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70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涉及孵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不透明的孵化桶、可拆卸的设置在孵化桶顶端开口处的遮光板以及与可拆卸的设置在孵化桶下端的进水管,孵化桶中设有孵化盘,进水管的一端穿过孵化桶的外壁设置在孵化桶中,进水管的另一端外接进水装置,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靠近孵化桶底面的位置,孵化桶的外壁上高于孵化盘的位置设有多个观察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孵化装置水压不稳定、光照度忽暗忽明从而导致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率不稳定的问题。哲罗鲑受精卵孵化率不稳定的问题。哲罗鲑受精卵孵化率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孵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Ⅱ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繁殖期为每年3-5月,繁殖水温4-10℃,其受精卵孵化所需要的积温较高,与大宗淡水鱼的数天相比,孵化期较长,往往需要30-40d时间。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对孵化条件极高。据文献记载和相关单位的研究,其受精卵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静止孵化,同时需要一定的流水环境,主要防止受精卵缺氧。
[0003]传统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主要借鉴于传统的孵化装置,采用开放式的孵化框孵化,孵化框对各因子的调控能力差,不能有效控制水流,也不能有效的控制全黑暗的静止环境,经常出现水流过大使受精卵翻动、光线忽明忽暗的现象,导致受精卵孵化率和成活率都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以解决现有孵化装置水压不稳定、光照度忽暗忽明从而导致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不稳定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包括:遮光的孵化桶、可拆卸的设置在孵化桶顶端开口处的遮光板以及与可拆卸的设置在孵化桶下端的进水管,孵化桶中设有孵化盘,进水管的一端穿过孵化桶的外壁设置在孵化桶中,进水管的另一端外接进水装置,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靠近孵化桶底面的位置,孵化桶的外壁上高于孵化盘的位置设有多个观察孔。
[0007]该孵化装置采用孵化桶,孵化桶为不透明的结构,其顶部设有开口,方便取放受精卵,并且在其顶部开口位置设置遮光板,从而实现孵化桶中黑暗孵化环境;孵化盘用于盛放受精卵,孵化桶的下端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可以不断向孵化桶中注水以形成流水环境,满足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条件,进水管设置在孵化桶下端,可以使水流从下到上流动,避免对孵化盘上的受精卵产生冲击扰动,孵化桶的外壁上还设有观察孔,一方面观察孔可以方便实验人员观察孵化桶中的孵化情况,另一方面,观察孔作为溢流孔,使孵化桶中的水面保持在特定高度。
[000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进水管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以及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第三管体,第二管体的出水口朝向孵化桶的底面并设置在底面的中心位置。
[0009]进水管包括三段管体,第一管体设置在孵化桶外,第二管体设置在孵化桶内,第三管体的一端设置在孵化桶外与第一管体连接,另一端穿过孵化桶的外壁设置在孵化桶内与第二管体连接,从而形成水流通路,第二管体的出水口朝向孵化桶的底面并且设置在底面
的中心位置,从而使进水管中的水流首先冲击到孵化桶的底面,得到缓冲,再被均匀分散向上流动,从而得到平缓均匀水流。
[001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体远离第三管体的一端设有漏斗,漏斗外接进水装置。
[0011]设置在孵化桶外的第一管体上设有漏斗,水先进入漏斗再通过漏斗进入第一管体中,通过设置漏斗,可以保证孵化水流流速均匀,水压稳定,避免水流过大以及波对造成受精卵翻动。
[001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孵化桶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三管体的外径相匹配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圈。
[0013]孵化桶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从而可以使第三管体插入孵化桶中,通孔中设有弹性密封圈,第三管体插入时,弹性密封圈包裹在第三管体的外壁上,一方面可以防止漏水,另一方面可以固定第三管体,避免管体转动。
[001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孵化盘设置在孵化桶中部位置,孵化盘上设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的孔径不大于鱼卵的粒径。
[0015]孵化盘采用“筛盘”结构,其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水流恒定,水流从下往上穿过透水孔,为鱼卵提供流动的水流,透水孔的孔径不大于鱼卵的粒径,从而避免鱼卵从透水孔中漏出。
[001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观察孔设置在孵化桶的同一横截面上并沿孵化桶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7]多个观察孔设置在孵化桶的同一横截面上,即多个观察孔设置在同一高度,并且沿周向间隔设置,方便从不同方位观察孵化桶内情况。
[001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孵化桶的纵截面为矩形结构,孵化桶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圈,孵化盘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撑圈上。
[0019]孵化桶的纵截面为矩形结构,其各个位置的横截面尺寸均相等,在孵化桶内壁上设置支撑圈,用于支撑孵化盘,孵化盘放置在支撑圈上即可设置在孵化桶中。
[0020]在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中,孵化桶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孵化盘的外径大于孵化桶底面的内径,并小于孵化桶开口的内径从而使孵化盘搭放在孵化桶的内壁上。
[0021]当孵化桶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时,其内壁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孵化盘的外径与孵化桶某一横截面内径相匹配使,孵化盘即可直接搭放在孵化桶中,而无需其他支撑结构。
[002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孵化桶的材质为铁,并设有防腐涂层。
[0023]孵化桶采用设有防腐涂层铁皮结构,可以增大孵化桶的重量,降低孵化桶被撞翻或者被任意移动的风险,保证孵化过程稳定。
[002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遮光板、进水管以及孵化盘均采用塑料材质。
[0025]遮光板、进水管以及孵化盘均采用塑料材质,质量轻,不易磨损或者打碎,需要注意的时遮光板需采用颜色较深的塑料,从而达到较好的遮光效果。
[002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该装置采用不透明的孵化
桶,并在其顶端开口设置遮光板,从而可以达到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时对光线的要求,孵化桶的底端设有进水管,孵化桶的外壁设有观察孔,可以在孵化桶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水流并保证孵化桶中水位不变,满足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时对水流的要求,该装置中国各个结构均采用可拆卸地设置结构,从而方便更换以及分别清洗,该装置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孵化率高,孵化用水流速可控,价格低,孵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1中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实施例2中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孵化桶;11-观察孔;12-支撑圈;2-遮光板;3-进水管;31-第一管体;32-第二管体;33-第三管体;4-孵化盘;41-透水孔;5-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参照图1,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包括:不透明的孵化桶1、可拆卸的设置在孵化桶1顶端开口处的遮光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的孵化桶(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孵化桶(1)顶端开口处的遮光板(2)以及与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孵化桶(1)下端的进水管(3),所述孵化桶(1)中设有孵化盘(4),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孵化桶(1)的外壁设置在所述孵化桶(1)中,所述进水管(3)的另一端外接进水装置,所述进水管(3)的出水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孵化桶(1)底面的位置,所述孵化桶(1)的外壁上高于所述孵化盘(4)的位置设有多个观察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的第三管体(33),所述第二管体(32)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孵化桶(1)的底面并设置在所述底面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1)远离所述第三管体(33)的一端设有漏斗(5),所述漏斗(5)外接进水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桶(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管体(33)的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性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杨焕超刘钊陈彦伶李强赖见生杨帆刘鑫宋靖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