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48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一端设于壳体内部的输入轴、安装于输入轴和壳体之间的阻尼机构以及与壳体端面相连的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安装,所述输入轴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扇形块;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对接的限位块,相邻两个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处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安装有阻尼阀,所述限位块与扇形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输入轴转动时,扇形块推动壳体内的液压油在导流槽内流动,阻尼阀阻碍液压油流动以吸收传动冲击。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在机械传动的同时充分减少运行冲击,使零件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机械传动轴之间通过刚性连接,导致机械运行时冲击大,同时损伤机械的零件,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满足在机械传动的同时减少运行冲击,需要安装旋转阻尼装置,缓解设备之间的摩擦,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旋转阻尼器能够发挥的阻尼、缓冲作用有限,难以充分减少运动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在满足在机械传动的同时充分减少运行冲击,使零件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一端设于壳体内部的输入轴、安装于输入轴和壳体之间的阻尼机构以及与壳体端面相连的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安装,所述输入轴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扇形块;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对接的限位块,相邻两个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处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安装有阻尼阀,所述限位块与扇形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输入轴转动时,扇形块推动壳体内的液压油在导流槽内流动,阻尼阀阻碍液压油流动以吸收传动冲击。
[0005]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依次对接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三个限位块面向壳体内壁的扇形面均设有限位槽,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导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侧面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三限位块的两侧面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扇形块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相对应的第三安装柱和第四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第三安装柱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安装柱与第四安装柱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两端间分别设有第一阻尼阀和第二阻尼阀。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阻尼槽和第二上阻尼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下阻尼槽和第二下阻尼槽,所述第一阻尼阀的尾部安装于第一上阻尼槽和第一下阻尼槽内,所述第二阻尼阀的尾部安装于第二上阻尼槽和第二下阻尼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三导流槽和第四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和第四导流槽的两端间分别设有第三阻尼阀和第四
阻尼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上阻尼槽和第四上阻尼槽,所述第四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下阻尼槽和第四下阻尼槽,所述第三阻尼阀的尾部安装于第三上阻尼槽和第三下阻尼槽内,所述第四阻尼阀的尾部安装于第四上阻尼槽和第四下阻尼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槽连接有第一限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连接有与第一限流槽相对应的第二限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连接有第三限流槽,所述第四导流槽连接有与第三限流槽相对应的第四限流槽;所述第一限流槽和第二限流槽间、第三限流槽和第四限流槽间均安装有能够调节液压油流通量的第一螺钉,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第一螺钉穿过的螺纹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块和阻尼机构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一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端通过螺纹咬合安装有端盖,所述输入轴贯穿端盖,所述输入轴与端盖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端盖上方通过第二螺钉安装有压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转动时,扇形块推动壳体内的液压油在导流槽内流动,阻尼阀阻碍液压油流动以吸收机械传动运行之间产生的冲击力,使机械平稳运行,机械遭受的冲击少,零件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三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

B方向剖视图;图7是图5中C

C方向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

第二螺钉、2

压板、3

密封圈、4

端盖、5

输入轴、51

第三安装柱、52

第四安装柱、53

扇形块、6

第一弹簧、7

第一限位块、72

第一安装柱、73

第一导流槽、74

第二上阻尼槽、75

第一上阻尼槽、76

第一限流槽、8

第一阻尼阀、9

第二限位块、91

第二限流槽、92

第一下阻尼槽、93

第二下阻尼槽、94

第三限流槽、95

第二导流槽、96

第三导流槽、10

第三阻尼阀、11

第三限位块、112

第二安装柱、113

第四导流槽、114

第四下阻尼槽、115

第三下阻尼槽、116

第四限流槽、12

第一螺钉、13

壳体、131

限位导轨、132

螺纹孔、14

第二弹簧、15

第二阻尼阀、16

第四阻尼阀、17

输出轴、18

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13、一端设于壳体13内部的输入轴5、安装于输入轴5和壳体13之间的阻尼机构以及与壳体13端面相连的输出轴17;输入轴5与输出轴17同轴安装,输入轴5位于壳体13内的一端设有扇形块53;阻尼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对接的限位块,相邻两个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处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内安装有阻尼阀,限位块与扇形块53之间连接有弹簧;输入轴5转动时,扇形块53推动壳体13内的液压油在导流槽内流动,阻尼阀阻碍液压油流动以吸收传动冲击。
[0019]如图1所示,扇形块53和阻尼机构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设有两个扇形块53和两个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端设于壳体内部的输入轴、安装于输入轴和壳体之间的阻尼机构以及与壳体端面相连的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安装,所述输入轴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扇形块;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对接的限位块,相邻两个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处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安装有阻尼阀,所述限位块与扇形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输入轴转动时,扇形块推动壳体内的液压油在导流槽内流动,阻尼阀阻碍液压油流动以吸收传动冲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依次对接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三个限位块面向壳体内壁的扇形面均设有限位槽,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侧面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三限位块的两侧面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扇形块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相对应的第三安装柱和第四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第三安装柱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安装柱与第四安装柱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对接的端面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两端间分别设有第一阻尼阀和第二阻尼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阻尼槽和第二上阻尼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付德李昕颖宋飞张世刚庞连红薛佳斌杨伟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