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和焦炭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775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够比以往更好地抑制煤的流动性的降低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一种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是配合两种以上煤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煤混合物满足下述(1)式和下述(2)式。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和焦炭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焦炭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涉及与以往相比能够更长期地将流动性维持于高水平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煤混合物的焦炭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利用高炉制造生铁,首先,需要在高炉内交替地装入铁矿石类和焦炭,将它们分别填充成层状,利用从风口吹入的高温的热风对铁矿石类、焦炭进行加热,并且主要利用由焦炭产生的CO气体对铁矿石类进行还原熔炼。为了稳定地进行这样的高炉的操作,提高炉内的通气性、通液性是有效的,为此,使用强度、粒度和反应后强度等各特性优良的焦炭是不可欠缺的。其中,强度被认为是特别重要的特性。
[0003]焦炭的冷强度通常以通过JIS K 2151规定的旋转强度试验测定的转鼓强度DI(150/15)等作为指标进行管理。作为支配转鼓强度的煤品质,主要有煤化度(Ro,JIS M 8816)和流动性(MF,JIS M 8801)(非专利文献1、2)。
[0004]已知煤的流动性由于被称为“风化”的大气中的氧化所导致的劣化而随着时间降低。通常,从在煤矿被开采到被装入炼焦炉为止,煤被置于大气气氛下反复运输、储存而达到数周以上的长时间。因此,一般难以避免风化所导致的煤的流动性的降低。因此,强烈期望开发出控制煤的风化的技术。
[0005]为了控制煤的风化,尽可能地抑制煤与氧的接触是有效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干冰在设置于堆积的煤山的底部的有孔配管中流通而利用二氧化碳进行置换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从底部吹入非活性气体的技术。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出于抑制氧从堆积山的表层向内部扩散的目的而涂覆表层的技术。此外,已知有在水中储煤的方法、利用密闭式的储煤槽进行储煤的方法、利用重型机械对堆积山的表层进行压固的方法等(非专利文献3)。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

1240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

148830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

157492号公报
[0011]非专利文献
[0012]非专利文献1:宫津隆,另四人:“多種配合計画
ならびに
原料炭

評価(多种配合计划以及原料煤的评价)”、日本钢管技报、第67卷、1975年、第125~137页
[0013]非专利文献2:Miyazu,et.al.,Nippon Kokan Technical Report

overseas,December 1975、1页
[0014]非专利文献3:美浦、“石炭

風化
および
貯炭(煤的风化以及储煤)”、燃料协会志、第58卷第622号、1979年、第112~122页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6]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存在向使煤山堆积的场所引入用于从煤山的底部吹入含有二氧化碳的非活性气体的专用设备以及所使用的气体花费费用的问题。在炼铁业中使用的煤的料场的储煤量为数十万吨以上的规模,因此,专用设备大型化、高额化,运转费用也升高。因此,抑制风化的优点被抵消,得不到充分的经济效果。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涂覆表层的技术也存在需要涂布剂的散布作业及花费材料费的问题。此外,对于在水中储煤的方法、利用密闭式的储煤槽进行储煤的方法、利用重型机械对堆积山的表层进行压固的方法,也同样地存在设备投资、运转花费费用的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不花费过大的设备投资或运转费用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方法而比以往更能够抑制煤的流动性的降低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9]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如下。
[0020][1]一种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是配合两种以上煤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煤混合物满足下述(1)式和下述(2)式。
[0021][0022]α
calc
≤1.2
×
10

10
(mol/g

coal)

(2)
[0023]在上述(1)式和上述(2)式中,α
calc
是每单位质量的煤混合物的氢离子释放能力(mol/g

coal),α
i
是每单位质量的煤i的氢离子释放能力(mol/g

coal),x
i
是在煤混合物中配合的煤i的配合比率,N是煤混合物中所含的所有煤品种的数量。
[0024][2]如[1]所述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每单位质量的煤的氢离子释放能力通过用由浸渍有上述两种以上煤中各煤的水的pH算出的氢离子浓度与浸渍的水的体积之积除以各煤的质量来计算。
[0025][3]如[1]或[2]所述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搬运到设置有炼焦炉的焦化厂之前制造上述煤混合物。
[0026][4]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将通过[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煤混合物装入炼焦炉的炭化室中,进行干馏而制造焦炭。
[0027]专利技术效果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将两种以上煤混合这样极简单的方法来抑制风化所导致的煤的流动性的降低。通常,在对煤进行处理的矿山、煤炭中心、装运港和焦化厂,出于调节煤产品的量、品质的目的而设置有将煤混合的设备。由于使用这样的现有设备就能够实施本专利技术,因此,能够在不进行追加的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抑制煤的风化。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示出反应处理时间与煤的流动性的关系的图。
[0030]图2是示出各品种的煤的pH的经时变化的图。
[0031]图3是示出煤混合物的氢离子释放能力与“处理前

处理后”的流动性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煤的风化速度根据附着于煤的水的pH即氢离子的浓度而不同、以及溶出到水中的氢离子的量根据煤的种类而不同,认为通过配合不同种类的煤来调节煤的附着水的pH,能够将煤的风化速度控制在低水平。为了验证该假设,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与将煤单独地进行运输、储存相比,将煤制成煤混合物后进行运输、储存是能够抑制煤的风化所导致的流动性的降低的最佳条件。
[0033]首先,对处理水的pH对煤的风化速度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使煤浸渍在pH变化的处理水中,考察煤的流动性的经时变化。关于处理水的pH,使用盐酸和纯水制备成pH 2.0~5.6。将所使用的煤的性状示于表1中。
[0034][表1][0035][0036]图1是示出反应处理时间与煤的流动性的关系的图。图1的横轴为反应处理时间(小时),纵轴为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是配合两种以上煤的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煤混合物满足下述(1)式和下述(2)式,α
calc
≤1.2
×
10

10
(mol/g

coal)

(2)在所述(1)式和所述(2)式中,α
calc
是每单位质量的煤混合物的氢离子释放能力(mol/g

coal),α
i
是每单位质量的煤i的氢离子释放能力(mol/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肥勇介松井贵永山干也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