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向板式盲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58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向板式盲沟,属于隧道工程排水技术领域,包括盲沟本体,该盲沟本体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腔,该凹腔的上端敞口,在所述凹腔内分布有多个凸壳,该凸壳为实心结构,且所述凸壳的高度与所述凹腔的深度相同,在所述凹腔的两侧壁上分布有进水孔,该进水孔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凹腔的两侧壁上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自黏边带,在所述凹腔的上端敞口处设无纺布,该无纺布与对应侧的所述自黏边带预制为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管式盲沟,对隧道初期支护支撑效果较好,对隧道初支护表面平整度要求相对较低,且板式盲沟安装不会占用二次衬砌空间,二衬浇筑质量、止水带施作效果均较好,施工也更为方便,排水效果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向板式盲沟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环向板式盲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工程排水系统对隧道工程运营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既有运营隧道运营现状,水害是隧道病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以排为主”的隧道工程,排水系统畅通是防止水害的关键。目前隧道常用的排水系统主要是管式盲沟体系。
[0003]对于管式盲沟排水体系,其主要存有如下问题:
[0004](1)设计、施工不匹配,一般来说,设计未单独考虑环向盲沟的安设空间,现有规范对初支内部平整度及二衬厚度及密实度要求较高,因此,为满足二衬厚度、初支平整度以及环、纵盲沟的安装空间,将导致大量的超挖或侵入支护,且实施困难;若按设计尺寸施工,则必然侵占二衬空间,导致二衬厚度不足;
[0005](2)二衬缺陷难以避免:管式盲沟体系安设后,局部凸出于初支表面,防水板覆盖盲沟后,后浇二衬砼很难完全灌实,可能导致衬砌背后出现不密实或空洞;
[0006](3)管式盲沟安装较为复杂,需要外裹无纺布,然后人工固定在初期支护表面,同时对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度要求高。
[0007](4)管式盲沟设置不利于隧道工程中装配式衬砌的应用,一方面,管式盲沟径向尺寸较大,占用安装空间;另一方面,管式盲沟不利于装配式衬砌与初支紧贴密实。
[0008]为确保运营安全,针对目前管式盲沟存有的问题,急需一种环向板式排水盲沟。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向板式盲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限制导致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环向板式盲沟,包括盲沟本体,该盲沟本体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腔,该凹腔的上端敞口,在所述凹腔内分布有多个凸壳,该凸壳为实心结构,且所述凸壳的高度与所述凹腔的深度相同,在所述凹腔的两侧壁上分布有进水孔,该进水孔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凹腔的两侧壁上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自黏边带,在所述凹腔的上端敞口处设无纺布,该无纺布与对应侧的所述自黏边带预制为整体。
[0012]上述技术方案,取代了传统的环向管式盲沟,使用时直接将板式盲沟通过自黏边带黏贴到隧道初期支护表面,盲沟本体内侧分布铺设无纺布及防水板,在此基础上施作内部二次衬砌,凸壳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支撑,隧道土层渗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凹腔后汇集排出,盲沟本体范围渗水直接通过盲沟汇集排出。本方案中的凸壳是实心的,对隧道初期支护支撑效果较好,对隧道初支护表面平整度要求相对较低,环向板式盲沟不会占用二次衬砌空间,二衬浇筑质量、止水带施作效果均较好,施工也更为方便,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凹腔的截面呈倒等腰梯形,所述进水孔位于该倒等腰梯形的两腰
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凸壳在所述凹腔内呈矩形排列或者梅花形排列。
[0015]作为优选,远离所述凹腔侧壁的凸壳为凸台结构。
[0016]作为优选,靠近所述凹腔的两侧壁处的凸壳为倒棱台结构,且该倒棱台结构朝向所述凹腔的侧壁的一面与所述凹腔的侧壁相贴合。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管式盲沟,对隧道初期支护支撑效果较好,对隧道初支护表面平整度要求相对较低,板式盲沟不会占用二次衬砌空间,二衬浇筑质量、止水带施作效果均较好,施工也更为方便,排水效果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20]图3为图1中的B

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如附图1

附图3所示环向板式盲沟,包括盲沟本体1,该盲沟本体1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腔5,该凹腔5的上端敞口,且该凹腔5的截面呈倒等腰梯形,在凹腔5内分布有多个凸壳2,该凸壳2为实心结构,实心结构的凸壳2对隧道初支护和二衬之间的传力更稳固,凸壳2呈矩形排列或者梅花形排列在凹腔5内,且凸壳2的高度与凹腔5的深度相同,在凹腔5的两侧壁上分布有进水孔3,即进水孔3是位于倒等腰梯形的两腰上,该进水孔3与凹腔5连通。
[0025]为了方便施工,在凹腔5的两侧边上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自黏边带4,即自黏边带4是连接在倒等腰梯形的两腰上端处,自黏边带4可以是魔术贴粘带或其他等可以实现自粘的带状物,同时在凹腔5的上端敞口处设无纺布6,无纺布6与对应侧的自黏边带4预制成整体,不需现场拼装施工,施工质量更能得到保障,施工时可通过自黏边带4直接粘贴于隧道初支护表面,凸壳2的上端此时对隧道初支护进行支撑。
[0026]凸壳2为凸台或半球状结构,本实施例中将远离凹腔5侧壁的凸壳优选为凸台结
构,对于隧道初期支护的支撑效果较好,靠近凹腔5两侧侧壁的凸壳2与凹腔5的侧壁是相贴合的(如图2中所示),即可以将靠近凹腔5的两侧壁处的凸壳设计成倒棱台结构,倒棱台结构朝向凹腔5的侧壁的一面与凹腔5的侧壁相贴合。
[0027]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向板式盲沟是呈分段式地设在隧道上的,每一段的宽度与盲沟本体1的宽度相同,这与管式盲沟沿隧道轴线方向整段式的排列不同。
[0028]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向板式盲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盲沟本体(1),该盲沟本体(1)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腔(5),该凹腔(5)的上端敞口,在所述凹腔(5)内分布有多个凸壳(2),该凸壳(2)为实心结构,且所述凸壳(2)的高度与所述凹腔(5)的深度相同,在所述凹腔(5)的两侧壁上分布有进水孔(3),该进水孔(3)与所述凹腔(5)连通,所述凹腔(5)的两侧壁上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自黏边带(4),在所述凹腔(5)的上端敞口处设无纺布(6),该无纺布(6)与对应侧的所述自黏边带(4)预制为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旷文涛于茂春汪伟松曹林卫杨宝裴昌进林亮邓晓佳蔡直言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