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电池包断路单元、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500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1
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电池包断路单元、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包括:下壳体(10);所述下壳体(10)包括底壁(11)及围绕所述底壁(11)的边缘设置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共同形成容纳槽;以及,所述底壁(11)包括骨架本体、分设于所述骨架本体上的线束布线槽(112)和用于形成桁架结构的镂空槽(1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电池包断路单元下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桁架结构的镂空槽,可以增强电池包壳体内的换热,并且减轻电池包断路单元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同时骨架本体上的线束布线槽(112),一方面可以减重,另一方面便于合理布局线束。另一方面便于合理布局线束。另一方面便于合理布局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电池包断路单元、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电池包断路单元、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电池包内的电量储备不断增多和电压不断增强。电池包断路单元作为电池系统的高压配电装置,其承担的电压和电流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承担更多的电压和电流,电池包断路单元需要做改进,例如需要加粗导线,这会导致其内部热量的增加。并且现有的电池包断路单元重量较大,不利于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强内部换热并且质量较轻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电池包断路单元、电池包和车辆。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及围绕所述底壁的边缘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容纳槽;以及,所述底壁包括骨架本体、分设于所述骨架本体上的线束布线槽和用于形成桁架结构的镂空槽。
[0007]可选地,所述线束布线槽设置于所述底壁背离所述侧壁的一侧。
[0008]可选地,上述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还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上设置贯穿所述顶壁的对流孔,所述对流孔与所述镂空槽形成对流换热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对流孔为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条形孔间隔设置;所述镂空槽为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条形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一致。
[0010]可选地,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槽底与所述上壳体的边缘抵接,以对所述上壳体形成支撑。换言之,所述侧壁包括一体成型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在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凸出与所述外壁,以对所述上壳体进行支撑。
[0011]可选地,所述底壁上设置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骨架本体上,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安装台上,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断路单元器件;其中,所述安装台位于所述底壁上,且设置于所述骨架本体上或所述骨架本体边缘;所述侧壁上设置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孔及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于所述侧壁向其外围延伸的固定部上,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的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将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固定于电池包上,所述第四安装孔与靠
近所述上壳体边缘且设置其上的第五安装孔相对设置以实现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两者间固定。
[0012]可选地,位于所述骨架本体边缘的安装台上设置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远离所述安装台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凸起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断路单元器件。
[001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包括如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还包括:电池包断路单元器件。
[0014]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如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电池包断路单元。
[0015]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通过将电池包断路单元下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桁架结构的镂空槽,可以增强电池包壳体内的换热,并且减轻电池包断路单元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同时骨架本体上的线束布线槽,一方面可以减重,另一方面便于合理布局线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底壁的仰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连线后的底壁的仰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下壳体安装电气元件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下壳体安装电气元件后的立体图;
[0024]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连接的放大图;
[0029]图11是图8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的A

A截面图;
[0030]图12是图11的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0:下壳体;11:底壁;111:过线孔;112:线束布线槽;113:镂空槽;114:第一安装孔;1141:凸台;115:安装凸起;116:第二安装孔;117:安装台;12:侧壁;121:第一支撑面;13:固定部;131:第四安装孔;132:固定钢套;14:第三安装孔;15:固定卡扣;20:上壳体;21:对流孔;22:第二支撑面;221:第五安装孔;
[0033]101:BDU输入正极铜排;102:霍尔传感器;103:固定螺钉;104:熔断器;105:熔断器
输出铜排;106:主回路继电器;107:输出正极铜排;108:输出负极铜排;109:BDU输入负极铜排;1010:预充继电器;1011:小保险输入铜排;1012:小保险;1013:固定螺母;1014:小保险输出铜排;1015:高压接插件;1016:低压接插件;1017:预充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5]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36]第一实施方式
[0037]参见图1和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包括:下壳体10;下壳体10包括底壁11及围绕底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0);所述下壳体(10)包括底壁(11)及围绕所述底壁(11)的边缘设置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共同形成容纳槽;以及,所述底壁(11)包括骨架本体、分设于所述骨架本体上的线束布线槽(112)和用于形成桁架结构的镂空槽(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布线槽(112)设置于所述底壁(11)背离所述侧壁(1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壳体(20),所述上壳体(20)与所述底壁(11)相对的顶壁上设置贯穿所述顶壁的对流孔(21),所述对流孔(21)与所述镂空槽(113)形成对流换热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孔(21)为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条形孔间隔设置;所述镂空槽(113)为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条形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远离所述底壁(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槽底与所述上壳体(20)的边缘抵接,以对所述上壳体(20)形成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1)上设置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孔(114)及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攀徐超郭军李华霍姣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