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47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闸阀,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闸阀缺少缓冲结构,导致闸阀在加压水流的冲击下,内部闸板和阀座的贴合部位发生变形,影响闸阀密封性的问题。本改进型闸阀,包括阀体和分别设置于阀体两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阀体的输入端内周壁具有径向向外凸起的凸起圈,凸起圈的内径大小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减小,凸起圈内壁中部具有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支撑部,两对角设置的支撑部分别为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输入端内靠近上支撑部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上缓冲板,输入端内靠近下支撑部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下缓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闸板和阀座贴合部位变形,提高闸阀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的优点。提高闸阀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的优点。提高闸阀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闸阀


[0001]本技术属于阀门
,涉及一种闸阀,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闸阀。

技术介绍

[0002]闸阀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不能作调节和节流。闸阀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加压的水流会对闸板的输入端产生一个较大冲击力,长时间的使用后,会使闸板和阀座的贴合部位变形,影响闸阀的密封性,降低闸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改进型闸阀,来防止闸板和阀座贴合部位变形,从而提高闸阀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闸阀,包括阀体和分别设置于阀体两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输入端内周壁具有径向向外凸起的凸起圈,所述凸起圈的内径大小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减小,所述的凸起圈内壁中部具有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支撑部,两对角设置的支撑部分别为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的输入端内靠近上支撑部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上缓冲板,所述的输入端内靠近下支撑部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下缓冲板,所述的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相对设置;
[0005]所述的上缓冲板顶部一侧具有上转动部,所述的上支撑部位于上缓冲板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的上转动部与上支撑部之间通过上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上转轴外且位于上转动部与上支撑部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扭簧;
[0006]所述的下缓冲板底部一侧具有下转动部,所述的下支撑部位于下缓冲板底部的另一侧,所述的下转动部与下支撑部之间通过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下转轴外且位于下转动部与下支撑部之间套设有第二复位扭簧。
[0007]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闸阀中,所述的上转动部内设有供上转轴一端伸入的第一传动轴,上支撑部内设有供上转轴另一端伸入的第二传动轴。
[0008]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闸阀中,所述的下转动部内设有供下转轴一端伸入的第三传动轴,下支撑部内设有供下转轴另一端伸入的第四传动轴。
[0009]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闸阀中,所述的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纵截面均呈半圆状。
[0010]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闸阀中,所述的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前端面均分别具有若干条上下间隔分布的缓冲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进型闸阀通过双重缓冲结构,来防止闸板和阀座贴合部位变形,从而提高闸阀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改进型闸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阀体;2、输入端;3、输出端;4、凸起圈;5、上缓冲板;6、下缓冲板;7、上支撑部;8、下支撑部;9、上转动部;10、上转轴;11、第一复位扭簧;12、下转动部;13、下转轴;14、第二复位扭簧;15、第一传动轴;16、第二传动轴;17、第三传动轴;18、第四传动轴;19、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如图1、图2所示,本改进型闸阀,包括阀体1和分别设置于阀体1两端的输入端2和输出端3,阀体1的输入端2内周壁具有径向向外凸起的凸起圈4,凸起圈4的内径大小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减小,当水流通过输入端2进入阀体1内时,通过凸起圈4内径大小的变化使水流不会以直通的方式往内部冲,在凸起圈4的作用下,水流冲击得到缓冲,凸起圈4内壁中部具有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支撑部,两对角设置的支撑部分别为上支撑部7和下支撑部8,输入端2内靠近上支撑部7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上缓冲板5,输入端2内靠近下支撑部8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下缓冲板6,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相对设置。
[0017]其中,上缓冲板5顶部一侧具有上转动部9,上支撑部7位于上缓冲板5顶部的另一侧,上转动部9与上支撑部7之间通过上转轴10传动连接,上转轴10外且位于上转动部9与上支撑部7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扭簧11,第一复位扭簧11一端配合于上缓冲部上,另一端配合于上支撑部7上,使被水流冲击后的上缓冲板5在第一复位扭簧11的作用下实现复位效果。
[0018]另外,下缓冲板6底部一侧具有下转动部12,下支撑部8位于下缓冲板6底部的另一侧,下转动部12与下支撑部8之间通过下转轴13传动连接,下转轴13外且位于下转动部12与下支撑部8之间套设有第二复位扭簧14,第二复位扭簧14一端配合于下缓冲部上,另一端配合于下支撑部8上,使被水流冲击后的下缓冲板6在第二复位扭簧14的作用下实现复位效果。
[0019]优选的,上转动部9内设有供上转轴10一端伸入的第一传动轴15,上支撑部7内设有供上转轴10另一端伸入的第二传动轴16。
[0020]优选的,下转动部12内设有供下转轴13一端伸入的第三传动轴17,下支撑部8内设有供下转轴13另一端伸入的第四传动轴18。
[0021]优选的,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纵截面均呈半圆状。
[0022]进一步细说,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前端面均分别具有若干条上下间隔分布的缓冲槽19,用于提高加强对水流的缓冲,水流经过接触缓冲槽19时能达到一定的缓冲效果。
[0023]凸起圈4起到对水流第一次的缓冲效果,之后水流冲击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分别以上转轴10和下转轴13为中心轴朝内翻转,同时,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在第一复位扭簧11和第二复位扭簧14的作用下,达到一个复位、支撑的力,因此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不会被水流冲击损坏并且又能起到对水流持续性的缓冲效果,水流流量降低时,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慢慢复位,实现第二次的缓冲效果。
[0024]因此通过以上双重的缓冲结构,来防止闸板和阀座贴合部位变形,从而提高闸阀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闸阀,包括阀体(1)和分别设置于阀体(1)两端的输入端(2)和输出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输入端(2)内周壁具有径向向外凸起的凸起圈(4),所述凸起圈(4)的内径大小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减小,所述的凸起圈(4)内壁中部具有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支撑部,两对角设置的支撑部分别为上支撑部(7)和下支撑部(8),所述的输入端(2)内靠近上支撑部(7)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上缓冲板(5),所述的输入端(2)内靠近下支撑部(8)的位置处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下缓冲板(6),所述的上缓冲板(5)和下缓冲板(6)相对设置;所述的上缓冲板(5)顶部一侧具有上转动部(9),所述的上支撑部(7)位于上缓冲板(5)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的上转动部(9)与上支撑部(7)之间通过上转轴(10)传动连接,所述的上转轴(10)外且位于上转动部(9)与上支撑部(7)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扭簧(11);所述的下缓冲板(6)底部一侧具有下转动部(12),所述的下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加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加达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