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08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通过开口部的作业容易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具备:第一油墨贮留部(13);第二油墨贮留部(14),其贮留从第一油墨贮留部(13)供给的油墨;喷出头(18),其喷出油墨;滑架(19),其使喷出头(18)以及第二油墨贮留部(14)向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移动;管(15),其对第一油墨贮留部(13)和第二油墨贮留(14)部进行连接;壳体(12),其设置有位于初始位置(HP)的铅直上方处的第一开口部(21)和位于第一印刷位置(P1)的铅直上方处的第二开口部(22),并且具有位于第一开口部(21)和第二开口部(22)之间的第一梁部(24),第一梁部(24)为第二开口部(22)的边缘,当滑架(19)位于初始位置(HP)时,第一油墨贮留部(13)和第二油墨贮留部(14)相对于第一梁部(24)位于相同的方向,并且管(15)被第一梁部(24)支承。且管(15)被第一梁部(24)支承。且管(15)被第一梁部(24)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打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存在一种从作为喷出头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喷出油墨从而在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打印机具备使记录头移动的滑架、从作为第一油墨贮留部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罐部向记录头供给油墨的作为管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管、和作为对油墨管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梁部的一个示例的管卡合部件。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989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管卡合部件在滑架移动的方向上跨使滑架的移动区域露出的开口部而进行设置。因此,在发生卡纸而要从开口部去除纸张的情况下,作业空间会因管卡合部而受到限制。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解决上述课题的打印机具备:第一油墨贮留部,其贮留油墨;第二油墨贮留部,其贮留有从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供给的所述油墨;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所述油墨;滑架,其使所述喷出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向第一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管,其对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进行连接;壳体,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梁部,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在位于第一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处,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处,所述梁部为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相对于所述梁部位于相同方向,并且所述管被所述梁部支承。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1]图2为表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0012]图3为表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0013]图4为滑架的示意俯视图。
[0014]图5为表示打印机的变更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0015]图6为表示打印机的变更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0016]图7为表示打印机的变更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0017]图8为表示打印机的变更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打印机为,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印刷文字、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0019]在附图中,打印机11作为被置于水平面上的装置而通过Z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并通过X轴和Y轴来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1以及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并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D3以及与第三方向D3相反的第四方向D4,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铅直下方以及与铅直下方相反的铅直上方。
[0020]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备长方体状的壳体12。打印机11具备贮留油墨的第一油墨贮留部13、贮留从第一油墨贮留部13供给的油墨的第二油墨贮留部14、对第一油墨贮留部13和第二油墨贮留部14进行连接的管15。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为,具备多组第一油墨贮留部13、第二油墨贮留部14以及管15,而利用多种颜色的油墨进行印刷的彩色打印机。在图1中,为了附图的简化,分别将多个第一油墨贮留部13、多个第二油墨贮留部14以及多个管15集中进行图示。打印机11也可以为具备一组第一油墨贮留部13、第二油墨贮留部14以及管15的黑白打印机。另外,图1不对多个管15的方式进行限定,既可以是多个管15被集中的结构,也可以为以使多个管15的每一个相互独立地活动的方式而设置的结构。多个管15例如通过利用粘合剂而使管15的一部分被粘合,或利用捆扎带而使管15的一部分被捆扎,从而被集中在一起。
[0021]第一油墨贮留部13被配置在壳体12之外。第一油墨贮留部13可以被配置在壳体12之上。第一油墨贮留部13既可以是能够更换的盒类型,也可以是能够补充油墨的罐类型。
[0022]打印机11具备喷出头18和滑架19,喷出头18朝向介质17喷出油墨,滑架19使喷出头18以及第二油墨贮留部14在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上进行移动。第二油墨贮留部14、喷出头18以及滑架19被设置在壳体12内。
[0023]壳体12设置有第一开口部21、第二开口部22以及第三开口部23,该第三开口部23在X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开口部21与第二开口部22之间。壳体12具有作为在X轴方向上位于第二开口部22与第三开口部23之间的梁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梁部24和作为在X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开口部21与第三开口部23之间的梁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梁部25。即,在X轴方向上,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位于第一开口部21与第二开口部22之间。第一开口部21、第二开口部22、第三开口部23、第一梁部24以及第二梁部25位于滑架19能够移动的移动区域的铅直上方处。从铅直方向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部21、第二开口部22、第三开口部23、第一梁部24以及第二梁部25与滑架19能够移动的移动区域重叠。
[0024]在壳体12上也可以设置有后方盖27、位于与后方盖27相比更靠第三方向D3处的前方盖28和位于与前方盖28相比更靠第一方向D1处的操作面板29。后方盖27、前方盖28以及操作面板29分别具有与X轴平行的轴,并且能够以该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0025]后方盖27在图1中所示的关闭位置和未图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后方盖27的轴在后方盖27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位于后方盖27的第四方向D4上的端处。用户能够向在后方盖27位于打开位置时被开放的空间内装填将介质17卷叠成圆筒状而成的图3所示的卷筒体R。
[0026]前方盖28能够在未图示的盖位置和不同于盖位置的图1中所示的开放位置OP之间
进行移动。位于盖位置的前方盖28对第一开口部21至第三开口部23进行覆盖。位于开放位置OP的前方盖28使第一开口部21至第三开口部23露出。前方盖28的轴在前方盖28位于盖位置的状态下位于前方盖28的第四方向D4的端处。
[0027]操作面板29以轴为中心而在图1中所示的竖起位置和从竖起位置向第四方向D4倒下的倾倒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操作面板29的轴在操作面板29位于倾倒位置的状态下位于第三方向D3的端处。位于竖起位置的操作面板29朝向第三方向D3。
[0028]在壳体12中的第三方向D3的侧面即前表面上形成有排出口31,该排出口31供被印刷后的介质17排出。排出口31的形状为,在能够排出介质17的同时使来自外部的异物难以进入到壳体12内那样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出口31为将铅直方向的间隙缩小了的狭缝状。
[0029]如图2所示,滑架19在作为第一位置的一个示例的初始位置HP、折返位置RP以及在第二方向D2上初始位置HP与折返位置RP之间的印刷位置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油墨贮留部,其贮留油墨;第二油墨贮留部,其贮留从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供给的所述油墨;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所述油墨;滑架,其使所述喷出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向第一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管,其对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进行连接;壳体,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梁部,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在位于第一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处,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处,所述梁部为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相对于所述梁部位于相同的方向,并且所述管被所述梁部支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管在所述梁部的铅直上方和所述梁部的铅直下方穿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泽洸贵古林広之五味知佑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