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晓红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39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底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柔韧性较好、实现自动按摩和方便移动的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两侧均设有支撑板;保暖装置,两个支撑板上均设有保暖装置;按摩头,两个支撑板上均设有按摩头;按摩机构,底座与按摩头之间设有按摩机构;固定机构,保暖装置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复位,从而带动托板和按摩头向上运动,使得按摩头对病人的脚部敲击,达到按摩作用,舒缓病人血液,实现按摩头按摩病人效果。实现按摩头按摩病人效果。实现按摩头按摩病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底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脚底是人体的缩影,我们身体所有的器官、腺体的排列位置,均与脚底反射区的排列位置相同,一个有经验的脚底按摩工作者,能够很轻易地找出这些结晶的所在,将之按摩清除,以收疗效,现今社会人们普遍繁忙,很难有时间去专业的按摩师按摩,也就延伸出各类脚部按摩器械,包括各种足浴器、按摩垫和按摩床等。
[0003]目前常见的脚底按摩装置一般通过固定位置转动,滑动轮滑动和红外线等方式,产生的揉搓、刮痧和震动方面的脚部按摩手法,但是由于按摩件的传动及负载都是采用的比较硬的塑料件、金属件等,即使是在按摩头上采用了弹性结构,但是整体给人的按摩感觉还是比较生硬,柔韧性和回弹力有限甚至没有,从而影响按摩的舒适度。
[0004]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按摩柔韧性较好、实现自动按摩和方便移动的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传统脚底按摩装置按摩柔韧性较差、无法实现自动按摩和不方便移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柔韧性较好、实现自动按摩和方便移动的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两侧均设有支撑板;保暖装置,两个支撑板上均设有保暖装置;按摩头,两个支撑板上均设有按摩头;按摩机构,底座与按摩头之间设有按摩机构;固定机构,保暖装置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固定机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按摩机构包括:滑块,底座上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块;第一导杆,两个滑块上两侧均设有第一导杆;托板,同侧的两根第一导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托板,托板与按摩头连接;第一弹簧,四根第一导杆上均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滑块和托板连接;凸块,两个支撑板底部均设有凸块,凸块与托板配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机构包括:皮带,两个支撑板上均设有皮带;固定扣,两个支撑板上均设有固定扣,固定扣与皮带滑动式连接;固定销,两个固定扣上均螺纹式设有固定销,固定销与皮带配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往复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底座上中部安装有减速电机;第一转轴,底座上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减速电机输出轴连接;齿轮组,两根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齿轮组;第二导杆,底座上两侧均设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与滑块滑动式连接;齿条,两个滑块上均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组配合,齿条与滑块滑动式连接;第二弹簧,两根第二导杆上均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导杆和滑块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离合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两个齿条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杆;楔形块,底座上两侧均设有楔形块,楔形块与第一限位杆配合;弹簧杆,两个齿条上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弹簧杆;挡板,同侧的两根弹簧杆之间连接有挡板,挡板与滑块连接;第二限位杆,两个齿条上均设有第二限位杆;挡块,底座上两侧均设有挡块,挡块与第二限位杆配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移动机构包括:第三导杆,底座上两侧均设有第三导杆;支撑架,两根第三导杆上均滑动式设有支撑架;滚轮,两个支撑架上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滚轮;螺杆,底座上两侧均螺纹式设有螺杆,螺杆与支撑架滑动式连接;手轮,两根螺杆上侧均设有手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拖拽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底座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T形杆,第二转轴上设有T形杆;滑杆,T形杆上滑动式设有滑杆;拉环,滑杆上设有拉环。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拉环材质为合金钢。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复位,从而带动托板和按摩头向上运动,使得按摩头对病人的脚部敲击,达到按摩作用,舒缓病人血液,实现按摩头按摩病人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固定销放进固定扣中,并转动固定销,使得固定销对皮带和固定扣进行固定,实现固定销固定皮带和固定扣效果;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限位杆向内侧运动到与挡板接触后,挡板对第二限位杆进行卡紧,实现挡板卡紧第二限位杆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架带动滚轮向上运动,从而对滚轮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底座向下偏移,实现调整滚轮高度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部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按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往复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合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拖拽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座,2、支撑板,3、保暖装置,4、按摩头,5、按摩机构,51、滑块,52、第一导杆,53、第一弹簧,54、托板,55、凸块,6、固定机构,61、皮带,62、固定扣,63、固定销,7、往复机构,71、减速电机,72、第一转轴,73、齿轮组,74、齿条,75、第二导杆,76、第二弹簧,8、离合机构,81、第一限位杆,82、楔形块,83、挡板,84、弹簧杆,85、第二限位杆,86、挡块,9、移动机构,91、支撑架,92、滚轮,93、第三导杆,94、螺杆,95、手轮,10、拖拽机构,101、第二转轴,102、T形杆,103、滑杆,104、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请参阅图1

图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包括有底座1、支撑板2、保暖装置3、按摩头4、按摩机构5和固定机构6,底座1上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上均设有保暖装置3,两个支撑板2上均设有按摩头4,底座1与按摩头4之间设有按摩机构5,保暖装置3与支撑板2之间设有固定机构6。
[0027]按摩机构5包括有滑块51、第一导杆52、第一弹簧53、托板54和凸块55,底座1上后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块51,两个滑块51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导杆52,同侧的两根第一导杆5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托板54,托板54与按摩头4连接,四根第一导杆52上均绕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两端分别与滑块51和托板54连接,两个支撑板2底部均设有凸块55,凸块55与托板54配合。
[0028]固定机构6包括有皮带61、固定扣62和固定销63,两个支撑板2内侧均设有皮带61,两个支撑板2外侧均设有固定扣62,固定扣62与皮带61滑动式连接,两个固定扣62上均螺纹式设有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两侧均设有支撑板(2);保暖装置(3),两个支撑板(2)上均设有保暖装置(3);按摩头(4),两个支撑板(2)上均设有按摩头(4);按摩机构(5),底座(1)与按摩头(4)之间设有按摩机构(5);固定机构(6),保暖装置(3)与支撑板(2)之间设有固定机构(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按摩机构(5)包括:滑块(51),底座(1)上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块(51);第一导杆(52),两个滑块(51)上两侧均设有第一导杆(52);托板(54),同侧的两根第一导杆(5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托板(54),托板(54)与按摩头(4)连接;第一弹簧(53),四根第一导杆(52)上均绕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两端分别与滑块(51)和托板(54)连接;凸块(55),两个支撑板(2)底部均设有凸块(55),凸块(55)与托板(54)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6)包括:皮带(61),两个支撑板(2)上均设有皮带(61);固定扣(62),两个支撑板(2)上均设有固定扣(62),固定扣(62)与皮带(61)滑动式连接;固定销(63),两个固定扣(62)上均螺纹式设有固定销(63),固定销(63)与皮带(61)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脚底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往复机构(7),往复机构(7)包括:减速电机(71),底座(1)上中部安装有减速电机(71);第一转轴(72),底座(1)上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72),第一转轴(72)与减速电机(71)输出轴连接;齿轮组(73),两根第一转轴(72)之间连接有齿轮组(73);第二导杆(75),底座(1)上两侧均设有第二导杆(75),第二导杆(75)与滑块(51)滑动式连接;齿条(74),两个滑块(51)上均设有齿条(74),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胡晓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