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56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镇流器,解决的是布线复杂、输入线粗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的整流单元,整流单元连接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桥式电路单元作为整流器输出;交流电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的三个相分路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电子镇流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镇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镇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镇流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镇流器(Electronic ballast),是镇流器的一种,是指采用电子技术驱动电光源,使之产生所需照明的电子设备。与之对应的是电感式镇流器(或镇流器)。现代日光灯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镇流器,轻便小巧,甚至可以将电子镇流器与灯管等集成在一起,同时,电子镇流器通常可以兼具启辉器功能,故此又可省去单独的启辉器。电子镇流器还可以具有更多功能,比如可以通过提高电流频率或者电流波形(如变成方波)改善或消除日光灯的闪烁现象;也可通过电源逆变过程使得日光灯可以使用直流电源。传统电感式整流器的一些缺点使它正在被日益发展成熟的电子镇流器所取代。
[0003]现有的电子镇流器存在布线时会比较麻烦,而且由于电流较大,所以需要使用很粗的零线火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镇流器,使用三相交流电输入,经整流后接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能够契合目前农业等环境都是三相电的使用环境,解决前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布线复杂、输入线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子镇流器,该电子镇流器具有布线更加简单方便,也不需要使用粗的输入线,从而降低了施工和材料的特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电子镇流器,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的整流单元,整流单元连接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桥式电路单元作为电子整流器输出;交流电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的三个相分路。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不适用于传统的两相交流电,适用于农业等环境都是三相电的情况。现有的电子镇流器是两个输入端,在布线时会比较麻烦,而且由于电流较大,所以需要使用很粗的零线火线。本技术采用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一对一连接,不用布置额外的线缆。同时三相镇流器在整流之后的电压与两相的不同,三相电子镇流器输出电压基本为直流,所以不需要使用大规格的点解电容,可以使其功率因数满足>0.95,符合标准。
[0008]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桥式电路单元为全桥电路单元或半桥电路单元。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整流单元前段连接有滤波单元。
[0010]进一步地,滤波单元为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容CA1、电容CA2及电容CA3组成;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中第1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电感L1,第2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电感L2,第3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电感L3;电感L1第2端和电感L2第2端之间并联由电容CA1和电容CA2,电感L3第2端和电感L2第2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A3。
[0011]进一步地,整流单元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及二极管D6组成;电容CA2一端、电容CA2一端及电感L1第2端均通过正接二极管D1连接到V
DC
电压端,通过反接二极管D4连接到GND端;
[0012]电容CA2另一端、电容CA2另一端、电容CA3一端以及电感L2第2端均通过正接二极管D2连接到V
DC
电压端,通过反接二极管D5连接到GND端;
[0013]电容CA3另一端计电感L3第2端均通过正接二极管D3连接到V
DC
电压端,通过反接二极管D6连接到GND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半桥电路单元包括 p 型 MOSFET 管第1脚连接V
B
电压端,第2脚连接功率放大器和N型MOSFET管第1脚,第3脚连接分时驱动单元;分时驱动单元连接电平转换电路单元;电平转换电路单元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V
DC
电压端。
[0015]进一步地,分时驱动单元包括与 p 型 MOSFET 管第3脚连接的OUTPUT端;OUTPUT端连接PMOS管P2第2脚,NMOS管MN4第1脚

NMOS管MN3第1脚

NMOS管MN2第1脚以及PMOS管P1第2脚;PMOS管P1第3脚连接NMOS管MN1第1脚和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到PMOS管P1第1脚、V
B
电压端、二极管DZ1阳极、电阻R6和PMOS管P2第1脚;
[0016]二极管DZ1阴极连接二极管DZ2后与OUTPUT端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与p 型 MOSFET 管第3脚连接;
[0017]NMOS管MN4第2脚、NMOS管MN3第2脚、NMOS管MN2第2脚、NMOS管MN1第2脚分别通过电阻R4、电阻R3、电阻R2、电阻R1连接到GND端,NMOS管MN4第3脚、NMOS管MN3第3脚、NMOS管MN2第3脚、NMOS管MN1第3脚分别连接构成分时控制的时钟控制信号n4、n3、n2、n1。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工农业使用时布线更加简单方便,也不需要使用粗的输入线,从而降低了施工和材料等费用。还有其整流之后的电压与两相的不同,三相电子镇流器输出电压基本为直流,所以不需要使用大规格的点解电容即可可以使其功率因数满足>0.95。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实施例1中的电子镇流器示意图1。
[0021]图2,实施例1中的整流单元输出示意图。
[0022]图3,实施例1中的光通量测试数据示意图。
[0023]图4,实施例1中的半桥电路单元示意图。
[0024]图5,实施例1中的分时驱动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1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镇流器,如图1,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的整流单元,整流单元连接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桥式电路单元作
为电子整流器输出;交流电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的三个相分路。
[0028]本实施例不适用于传统的两相交流电,适用于农业等环境都是三相电的情况。现有的电子镇流器是两个输入端,在布线时会比较麻烦,而且由于电流较大,所以需要使用很粗的零线火线。本技术采用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一对一连接,不用布置额外的线缆。同时三相镇流器在整流之后的电压与两相的不同,三相电子镇流器输出电压基本为直流,所以不需要使用大规格的点解电容,可以使其功率因数满足>0.95,符合标准。
[0029]具体地,桥式电路单元为全桥电路单元或半桥电路单元。
[0030]优选地,所述整流单元前段连接有滤波单元。
[0031]具体地,如图1,滤波单元为电感L1、电感L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的整流单元,整流单元连接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桥式电路单元作为整流器输出;交流电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的三个相分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桥式电路单元为全桥电路单元或半桥电路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前段连接有滤波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滤波单元为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容CA1、电容CA2及电容CA3组成;三相交流电输入端中第1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电感L1,第2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电感L2,第3相交流电输入端连接电感L3;电感L1第2端和电感L2第2端之间并联由电容CA1和电容CA2,电感L3第2端和电感L2第2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A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整流单元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及二极管D6组成;电容CA2一端及电感L1第2端均通过正接二极管D1连接到V
DC
电压端,通过反接二极管D4连接到GND端;电容CA2另一端、电容CA3一端以及电感L2第2端均通过正接二极管D2连接到V
DC
电压端,通过反接二极管D5连接到GND端;电容CA3另一端计电感L3第2端均通过正接二极管D3连接到V
DC
电压端,通过反接二极管D6连接到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龙彬郭健李昌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