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59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涉及矿井支护设备技术领域。该支护结构包括牵引机构、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顶梁护板,牵引机构和行走机构相连,行走机构包括底盘和行走轮,升降机构设置在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主液压缸、辅助液压缸、伸缩杆和端部支撑,升降机构沿底盘的两个长边分别布置,主液压缸设置在底盘长度方向的中部,主液压缸的两侧各设置1个辅助液压缸,辅助液压缸的上端通过伸缩杆分别与主液压缸的两端相连,辅助液压缸的端部还设置伸缩杆分别与顶梁护板和底盘铰接相连。使用时利用牵引机构将其移动至巷道指定位置,液压缸支撑顶梁护板接触顶板完成支护,具有操作简便,支护效率高,移动灵活的优点。灵活的优点。灵活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矿井支护设备
,尤其是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矿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井下的环境也存这复杂化的问题,为了保证巷道的支护安全,维持巷道围岩稳定,需要对巷道提供灵活的支护,并可以对特殊巷道区段进行快速的支护。现有技术中,对巷道的支护一般是通过固定的液压支柱、锚杆等结构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支护,这种支护结构均为固定支撑,相互之间的配合较少,安装效率低,难以实现快速支护,并且支护结构的难以回收利用。
[0003]为了适应深部矿井下的复杂环境,实现快速支护,并其可以灵活的调整支护位置,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和矿井安全,需要对现有的支护结构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巷道支护结构的灵活移动,保证巷道支护安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包括牵引机构、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顶梁护板;所述牵引机构和行走机构相连;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和行走轮,底盘下方对称布置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主液压缸、辅助液压缸、伸缩杆和端部支撑;所述升降机构沿底盘的两个长边分别布置,主液压缸设置在底盘长度方向的中部,主液压缸的两侧各设置1个辅助液压缸,辅助液压缸的上端通过伸缩杆分别与主液压缸的两端相连,辅助液压缸的上端部还设置伸缩杆分别与顶梁护板和底盘铰接相连。
[0006]优选的是,底盘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折叠板,折叠板转动连接巷道底板和底盘上表面。
[0007]优选的是,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连接有折叠锚网。
[0008]优选的是,端部支撑设置在底盘的长边的两端,端部支撑的高度等于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的高度。
[0009]优选的是,端部支撑使用木桩、单体液压支柱或钢管支柱,底盘和顶梁护板的相对位置设置有安装槽。
[0010]优选的是,牵引机构带动行走机构运动,行走机构两侧还设置有定位支腿。
[0011]还优选的是,伸缩杆为滑动伸缩杆,滑动伸缩杆上设置有定位销孔。
[0012]还优选的是,辅助液压缸的高度等于主液压缸高度的一半。
[0013]进一步优选的是,顶梁护板包括多个顶梁,顶梁护板的各个边缘还铰接有掩护梁。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有益效果是,利用牵引机构带动行走机构移动,从而实现该结构整体灵活的移动,升降机构配合支撑顶梁护板升降,并且
升降机构在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直接升降,从而可以实现快速支护;折叠板的设置可以方便支护后巷道内的行人和行车,锚网和掩护梁的设置保证了支护结构下方的安全,该结构还具有操作简便,支护效率高,移动灵活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是升降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顶梁护板的俯视图;
[0018]图中:1

牵引机构,2

行走机构,3

升降机构,4

顶梁护板,5

底盘,6

行走轮,7

主液压缸,8

辅助液压缸,9

伸缩杆,10

端部支撑,11

折叠板,12

掩护梁,13

定位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图1至图3所示,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0]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包括牵引机构1、行走机构2、升降机构3和顶梁护板4。牵引机构1和行走机构2相连,其中该结构的长度大约为3

5m,宽度等于巷道宽度,最大升降高度大于巷道的高度。该结构利用牵引机构1带动行走机构2移动,从而实现该结构整体灵活的移动,升降机构3配合支撑顶梁护板升降,并且升降机构3在顶梁护板4和底盘5之间直接升降,从而可以实现快速支护。行走机构包括底盘5和行走轮6,底盘5下方对称布置有多个行走轮,行走轮6设置有减震缓冲装置。升降机构3设置在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主液压缸7、辅助液压缸8、伸缩杆9和端部支撑10,其中主液压缸7和辅助液压缸8均为液压支柱,液压支柱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伸缩杆9可以伸长、收缩并固定长度,端部支撑10为固定支撑,可以在支架升起后根据支架的高度进行设置。升降机构3沿底盘的两个长边分别布置,主液压缸7设置在底盘长度方向的中部,主液压缸7的两侧各设置1个辅助液压缸,辅助液压缸8的上端通过伸缩杆分别与主液压缸的两端铰接相连,辅助液压缸8的上端部还设置伸缩杆9分别与顶梁护板和底盘5铰接相连,在辅助液压缸8的上端可以设置。
[0021]其中,在底盘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折叠板,折叠板11转动连接巷道底板和底盘上表面,该结构完成支护后,翻转折叠板11,行人可以从折叠板11上进入顶梁护板下方的支护空间。在顶梁护板4和底盘5之间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连接有折叠锚网,顶梁护板4下落后折叠锚网折叠收纳在顶梁护板4的下方,顶梁护板4升架的过程中,折叠锚网贴在巷帮上提升支护效果。
[0022]端部支撑10设置在底盘的长边的两端,端部支撑10的高度等于顶梁护板和底盘5之间的高度。端部支撑10使用木桩、单体液压支柱或钢管支柱,底盘和顶梁护板的相对位置设置有安装槽,从而方便端部支撑的安装。
[0023]牵引机构1带动行走机构运动,牵引机构可以使用牵引机车、钢丝绳牵引机或者,行走机构两侧还设置有定位支腿,支腿可以辅助行走机构在指定位置固定。伸缩杆为滑动伸缩杆,滑动伸缩杆上设置有定位销孔。
[0024]辅助液压缸8的高度等于主液压缸高度的一半,从而可以配合主液压缸7、辅助液
压缸8、伸缩杆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保证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5]顶梁护板4包括多个顶梁,顶梁护板的各个边缘还铰接有掩护梁12,掩护梁12可以保证支护结构相邻位置的安全。
[0026]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利用牵引机构将行走机构牵引至指定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调整行走机构固定,然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顶梁护板接顶,随后固定伸缩杆的长度,并安装端部支撑固定该结构。翻转折叠板,方便行人或行车,打开掩护梁,保证支护结构相连位置的安全。完成支护有分离牵引机构和行走机构,不影响支护段的正常通行。
[0027]另外,利用多个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可以实现整个巷道长度上巷道的支护。
[0028]该结构中折叠板的设置可以方便支护后巷道内的行人和行车,锚网和掩护梁的设置保证了支护结构下方的安全,该结构还具有操作简便,支护效率高,移动灵活的优点。
[002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顶梁护板;所述牵引机构和行走机构相连;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和行走轮,底盘下方对称布置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主液压缸、辅助液压缸、伸缩杆和端部支撑;所述升降机构沿底盘的两个长边分别布置,主液压缸设置在底盘长度方向的中部,主液压缸的两侧各设置1个辅助液压缸,辅助液压缸的上端通过伸缩杆分别与主液压缸的两端相连,辅助液压缸的上端部还设置伸缩杆分别与顶梁护板和底盘铰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折叠板,折叠板转动连接巷道底板和底盘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升架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护板和底盘之间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还连接有折叠锚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士良吕福廷邢国富郑钢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本末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