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64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解决了目前在狭小空间内不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旋转,使得探头不便于对周围拍摄,拍摄范围较为局限的问题,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板,壳体内壁两侧上部均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一侧连接有齿轮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传动齿轮转动,使得转杆转动,带动第一转盘移动,能够更好地对探头位置进行转动,能够清楚地对无人机周围进行拍摄;通过第二电机转动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带动圆弧齿轮转动,使得连接杆转动,能够带动探头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全方面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方面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方面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0003]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时一般是调整无人机位置对探头进行移动,而在狭小空间内不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旋转,使得探头不便于进行旋转,对周围进行拍摄,导致拍摄范围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在狭小空间内不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旋转,使得探头不便于对周围拍摄,拍摄范围较为局限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板,壳体内壁两侧上部均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一侧连接有齿轮圈,壳体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位于齿轮圈中部,主动齿轮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中部连接有转杆,转杆下端与壳体内壁下端连接,转杆中部对应传动齿轮下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座,第一转动座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位于第一电机输出端外侧,转杆上端贯穿延伸至壳体上端连接有第一转盘。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一侧下部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上端啮合连接有圆弧齿轮,圆弧齿轮上端连接有连接杆,圆弧齿轮上端中部位于连接杆下端中部连接有转轴,转轴一端与箱体内壁一侧上部转动连接,连接杆上端贯穿延伸至箱体外侧,连接杆一侧上部连接有托板,托板上端中部连接有探头本体。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对应两个转杆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形状呈圆弧形状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上端对应连接杆连接处开设有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转杆与壳体连接处嵌设有第一轴承,转杆下端与壳体内壁下端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下端两侧均匀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下端与第一转盘上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与箱体内壁一侧连接处嵌设有第二轴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转杆、第一转动座、支撑杆、
第二转动座和第一转盘的设置,第一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传动齿轮转动,使得转杆转动,带动第一转盘移动,能欧更好地对探头位置进行转动,能够清楚地对无人机周围进行拍摄;
[0014](2)、该新型,通过第二电机、转动齿轮、圆弧齿轮、连接杆、转轴和托板的设置,第二电机转动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带动圆弧齿轮转动,使得连接杆转动,能够带动探头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全方面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传动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固定板;3、固定块;4、齿轮圈;5、第一电机;6、主动齿轮;7、传动齿轮;8、转杆;9、第一转动座;10、支撑杆;11、第二转动座;12、第一转盘;13、箱体;14、第二电机;15、转动齿轮;16、圆弧齿轮;17、连接杆;18、转轴;21、托板;22、探头本体;23、第一滑槽;2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由图1

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板2,便于对齿轮圈4进行固定,壳体1内壁两侧上部均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一侧连接有齿轮圈4,壳体1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位于齿轮圈4中部,主动齿轮6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7,能够对传动齿轮7中部连接有转杆8,转杆8下端与壳体1内壁下端连接,转杆8中部对应传动齿轮7下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座9,第一转动座9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0,能够便于对传动齿轮7进行限位,支撑杆1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1,第二转动座11位于第一电机5输出端外侧,转杆8上端贯穿延伸至壳体1上端连接有第一转盘12,能够带动探头本体22进行转动。
[00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转盘12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13,箱体13内壁一侧下部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输出端连接有转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上端啮合连接有圆弧齿轮16,圆弧齿轮16上端连接有连接杆17,圆弧齿轮16上端中部位于连接杆17下端中部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一端与箱体13内壁一侧上部转动连接,连接杆17上端贯穿延伸至箱体13外侧,连接杆17一侧上部连接有托板21,托板21上端中部连接有探头本体22。
[00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壳体1上端对应两个转杆8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滑槽23,第一滑槽23的形状呈圆弧形状设置,能够更好的带动第一转盘12进行转动。
[0025]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箱体13上端对应连接杆17连接处开设有通孔24,使得连接杆17方便进行转动。
[0026]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转杆8与壳体1连接处嵌设有第一轴承,转杆8下端与壳体1内壁下端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滑槽,减少转杆8余壳体1之间的摩擦。
[0027]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二电机14下端两侧均匀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下端与第一转盘12上端固定连接,能够更好地对第二电机14进行支撑。
[0028]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转轴18与箱体13内壁一侧连接处嵌设有第二轴承,减少转轴18与箱体13之间的摩擦。
[0029]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5工作带动主动齿轮6转动,主动齿轮6转动带动传动齿轮7转动,支撑杆10能够对传动齿轮7进行限位,传动齿轮7另一侧与齿轮圈4内壁啮合,使得转杆8转动,位于第一滑槽23内部滑动,使得能够带动第一转盘12移动,使得探头本体22能够进行转动,同时第二电机14转动带动转动齿轮15转动,转动齿轮15转动带动圆弧齿轮16转动,使得连接杆17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板(2),壳体(1)内壁两侧上部均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一侧连接有齿轮圈(4),壳体(1)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位于齿轮圈(4)中部,主动齿轮(6)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7),传动齿轮(7)中部连接有转杆(8),转杆(8)下端与壳体(1)内壁下端连接,转杆(8)中部对应传动齿轮(7)下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座(9),第一转动座(9)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1),第二转动座(11)位于第一电机(5)输出端外侧,转杆(8)上端贯穿延伸至壳体(1)上端连接有第一转盘(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感知无人机用探头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12)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13),箱体(13)内壁一侧下部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输出端连接有转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上端啮合连接有圆弧齿轮(16),圆弧齿轮(16)上端连接有连接杆(17),圆弧齿轮(16)上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祖德钟纯钟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云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