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涛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41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包括车架、前驱动轮、起苗机构、调整机构、差速器,所述车架内部前端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转子活动连接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内的万向节转动连接半轴的一端,所述半轴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前驱动轮,所述车架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左端连接有起苗机构,所述起苗机构设置于车架的底部,所述调整机构右端连接抵杆的左端,所述抵杆的右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起苗机构的右侧车架内设置有倾斜出苗斗,本设备在使用时移动更加便捷,能活动调整起苗机构的入土深度,起苗时不带土不伤根,起的秧苗株株分明,便于机插。于机插。于机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在中国广为栽种,是中国主食之一,在中国农村常见的水稻种植方法是育苗移栽,在插秧前需要将秧苗从秧田中拔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手工起苗,费时费力,现有的起苗机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便于推广,且秧苗起苗时带土较厚容易连株,或易造成损害秧苗的情况,故而需要设计一种活动轻便,高效率的水稻起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手工起苗,费时费力,现有的起苗机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便于推广,且秧苗机起苗时带土较厚容易连株,或造成损害秧苗的情况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包括车架、前驱动轮、起苗机构、调整机构、差速器,所述车架内部前端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转子活动连接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内设置有万向节,所述差速器内的万向节转动连接半轴的一端,所述半轴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车架两侧的前驱动轮,所述车架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左端连接有起苗机构,所述起苗机构设置于车架的底部,所述调整机构右端连接有抵杆,所述抵杆的右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车架的后端外侧设置有车把,所述车把的内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于横杆上,所述起苗机构的右侧车架内设置有倾斜出苗斗,所述车架后端活动安装有后轮。
[0005]优选的,所述起苗机构包括上转辊、下转辊、起苗带、固定板、固定杆,所述上转辊与下转辊的外部套接有起苗带,所述起苗带内表面的齿纹与上转辊和下转辊外壁的齿相符合,所述起苗带外表面上设置有起苗铲,所述上转辊与下转辊右端转轴上都固定套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上转辊的右端转轴上套接有下皮带轮,所述下皮带轮位于齿轮的右侧,所述上转辊与下转辊两端转轴都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左侧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连接固定杆的左端,右侧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连接固定杆的右端,所述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套接有上皮带轮,所述上皮带轮与下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杠杆、连接杆、转杆,所述杠杆的左端与起苗机构的固定杆活动连接,所属杠杆的中端与车架顶端的车架杆转动连接,所述杠杆的右端转动连接连接杆的左端,所述连接杆的右端转动连接转杆,所述车架内部活动安装有车杠,所述转杆固定安装于车杠上,所述车杠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转杆连接的活动节连接抵杆的左端。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套接于抵杆的右侧,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控制器内的部分抵杆外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起苗铲的铲尖呈V字型,所述起苗铲铲面是弯曲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设备通过发动机、差速器与前驱动轮实现设备机械移动,且可以在较小的地方活动转弯移动,使设备更加便捷。
[0010]2)本设备通过起苗机构与调整机构可以活动调整起苗机构的入土深度,有效避免机械起苗带土多或伤根的情况。
[0011]3)本设备通过起苗带与起苗铲将秧苗根从秧田中带起,V型口的起苗铲起苗时不带土不伤根,起的秧苗株株分明,便于机插。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起苗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起苗铲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车架、2前驱动轮、3差速器、4发动机、5起苗机构、6后轮、7 控制器、8调整机构、9杠杆、10连接杆、11转杆、12抵杆、13倾斜出苗斗、 14车把、15横杆、16车杠、31半轴、51驱动电机、52固定杆、53皮带、54 链条、55固定板、56起苗铲、57上转辊、58下转辊、59起苗带、531上皮带轮、532下皮带轮、541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包括车架1、前驱动轮2、起苗机构5、调整机构8、差速器3,所述车架1内部前端设置有发动机4,所述发动机4的转子活动连接差速器3,所述差速器3内设置有万向节,所述差速器3内的万向节转动连接半轴31的一端,所述半轴31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车架1两侧的前驱动轮2,通过上述结构,发动机4、差速器3与前驱动轮2相配合,实现设备机械移动,且可以在较小的地方活动转弯移动,使设备更加便捷,所述车架1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8,所述调整机构8左端连接有起苗机构5,所述起苗机构5设置于车架1的底部,所述调整机构8右端连接有抵杆12,所述抵杆12的右端连接右侧控制器7,通过上述结构,起苗机构5与调整机构8相配合,可以活动调整起苗机构5的入土深度,可以有效避免机械起苗带土多或伤根的情况,所述车架1的右端外侧设置有车把14,所述车把14的内侧设置有横杆15,所述控制器7固定安装于横杆
15上,所述起苗机构5的右侧车架1内设置有倾斜出苗斗13,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增强秧苗的传送速度,所述车架1右端底部活动安装有后轮6,通过上述结构,增强车架1移动的稳固性。
[0021]所述起苗机构5包括上转辊57、下转辊58、起苗带59、固定板55、固定杆52,所述上转辊57与下转辊58的外部套接有起苗带59,所述起苗带59内表面的齿纹与上转辊57和下转辊58外壁的齿相符合,所述起苗带59外表面上设置有起苗铲56,所述上转辊57与下转辊58右端转轴上都固定套接有齿轮 541,两个所述齿轮541通过链条54连接,所述上转辊57的右端转轴上套接有下皮带轮532,所述下皮带轮532位于齿轮541的右侧,所述上转辊57与下转辊58两端转轴都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55,左侧所述固定板55的上端连接固定杆52的左端,右侧所述固定板55的上端连接固定杆52的右端,所述固定杆5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1,所述驱动电机51的转子套接有上皮带轮 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包括车架(1)、前驱动轮(2)、起苗机构(5)、调整机构(8)、差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内部前端设置有发动机(4),所述发动机(4)的转子活动连接差速器(3),所述差速器(3)内设置有万向节,所述差速器(3)内的万向节转动连接半轴(31)的一端,所述半轴(31)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车架(1)两侧的前驱动轮(2),所述车架(1)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8),所述调整机构(8)左端连接有起苗机构(5),所述起苗机构(5)设置于车架(1)的底部,所述调整机构(8)右端连接有抵杆(12),所述抵杆(12)的右端连接有控制器(7),所述车架(1)的右端外侧设置有车把(14),所述车把(14)的内侧设置有横杆(15),所述控制器(7)固定安装车把(14)的横杆(15)上,所述起苗机构(5)的右侧车架(1)内设置有倾斜出苗斗(13),所述车架(1)右端底部活动安装有后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稻秧苗起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苗机构(5)包括上转辊(57)、下转辊(58)、起苗带(59)、固定板(55)、固定杆(52),所述上转辊(57)与下转辊(58)的外部套接有起苗带(59),所述起苗带(59)内表面的齿纹与上转辊(57)和下转辊(58)外壁的齿相适合,所述起苗带(59)外表面上设置有起苗铲(56),所述上转辊(57)与下转辊(58)右端转轴上都固定套接有齿轮(541),两个所述齿轮(541)通过链条(54)连接,所述上转辊(57)的右端转轴上套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冯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