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荣芬专利>正文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73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用结构密封的方式来解决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光伏板之间的防水问题。横向防水利用次导水槽防水,纵向防水利用主导水槽防水。光伏板和次导水槽,通过压板及U型螺栓,固定在钢结构的檩条上,这种设计可以使光伏板受力直接传导到钢结构檩条上,次导水槽不受力,只起到导水作用,截面简单,结构紧凑,用U型螺栓将压板抱固在檩条上,不用在檩条上打定位孔,便于安装位置调整,一切操作都在光伏板下方,施工速度快。该结构避开了使用导水槽作为光伏板的承重构件,既能起到导水的作用,又使导水槽的结构大大简化,便于安装,成本低廉,便于大面积推广。积推广。积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
,具体为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国家大力倡导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于日益破坏的自然环境,发展光伏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不受地域及安装环境的限制,无论在地面上,还是建筑屋顶上,都可以安装。在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存在电能消纳问题;相反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用电量大,但是土地资源紧缺,在既有建筑或新建建筑屋顶上,同样可以建设光伏电站,实现就地电能消纳。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很好的将太阳能清洁能源与建筑结合起来,使得原有建筑增加了发电功能,不仅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也可以为业主增加电费收益,一举多得。
[0003]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屋顶,是常见的做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解决防水问题。传统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是以钢梁钢柱作为主承重框架结构,在钢梁的檩条上敷设铝合金或钢的导水槽,再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导水槽上,实现结构防水。
[0004]传统导水槽的防水结构做法成本较高,结构可靠性低,因为导水槽作为支撑光伏板的受力构件,就需要将导水槽设计成较大截面,以起到导水及支撑光伏板的结构构件,在此结构上,光伏板承受的风压和雪压等荷载直接传导到导水槽上,并且设计复杂,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需要对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进行优化,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安装质量又能有效防水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主支架、若干块光伏板和防水结构,若干块光伏板铺设在钢结构主支架上方;所述钢结构主支架由若干根檩条垂直搭接在若干根主梁的上端面组成。所述防水结构包括主导水槽、次导水槽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光伏板的四周包覆有光伏板铝边框;所述光伏板铝边框的横向两个侧边向同下垂直折弯形成两个第一侧板,两个第一侧板的末端相向的垂直折弯形成两个卡扣板;所述次导水槽呈开口向上的槽,安装在光伏板的横向接缝下方,且两个卡扣板置于次导水槽的槽内;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安装在檩条上;所述主导水槽呈开口向上的槽,其侧板顶端向外折弯形成两个水平侧边;所述主导水槽与次导水槽垂直设置,安装在光伏板的竖向接缝下方,且次导水槽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的水平侧边上;所述主导水槽固设在主梁上。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压板和U型螺栓;所述压板呈“几”字状,其两侧是折弯形成的水平压条;通过压板一侧的水平压条将光伏板铝边框的两个卡扣板以及次导水槽的底板压住贴合在檩条的上端面,并通过U型螺栓将压板另一侧的水平压条抱箍在檩条上。
[0008]优选的,所述主导水槽与檩条平行设置,所述次导水槽与主梁平行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次导水槽包括次导水槽底板和两侧向上延伸的次导水槽侧板;所述次导水槽侧板设置于压板向下开口的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次导水槽的其中一侧的次导水槽侧板向内折弯形成定位条;安装时,定位条贴合于压板向下开口的槽的内侧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主导水槽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次导水槽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的水平侧边上,并伸出主导水槽的两个侧板内壁。
[0012]优选的,所述主导水槽的底端面和主梁的上端面之间固设有垫块。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1、该结构设计可以使光伏板受力直接传导到钢结构檩条上,次导水槽不受力,只起到导水作用,截面简单,结构紧凑,用U型螺栓将压板抱箍在钢结构的檩条上,不用在檩条上打定位孔,便于安装位置调整,一切操作都在光伏板下方,施工速度快,并且不用像传统的导水槽安装,需要踩光伏板上表面或铝合金边框才能施工,避免了踩踏光伏板对其产生的电池片隐裂风险,保证安装质量;
[0015]2、主导水槽安装在光伏板的竖向接缝处,次导水槽两端开口压在主导水槽侧边上,并且伸出一段距离,防止水倒流,主导水槽设计成上宽下窄的梯形,可以在连接处实现搭接,承口在次导水槽出水下端,避免接头漏水,用结构就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0016]3、导水槽不作为主受力构件,光伏板受力直接在钢架上,使得整体结构稳定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主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E

E向剖视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左视图;
[0021]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中F

F向剖视图;
[0023]图6为图3中D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导水原理主视图;
[0025]图8为图7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9为实施例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导水原理俯视图;
[0027]图10为图9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28]图11为实施例中的压板的主视图;
[0029]图12为实施例中的压板的俯视图;
[0030]图13为实施例中的压板的左视图;
[0031]图14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的主视图;
[0032]图15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的俯视图;
[0033]图16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的左视图;
[0034]图17为实施例中的次导水槽的主视图;
[0035]图18为实施例中的次导水槽的俯视图;
[0036]图19为实施例中的次导水槽的左视图;
[0037]图20为实施例中的主导水槽搭接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1、光伏板;1

1、光伏板铝边框;1

2、第一侧板;1

3、卡扣板;2、主梁;3、檩条;4、主导水槽;4

1、水平侧边;5、次导水槽;5

1、次导水槽底板;5

2、次导水槽侧板;5

3、定位条;6、压板;6

1、水平压条;7、U型螺栓;8、垫块;9、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实施例:
[0040]参考图1~6,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主支架、若干块光伏板1和防水结构,若干块光伏板铺设在钢结构主支架上方;所述钢结构主支架由若干根檩条3垂直搭接在若干根主梁2的上端面组成。所述防水结构包括主导水槽4、次导水槽5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光伏板1的四周包覆有光伏板铝边框1

1;所述光伏板铝边框1

1的横向两个侧边向同下垂直折弯形成两个第一侧板1

2,两个第一侧板1

2的末端相向的垂直折弯形成两个卡扣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主支架、若干块光伏板(1)和防水结构,若干块光伏板铺设在钢结构主支架上方;所述钢结构主支架由若干根檩条(3)垂直搭接在若干根主梁(2)的上端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主导水槽(4)、次导水槽(5)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光伏板(1)的四周包覆有光伏板铝边框(1

1);所述光伏板铝边框(1

1)的横向两个侧边向同下垂直折弯形成两个第一侧板(1

2),两个第一侧板(1

2)的末端相向的垂直折弯形成两个卡扣板(1

3);所述次导水槽(5)呈开口向上的槽,安装在光伏板(1)的横向接缝下方,且两个卡扣板(1

3)置于次导水槽(5)的槽内;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安装在檩条(3)上;所述主导水槽(4)呈开口向上的槽,其侧板顶端向外折弯形成两个水平侧边(4

1);所述主导水槽(4)与次导水槽(5)垂直设置,安装在光伏板(1)的竖向接缝下方,且次导水槽(5)的两端出水口压在主导水槽(4)的水平侧边(4

1)上;所述主导水槽(4)固设在主梁(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压板(6)和U型螺栓(7);所述压板(6)呈“几”字状,其两侧是折弯形成的水平压条(6

1);通过压板(6)一侧的水平压条(6

1)将光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E零四B一六六
申请(专利权)人:白荣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