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32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基础板的一侧设有凹形连接缝,止水带的一端设置在基础板凹形连接缝的凹槽内,另一端埋设在防水反梁内,所述止水带为非平面结构,止水带设有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加固板,中间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可以应用于多个建筑领域,使用范围较广。施工时,提前在所在层的防水反梁处设置连续闭合的止水带结构,避免吊模施工时砼不易振捣,防水反梁砼不密实,从而出现渗水或者砼疏松及砼强度不足的情况,同时避免了二次浇注反梁时留置施工冷缝,出现渗漏的隐患,防水效果较好,施工进度快,经济成本低,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地,涉及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物如房屋建筑工程室内厨房、卫生间隔墙底部均设置200

高防水反梁,实际施工做法有两种:
[0003]一、目前,室内厨房、卫生间隔墙实际是板面留置施工缝,一般采用二次浇注防水反梁。存在诸多弊端如:易出现施工冷缝,容易出现回潮、渗漏现象,最终容易导致后期装修后室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工程使用功能,维修或赔偿费用较大。
[0004]二、采用吊模施工,将防水反梁与楼板同时浇注砼。存在的弊端有:吊模施工时以及混凝土料浇注时易流淌,不易振捣,导致防水反梁砼浇筑不密实,易出现渗水等情况;同时,砼成型尺寸不易控制,反梁截面尺寸有偏差。
[0005]综上所述,上述两种施工工法均容易导致渗漏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公司维修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业主索赔金额较大,质量保修金回收困难;业主投诉维权影响公司品牌信誉等等,因此急需一种防水结构,即利于施工,又能实现防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止水带设有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两端设有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均倾斜设置,在厨房、卫生间隔墙、空调板等需要做防水反梁的地方,防水效果较好,施工速度快,降低了经济成本,实用性较强。
[0007]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包括基础板,基础板的一侧设有凹形连接缝,止水带的一端设置在基础板凹形连接缝的凹槽内,另一端埋设在防水反梁内,所述止水带为非平面结构,止水带设有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加固板,第一加固板倾斜设置,第一加固板和中间连接板所成的夹角α角度大于90
°
,中间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倾斜设置,第二加固板和中间连接板所成的夹角β角度大于90
°

[0008]优选的是,所述基础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材。
[0009]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相互平行且分别向中间连接板的两侧倾斜设置。
[0010]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长度为中间连接板的1/3

1/2。
[0011]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长度相同。
[0012]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连接板为平面板,长度为80

140mm,厚度为2

4mm。
[0013]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连接板长度为80mm,厚度为2mm。
[0014]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连接板长度为120mm,厚度为3mm。
[0015]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连接板长度为140mm,厚度为4mm。
[0016]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长度为30

50mm。
[0017]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长度为30mm。
[0018]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长度为40mm。
[0019]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长度为50mm。
[0020]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连接板和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为一体式设置或通过焊接连接。
[0021]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止水带为钢板止水带。
[0022]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和中间连接板所成的夹角α与第二加固板和中间连接板所成的夹角β角度相同或不同。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应用在厨房、卫生间隔墙、空调板等需要做防水反梁的地方,提前在所在层的防水反梁处设置连续闭合的止水带结构,止水带焊接固定在楼板或梁的上层钢筋上,此法可以后期直接支模施工,可以避免吊模施工时砼不易振捣,防水反梁砼不密实,出现渗水或者砼疏松及砼强度不足的情况,同时避免了二次浇注反梁时留置施工冷缝,出现渗漏的隐患,目前多个项目工程采用此法施工,施工进度快,经济成本低,防水效果较好,实际效果显著,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和图2中的止水带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0029]1、基础板,2、凹形连接缝,3、止水带,31、中间连接板,32、第一加固板,33、第二加固板,4、防水反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解释。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包括基础板1,基础板1为钢筋混凝土板材。基础板1的一端设有凹形连接缝2,具体设置时,如图1所示,止水带3的一端埋设在在
基础板1的凹形连接缝2的凹槽内,止水带3的另一端埋设在防水反梁4内,防水反梁4的末端为凸字形连接缝,从而和基础板1的凹形连接缝2契合。
[0034]止水带3为非平面结构,具体的结构,如图3所示,止水带3设有中间连接板31,中间连接板31可以设置为平面矩形板,中间连接板31的一端和第一加固板32固定连接,第一加固板32倾斜设置,从而增大止水带整体结构与基础板1或防水反梁4的结合力。
[0035]具体设置时,第一加固板32和第二加固板33设置时分别向中间连接板31的两侧倾斜设置。第一加固板32和中间连接板31所成的夹角α角度大于90
°
,从而构成倾斜状态。中间连接板3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加固板33,第二加固板33倾斜设置,第二加固板33和中间连接板31所成的夹角β角度大于90
°
。第一加固板32和中间连接板31所成的夹角α与第二加固板33和中间连接板31所成的夹角β角度相同,从而保证第一加固板32和第二加固板33实现倾斜的状态下两者还可以相互平行,分别对接缝处上下部分起到加固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板(1),基础板(1)的一侧设有凹形连接缝(2),止水带(3)的一端设置在基础板(1)凹形连接缝(2)的凹槽内,另一端埋设在防水反梁(4)内,所述止水带(3)为非平面结构,止水带(3)设有中间连接板(31),中间连接板(31)的一端设有第一加固板(32),第一加固板(32)倾斜设置,第一加固板(32)和中间连接板(31)所成的夹角α角度大于90
°
,中间连接板(3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加固板(33),第二加固板(33)倾斜设置,第二加固板(33)和中间连接板(31)所成的夹角β大于9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1)为钢筋混凝土板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32)和第二加固板(33)相互平行且分别向中间连接板(31)的两侧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用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32)和第二加固板(3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庚刘余德王小女许榕夏婷婷张泽韩笑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