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74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包括基座,基座的顶端设置有分料组件,分料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架,两个安装架对称安装于基座顶部一端的两侧,其中一个安装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个安装架相邻一侧的上端连接有储料箱,储料箱内部的下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的外部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转轴外部环形等分连接有六个分隔板,转轴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调节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隔板与调节阀门配合作用实现了茶叶间歇性上料,避免了加工设备内部茶叶过多运行负荷过大,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装置实现了茶叶原料的自动化上料,无需人工干预。无需人工干预。无需人工干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优良的加工条件下,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
[0003]根据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2090472A)所提供的一种茶叶的加工设备,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中部的炒锅、出火口位于炒锅底部的加热炉、固定接设于支架上的电气控制单元,以及一个自电气控制单元向炒锅设置并悬浮于炒锅内的揉捻器,电气控制单元包含定时器、转速控制器及电机,其特征在于:该揉捻器与电气控制单元的电机以连接杆相接,其中该连接杆的一段为软轴。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茶叶加工设备,在实现茶叶自动炒制的同时,采用软轴连接揉捻器,在进行茶叶炒制时可以自适应揉捻的轻重度,提高茶叶制品的风味,并且避免了人力炒制发生烫伤的可能。
[0004]现有的茶叶生产设备中,茶叶的上料多数为人工上料,无法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对称安装于基座顶部一端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个所述安装架相邻一侧的上端连接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内部的下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的外部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轴外部环形等分连接有六个分隔板,所述转轴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调节阀门,所述基座顶部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升降架,所述基座顶端设置有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两侧的一端与升降架对应相连接,所述传输带两侧的另一端均连接有支撑架,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外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传输带的外部均匀连接有多个盛放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宽度大于调节阀门的卸料槽的宽度,从而在分隔板处于竖直状态时能够组织茶叶落入调节阀门中,实现分批次上料的功能。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两段均通过轴承与储料箱呈转动连接,从而保证转轴能够正常转动。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端设置有分料组件2,分料组件2包括两个安装架21,两个安装架21对称安装于基座1顶部一端的两侧,其中一个安装架2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2,两个安装架21相邻一侧的上端连接有储料箱23,储料箱23内部的下端连接有转轴24,转轴24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转轴24的两段均通过轴承与储料箱23呈转动连接,从而保证转轴24能够正常转动,转轴24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23的外部并与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相连接,转轴24外部环形等分连接有六个分隔板25,转轴24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调节阀门26,分隔板25的宽度大于调节阀门26的卸料槽的宽度,从而在分隔板25处于竖直状态时能够组织茶叶落入调节阀门26中,实现分批次上料的功能,基座1顶部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升降架3,基座1顶端设置有传输组件4,传输组件4包括传输带41,传输带41两侧的一端与升降架3对应相连接,传输带41两侧的另一端均连接有支撑架42,其中一个支撑架42的外部连接有第二电机43,传输带41的外部均匀连接有多个盛放组件5。
[0026]请参照附图1和3所示,盛放组件5包括底座53,底座53连接于传输带41外部的中间位置,底座53内部顶端的两侧均连接有弹簧56,两个弹簧56的底端均连接有活动杆52并延伸至底座53外部的顶端,活动杆52外部两侧的上端均铰接有夹持臂57,底座53顶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板51,两个支撑板51两侧的上端与夹持臂57对应相铰接,两个夹持臂57的内部安装有盛放箱58,从而在盛满茶叶时将盛放箱58夹紧,避免向上传输过程中盛放箱58晃动使茶叶掉出,底座53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54,两个滑槽54的内部均安装有滑块55,两个滑块55与活动杆52的两侧对应相连接,从而保证活动杆52定向移动避免晃动,两个夹持臂57内部的一侧均连接有限位板59,盛放箱58的两侧均安装有挡板510,挡板510安装高度低于限位板59的安装高度,避免盛放组件5运动至传输带41底端时发生脱离,基座1顶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避免盛放组件5与基座1发生触碰造成损坏。
[0027]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8]将待加工的茶叶投入储料箱23中,启动第一电机22使得转轴24转动并带动分隔板25转动,调整调节阀门26的大小,从而控制落料速率,当下一个分隔板25运动至竖直状态时停止第一电机22,茶叶落入盛放箱58中,受盛放箱58与茶叶重力作用,活动杆52向下滑动,从而带动夹持臂57相向转动,将盛放箱58夹紧固定,启动第二电机43使得传输带41转动,当盛放箱58运动至最高点后翻转,茶叶落下进入加工设备中,完成单次上料工序。
[0029]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设置有分料组件(2),所述分料组件(2)包括两个安装架(21),两个所述安装架(21)对称安装于基座(1)顶部一端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2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2),两个所述安装架(21)相邻一侧的上端连接有储料箱(23),所述储料箱(23)内部的下端连接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23)的外部并与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轴(24)外部环形等分连接有六个分隔板(25),所述转轴(24)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调节阀门(26),所述基座(1)顶部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升降架(3),所述基座(1)顶端设置有传输组件(4),所述传输组件(4)包括传输带(41),所述传输带(41)两侧的一端与升降架(3)对应相连接,所述传输带(41)两侧的另一端均连接有支撑架(4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42)的外部连接有第二电机(43),所述传输带(41)的外部均匀连接有多个盛放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5)的宽度大于调节阀门(26)的卸料槽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4)外部的两端均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君丁大伟席嫦单巍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鸿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