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557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包括:服务器和设置在船舶上的船载终端,船载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RFID模块和定位模块;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处理器和服务器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用以建立服务器与处理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处理器与定位模块连接,定位模块用以获取船载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以便处理器通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服务器;RFID模块与处理器连接,RFID模块用以发射RFID信号;能够避免因AIS模块反馈信息周期长而导致的渔港船舶数量统计不准确,从而对渔港船舶数量进行有效统计,便于渔港管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在对渔港中的船舶数量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多通过获取船舶上装载的AIS模块返回的信号进行船舶数量的统计;然而,AIS模块返回信号的周期较长,一般为15分钟至30分钟。因此,通过这种方式难以对渔港船舶的数量进行实时有效的统计,不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能够避免因AIS模块反馈信息周期长而导致的渔港船舶数量统计不准确,从而对渔港船舶数量进行有效统计,便于渔港管理。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包括:服务器和设置在船舶上的船载终端,所述船载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RFID模块和定位模块;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以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用以获取船载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以便处理器通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RFID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RFID模块用以发射RFID信号。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在每个船舶上设置船载终端,其中,该船载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RFID模块和定位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处理器和服务器连接,用以建立服务器与处理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处理器与定位模块连接,定位模块在运行时可以获取船载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则处理器在获取到定位信息之后,可以通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将定位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从而,服务器在接收到定位信息之后,可以根据定位信息初步判断船舶是否进入渔港;RFID模块与处理器连接,RFID模块用以发射RFID信号;根据该RFID信号可以实时地判断船舶是否进入渔港;从而实现避免因AIS模块反馈信息周期长而导致的渔港船舶数量统计不准确,从而对渔港船舶数量进行有效统计,便于渔港管理。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可选地,还包括太阳能供电器,所述太阳能供电器用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便通过该太阳能供电器为所述船载终端的各元器件供电。
[0008]可选地,所述定位模块包括AIS模块和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1]相关技术中,在对渔港中的船舶数量进行统计时,由于AIS模块的数据返回周期较长,造成渔港中的船舶数量统计不及时,不便管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在每个船舶上设置船载终端,其中,该船载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RFID模块和定位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处理器和服务器连接,用以建立服务器与处理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处理器与定位模块连接,定位模块在运行时可以获取船载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则处理器在获取到定位信息之后,可以通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将定位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从而,服务器在接收到定位信息之后,可以根据定位信息初步判断船舶是否进入渔港;RFID模块与处理器连接,RFID模块用以发射RFID信号;根据该RFID信号可以实时地判断船舶是否进入渔港;从而实现避免因AIS模块反馈信息周期长而导致的渔港船舶数量统计不准确,从而对渔港船舶数量进行有效统计,便于渔港管理。
[001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3]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4]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包括:服务器10和船载终端20,其中,船载终端20包括无线通信模块21、处理器22、RFID模块23和定位模块24。
[0015]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1分别与处理器22和服务器10连接,无线通信模块21用以建立服务器10与处理器22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即言,船载终端2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1建立与服务器10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从而,该船载终端20可以通过该无线通信连接发送自身采集到的信号,同时,接收服务器10发送的信号。
[0016]处理器22与定位模块24连接,定位模块24用以获取船载终端20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22,以便处理器22通过与服务器10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0;可以理解,处理器22与定位模块24连接,定位模块24在以固定周期获取自身的定位信息之后,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22,而处理器22在接收到定位模块24采集到的定位信息之后,可以通过与服务器10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0;进而,服务器10在接收到该定位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定位信息以及渔港的定位信息判断该船载终端20对应的船舶当前是否进入渔港;或者,可以根据多次获取到的定位信
息所形成的轨迹判断该船舶是否正在返回渔港,以对船舶进行动态的预判。
[0017]其中,定位模块24可以有多种。
[0018]作为一种示例,定位模块24包括AIS模块和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图中未示出);以通过AIS模块和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分别获取船载终端20的定位信息。
[0019]RFID模块23与处理器22连接,RFID模块23用以发射RFID信号;可以理解,该RFID模块23用以实时发射RFID信号;进而,渔港中预设位置上安装的RFID读取模块在读取到RFID模块23发射的RFID信号时,即可根据该RFID信号判断该RFID模块23所对应的船舶当前正进入渔港,从而,可以根据该RFID信号对渔港中船舶的数量进行实时准确地统计。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还包括太阳能供电器(图中未示出),该太阳能供电器用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便通过该太阳能供电器为船载终端的各元器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港船舶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和设置在船舶上的船载终端,所述船载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RFID模块和定位模块;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以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用以获取船载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器,以便处理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珍赖增伟柯荣金邱鸣张媛谢顺祥王婷婷林少聪侯连春陈能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北斗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