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24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涉及装配式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包括插接相连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插接端,第二底座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插接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插接端的端部位置的限位件以及对应设置在第二插接槽中以容纳限位件的限位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底座包括开设有第二插接槽的第二上底座和插入安装到第二上底座的第二下底座,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柔性连接为主,刚性连接为辅,缓解弱化从原始墙体传递到装配式结构的地震力,保护装配式建筑中功能化区域中的内部品。区域中的内部品。区域中的内部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抗震
,尤其涉及用于连接装配式墙板与原始墙体的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而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
[0003]现阶段,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内部功能化区域,如整体卫浴区域中,装配式墙体与原始建筑墙体之间的传统连接方式一般是刚性连接方式,而基于刚性连接的增强抗震性能的方式包括:(1)增强连接件结构的自身的力学性能,(2)增加装配式墙板与原始建筑墙体之间的连接点的数量,(3)改进连接固定方式。
[0004]其中增加连接部件的力学性能一般包括增大连接部件尺寸、选取更换强度更高的材料等方式,此类方式会大大增加成本,导致成本升高难以承受;而增加连接点数量又会导致工序增加,工期变长,人工费用增加;改进刚性连接方式又会导致工序变得复杂,安装难度增加,效率变低,甚至还会对原始墙体造成破坏,影响建筑强度,还会产生共振。最重要的是:上述方式都不能缓释振动力的传递,在地震力从建筑传递到装配式结构时,并不能削弱震动力,导致功能化区域内的装配式墙体直接承受地震力,装配式墙体的材料到达疲劳极限的时间变短,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通过抗震支撑连接装置的柔性连接缓冲装置有效解决地震力振动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墙板的伤害,保护装配式建筑内的内部品,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包括插接相连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固定在两个不同的固定面上,第一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插接端,第二底座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插接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插接端的端部位置的限位件以及对应设置在第二插接槽中以容纳限位件的限位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底座包括开设有第二插接槽的第二上底座和插入安装到第二上底座的第二下底座,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的第二弹性件。
[0007]进一步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底座板和从第一底座板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插接端,第一插接端设置成圆管结构。第一底座以第一底座板贴附到平整固定面上,以圆管结构的第一插接端插接在第二底座上,以增大第一底座于固定面之间接触固定面积,并与第二底座插接相连,保证第一底座的连接稳定性。
[0008]进一步地,第二上底座包括固连有弹性保护件一端的第二上底座板和设置在上第
二底座板一侧的第二插接孔座,第二插接槽和第二插接孔座分别设置于第二上底座板的两侧。第二上底座以第二插接槽供第一插接端插接来与第一底座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上底座之间以插接方式相连以使第一底座和第二上底座之间距离可调整,又有第一弹性件在两者之间形成缓冲,形成第一道抗震缓释结构,用以减震。
[0009]进一步地,第二下底座包括固连有弹性保护件另一端的第二下底座板和设置在第二上底座板上的第二插接柱体。第二下底座以第二插接柱体插入到第二上底座上的第二插接孔座中,这样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又有第二弹性件连接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防止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完全脱开,又在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互相靠拢时缓释靠拢推力,形成第二道减震缓释结构,用以减震。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开设在第一底座板上的注胶孔和开设在第一底座板上的溢胶槽,溢胶槽与多个注胶孔连通。第一底座板在固定于固定面上时,可采用胶钉结构实现固定,减少对墙体类固定面的损伤,同时采用熔胶注入方式形成胶钉时,熔胶从注胶孔处注入,多余熔胶流入溢胶槽中,防止熔胶溢出。
[0011]进一步地,第二下底座板上均开设分布有多个固定通孔。可从固定通孔处安装螺钉、螺栓之类的固定件来将第二下底座固定到另一固定平面上,以将第二底座固定到该固定平面上。
[0012]进一步地,限位件设置为单向倒齿,倒齿方向朝向第一底座方向。第一插接端插入到第二插接槽中时,以限位件插入到第二插接槽底部的限位槽,而单向倒齿结构的限位件以形变为前提条件可以方便将第一插接端插入到第二插接槽中的同时,还可以限制将第一插接端从第二插接槽中拔出。
[0013]进一步地,限位槽设置在第二插接槽的最底部,并且限位槽的深度要大于限位件的厚度。限位槽深度大于限位件的厚度是第一底座与第二上底座之间在基于限位结构的前提下能够产生相对位移的基础条件,来实现第一底座和第二上底座之间在插接条件下的相对位移。
[0014]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设置为垫圈,第二弹性件设置为弹簧组件。垫圈结构的第一弹性件可以做到极低的厚度,适用于安装在第一底座和第二上底座之间,而弹簧组件结构的第二弹性件虽然不适宜做到极短,但是弹簧有优质的压缩伸长性能,可以作为主要的减震结构。
[0015]进一步地,限位件、第一弹性件均采用耐磨橡胶材料制成。耐磨橡胶材料的限位件可以方便的从第二插接槽插入到限位槽中,并且耐磨橡胶材料兼具耐磨性和形变特性,适用性较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用在装配式建筑中时,以第一底座固定连接于原始墙体,并且在第一底座上开设注胶孔和溢胶槽,方便采用胶钉固定方式来将第一底座固定到原始墙体上,从而保护原始墙体,减少对原始墙体的破坏。胶材料的钉体可弱化共振效应,溢胶槽用于容纳注胶操作时溢出的熔胶,避免熔胶从注胶孔中溢出,伤害技术人员,以及提升安装美观性和固定效果。
[0017]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以插接方式互相连接,通过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插接结构上套接一个垫圈结构的第一弹性件,来缓释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互相靠拢时的靠拢力,并且以限位件和限位槽结构防止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插接状态被破坏,用于缓解地
震力。
[0018]第二底座分为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也采用插接方式相连,但是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还设置弹簧结构的第二弹性件,通过第二弹性件来防止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互相脱离,并且第二弹性件还能够弱化使第二上底座和第二下底座之间互相远离或靠近的地震力,起到主要的减震效果。
[0019]本技术以柔性连接为主体,刚性连接为辅助,以将装配式建筑结构固定到原始建筑墙体上,用于连接装配式结构与原始墙体,缓解弱化从原始墙体传递到装配式结构的地震力,从而保护装配式建筑中功能化区域中的内部品。
附图说明
[0020]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相连的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分别固定在两个不同的固定面上,第一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一插接端(3),第二底座(2)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插接槽(4),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插接端(3)的端部位置的限位件(5)以及对应设置在第二插接槽(4)中以容纳限位件(5)的限位槽(6),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7),第二底座(2)包括开设有第二插接槽(4)的第二上底座(8)和插入安装到第二上底座(8)的第二下底座(9),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上底座(8)和第二下底座(9)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座(1)包括第一底座板(11)和从第一底座板(11)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插接端(3),第一插接端(3)设置成圆管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抗震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上底座(8)包括固连有弹性保护件一端的第二上底座板(12)和设置在上第二底座(2)板一侧的第二插接孔座(13),第二插接槽(4)和第二插接孔座(13)分别设置于第二上底座板(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周东珊高宇臻余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