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5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壳体内设有用于流通液相热媒的管道,位于壳体内的管道呈螺旋状以形成盘管结构,靠近壳体上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连通下游用户,靠近壳体下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内通入有低温蒸汽或脱盐水,热介质入口管线上连接有调节阀,管道在壳体内构成换热管程,壳体内管道以外空间构成换热壳程,可以解决现有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熔体输送过程产生热能被液相热媒吸收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外排,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污染工作环境的问题,本申请使得能源综合利用,实现了绿色生产和低碳生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经济效益。济效益。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收装置,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属于聚酯纺丝生产


技术介绍

[0002]2019年全国聚酯纤维的产量就已经突破5000万吨,产业链供应逐渐处于饱和状态,因此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更是企业不断挖潜,技术提升,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技术提升,设备改造,内部挖潜,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才能不断提升利润空间,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聚酯纤维生产装置发展趋势趋向大型化、差别化和智能化,生产装置的大型化重要标志是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的大规模投用,单套聚酯熔体直纺生产装置直接将产量提高到20~50万吨/年,实现了聚酯纤维生产的大型化和规模化,较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0003]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特点是熔体输送管线较长,存在管线压损和过滤压损等因素,需要二级增压技术,保持熔体低温状态输送,才能满足纺丝生产压力和产品指标稳定性等要求,但是在熔体增压过程中随着压力上升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熔体输送温度上升,熔体温度上升导致熔体在输送过程中聚酯高分子链热降解增大,对纺丝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利,因此,在聚酯熔体直纺输送管路增压泵后均设计有熔体冷却器,把多余热量吸收,实现熔体低温输送,降低聚酯高分子链热降解目的,提高聚酯熔体的可纺性。
[0004]聚酯熔体冷却器工作原理是按照工艺设定温度要求的液相热媒通过熔体冷却器换热,从而达到控制熔体输送温度,降低聚酯高分子链热降解目的,而液相热媒吸收的熔体热量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散发到空气中,使液相热媒温度降低再返回系统循环利用,但是现有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熔体输送过程产生热能被液相热媒吸收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外排,因此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污染工作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具有可以克服原有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熔体输送管线增压过程和熔体冷却过程产生的热能外排,造成能源浪费,污染工作环境问题等技术特点的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流通液相热媒的管道,所述管道两端伸出壳体外,位于壳体内的管道呈螺旋状以形成盘管结构,靠近所述壳体上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连通下游用户,靠近所述壳体下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内通入有低温蒸汽或脱盐水,所述热介质入口管线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管道在壳体内构成换热管程,所述壳体内管道以外空间构成换热壳程。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道进口端连通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末端与管道出口
端汇集后延伸有低温液相热媒输送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连接有旁通阀。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上连接有压力表、温度表以监控压力和温度。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低温液相热媒输送管路上连接有温度表以监控管道内流出的液相热媒温度。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阀为自动调节阀,所述低温液相热媒输送管路上温度表与自动调节阀通信连接。
[0012]有益效果:可以解决现有聚酯熔体直纺装置熔体输送过程产生热能被液相热媒吸收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外排,而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污染工作环境的问题,本申请使得能源综合利用,实现了绿色生产和低碳生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为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流通液相热媒的管道2,所述管道2两端伸出壳体1外,位于壳体1内的管道2呈螺旋状以形成盘管结构,靠近所述壳体1上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3,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3连通下游用户,靠近所述壳体1下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4,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4内通入有低温蒸汽或脱盐水,所述热介质入口管线4上连接有调节阀5,所述管道2在壳体1内构成换热管程,所述壳体1内管道2以外空间构成换热壳程;
[0016]实际生产中是根据纺丝生产品种要求,通过设定液相热媒温度进行调节,低温液相热媒首先进入常规的熔体冷却器内系列盘管,与聚酯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熔体增压过程产生的增压热能和聚合熔体进一步降温释放的冷却热能,变成高温液相热媒,原有技术中高温液相热媒热能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散发到工作环境,导致工间环境温度升高,影响设备运行和工人工作质量,降温后的液相热媒再输送到液相热媒循环系统循环利用,熔体与液相热媒在该热交换过程中,熔体冷却器前后熔体实际温差13℃,包含熔体增压泵增压温差和聚合熔体进一步降温的冷却温差,而本申请中,低温液相热媒首先进入常规的熔体冷却器内系列盘管,与聚酯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熔体增压过程产生的增压热能和聚合熔体进一步降温释放的冷却热能,变成高温液相热媒,高温液相热媒进入换热管程,并与换热壳程中的低温蒸汽或脱盐水,进行接近100%热能交换,换热后液相热媒温度降低,换热后低温蒸汽或脱盐水升温并供应给下游空调、纸管等用户,通过调节阀调节低温蒸汽或脱盐水流量,控制液相热媒温度,达到工艺技术设定要求,以返回液相热媒系统循环使用,实现热能节能利用目的,不需要多消耗燃烧动力煤、燃气产生蒸汽供应下游用户,从而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和低碳生产目的,避免高温液相热媒热能通过翅鞘片式空气散热器散发到工作环境,导致工间环境温度升高,影响设备运行和工人工作质量,实现人、机和
环境的三者和谐,达到能源综合利用。
[0017]本申请提供了两种形式的热能节能回收介质:
[0018]A)低温蒸汽介质,低温蒸汽通过调节阀进入换热壳程,与高温液相热媒进行充分热能交换,产生高温蒸汽输送至下游用户,高温液相热媒热能经过热交换降温,按工艺要求温度回流至液相热媒系统进行循环使用。
[0019]B)脱盐水介质,脱盐水通过调节阀进入换热壳程,与高温液相热媒进行充分热能交换,产生高温蒸汽输送至下游用户,高温液相热媒热能经过热交换降温,按工艺要求温度回流至液相热媒系统进行循环使用。
[0020]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熔体的比热容值为3.9KJ/Kg
·
℃,动力煤燃烧值5000Kcal/Kg,1Kcal=4.18KJ,如聚酯聚合生产装置实际产能50万吨/年,部分熔体制造聚酯切片,输送至纺丝生产装置的熔体部分实际产能为40万吨/年,核算输送至纺丝生产装置过程中聚酯熔体每年累计释放热能2.028
×
1010KJ,每年折合节约动力煤能源9.7
×
105Kg,经济效益显著。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流通液相热媒的管道(2),所述管道(2)两端伸出壳体(1)外,位于壳体(1)内的管道(2)呈螺旋状以形成盘管结构,靠近所述壳体(1)上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3),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出口管线(3)连通下游用户,靠近所述壳体(1)下端处连通有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4),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4)内通入有低温蒸汽或脱盐水,所述热能回收介质入口管线(4)上连接有调节阀(5),所述管道(2)在壳体(1)内构成换热管程,所述壳体(1)内管道(2)以外空间构成换热壳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能节能利用可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正举周先何吴维光白克服叶勇邢小伟孙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