滑油产量每年在500万吨以上,由于润滑油的使用过程中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而需要更换,每年要产生约200万吨的废润滑油,废润滑油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弥补源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匮乏,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而且也可以通过再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和清洁燃料,提高废润滑油的附加值并扩大产品用途,在润滑油中一般真正变质的只有百分之几,将这些变质的成分除去,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加工就可以生产出与天然油质量相当的高品质、高标号润滑油来。因此,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为了节约能源与资源,废润滑油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成为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的设备在进行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工作时候具有以下不足:
[0004]1.现有的废润滑油脱胶装置所占用的工作区域太过庞大。
[0005]2.现有的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在脱胶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一直旁边看守,过多的消耗了车间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具有缩小工作空间和减少劳动力的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包括正丁醇溶液箱与反应釜,所述正丁醇溶液箱位于反应釜的左侧,所述反应釜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分隔板,两个所述分隔板将反应釜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等分成脱水搅拌区、分离溶液区和基础油存储区,所述反应釜外壁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传递管,所述脱水搅拌区通过第一传递管与分离溶液区连通,所述分离溶液区内壁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递管,所述第二传递管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并延伸至反应釜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白土储存器,所述反应釜外壁的左侧设置有第三传递管,所述分离溶液区通过第三传递管与基础油存储区连通;
[0008]所述第一传递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开合阀,所述第二传递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开合阀,所述第三传递管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白土器。
[0009]为了增加搅拌的效率,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优选的,两个所述分隔板的上端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旋转盘,两个所述圆形旋转盘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
[0010]为了便于快速分离废润滑油中所存在的水与溶液,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优选的,所述脱水搅拌区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管形电热丝,位于下方分隔板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涡旋电热丝,所述涡旋电热丝位于下方多个搅拌杆的下侧。
[0011]为了快速的将正丁醇溶液注入在脱水搅拌区,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
装置优选的,所述正丁醇溶液箱内部安装有溶液吸取泵,所述溶液吸取泵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贯穿正丁醇溶液箱的内部上端面并延伸至反应釜的上方。
[0012]为了回收正丁醇溶液使其多次循环使用,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优选的,所述分离溶液区外壁的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位于第二传递管的下方,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贯穿正丁醇溶液箱的上端面并延伸至正丁醇溶液箱的内部。
[0013]为了将完成脱胶的润滑油快速的收集,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内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输出管。
[0014]为了便于盛接以完成脱胶的润滑油,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优选的,所述正丁醇溶液箱与反应釜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
[0015]为了实时控制各个电子器件,作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优选的,所述溶液吸取泵、圆形旋转盘、第一开合阀、管形电热丝、第二开合阀、涡旋电热丝与外部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通过两个分隔板将反应釜内部空间等分成三个区域,将原有脱胶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区域均集中在该装置的反应釜的内部,大大的减少原有的脱胶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0018]2、该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将所有的溶液吸取泵、开合阀和过滤器均可通过外部PLC控制系统,控制各个电子器件的工作状态,避免了操作人员对各个器件的手动控制。
[0019]综上所述新型的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将多个工作区域均集中在反应釜内,大大的减少原有的脱胶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溶液吸取泵、开合阀和过滤器均可通过外部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减少了操作人员对各个器件的手动控制。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轴测结构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轴测半剖结构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主视图全剖结构图。
[0025]图中,1、正丁醇溶液箱;101、溶液吸取泵;2、反应釜;201、传输管; 202、分隔板;2021、脱水搅拌区;2022、分离溶液区;2023、基础油存储区; 203、圆形旋转盘;204、搅拌杆;205、第一传递管;2051、第一开合阀;2052、管形电热丝;206、白土储存器;2061、第二传递管;2062、第二开合阀;2063、涡旋电热丝;207、第三传递管;2071、过滤白土器;208、输出管;209、冷凝管;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包括正丁醇溶液箱1与反应釜2,正丁醇溶液箱1位于反应釜2的左侧,反应釜2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反应釜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分隔板202,两个分隔板202将反应釜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等分成脱水搅拌区2021、分离溶液区2022和基础油存储区2023,反应釜2外壁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传递管205,脱水搅拌区2021通过第一传递管205与分离溶液区2022连通,分离溶液区2022 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包括正丁醇溶液箱(1)与反应釜(2),所述正丁醇溶液箱(1)位于反应釜(2)的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反应釜(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分隔板(202),两个所述分隔板(202)将反应釜(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等分成脱水搅拌区(2021)、分离溶液区(2022)和基础油存储区(2023),所述反应釜(2)外壁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传递管(205),所述脱水搅拌区(2021)通过第一传递管(205)与分离溶液区(2022)连通,所述分离溶液区(2022)内壁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递管(2061),所述第二传递管(2061)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2)并延伸至反应釜(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白土储存器(206),所述反应釜(2)外壁的左侧设置有第三传递管(207),所述分离溶液区(2022)通过第三传递管(207)与基础油存储区(2023)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管(205)的中部安装有第一开合阀(2051),所述第二传递管(2061)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开合阀(2062),所述第三传递管(207)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白土器(20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分隔板(202)的上端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旋转盘(203),两个所述圆形旋转盘(203)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脱胶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强仁田华鲍泽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屹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