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轮轴瓦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30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轮轴瓦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润滑油领域。其中,一种拖轮轴瓦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光亮油150BS 30~45份、酯类油25~40份、聚异丁烯7~15份、硫化异丁烯1~6份,改性氧化铝0.5~4份、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0.5~3份和降凝剂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拖轮轴瓦油具有较好的黏温性能、极压抗磨性能和抗氧化性,有利于拖轮轴瓦长期运转润滑,延长轴瓦寿命,解决了恶劣工况下轴瓦温度升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轮轴瓦油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润滑油领域,具体涉及拖轮轴瓦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是水泥、钢铁和氧化铝等行业重要的设备,托轮作为回转窑的运动支撑点,处于热负荷、物料负荷和窑重的工作环境中,回转窑的托轮轴瓦受高温,重荷,粉尘和水分的影响,工况条件十分恶劣。回转窑的托轮轴瓦如果润滑不良,就会造成轴瓦发热,拉丝,抱瓦,甚至翻瓦现象,直接影响到水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对润滑的要求十分苛刻。润滑油的黏度、极压抗磨性能、氧化性能等对轴瓦的发热都有一定影响,因此使用适宜的回转窑托轮轴瓦润滑油进行合理润滑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拖轮轴瓦油及其制备方法,确保拖轮轴瓦长期运转润滑,同时延长轴瓦寿命,解决了恶劣工况下轴瓦温度升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拖轮轴瓦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光亮油150BS 30~45份、酯类油25~40份、聚异丁烯7~15份、硫化异丁烯1~6份,改性氧化铝0.5~4份、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0.5~3份和降凝剂1~5份。
[0005]优选地,所述改性氧化铝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纳米氧化铝粉末加入乙醇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碱液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表面修饰剂,滴加速率为1~2s/滴,随后将混合溶液洗涤至中性,抽滤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研磨,即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0006]优选地,所述酯类油选自双酯、多元醇酯和芳香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多元醇酯
[0007]优选地,所述降凝剂为聚α烯烃、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α烯烃与聚乙烯醇按特定质量比的混合物。
[0008]优选地,所述表面修饰剂为油性剂和偶联剂;所述油性剂为硬脂酸、油酸、硬脂酸乙酯和油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硬脂酸;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优选硅烷偶联剂。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拖轮轴瓦油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10](1)将30~45份光亮油150BS、25~40份酯类油和0.5~4份改性氧化铝混合,加热搅拌,然后超声震荡1~3h,得到混合物A;
[0011](2)将混合物A、7~15份聚异丁烯、1~6份硫化异丁烯、0.5~3份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1~5份降凝剂和5~10份分散剂混合,加热至55~65℃并搅拌0.5~1h,得到混合物B;
[0012](3)将混合物B和0.01~1份消泡剂混合,加热至60~70℃并搅拌0.5~1.5h,即得所述拖轮轴瓦油。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加热温度为45~50℃,搅拌时间为0.5~1.5h。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分散剂为单丁二酰亚胺、双丁二酰亚胺或多丁二酰亚胺,
优选单丁二酰亚胺。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消泡剂为聚甲基硅油或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优选聚甲基硅油。
[0016]本专利技术保护以上任一所述拖轮轴瓦油或以上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所述拖轮轴瓦油在拖轮轴瓦中的应用。
[0017]本申请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的托轮轴瓦油中,光亮油150BS、酯类油和聚异丁烯复配使用使得轴瓦油的黏温性能和润滑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亲油表面改性的氧化铝、硫化异丁烯和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复配使用显著改善托轮轴瓦油的极压抗磨性能、承载能力和抗氧化性,有利于拖轮轴瓦长期运转润滑,延长轴瓦寿命。
[0019]2、本申请添加的固体润滑剂改性氧化铝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拖轮轴瓦油中,且其表面及微孔中布满油性物质,进一步提升了油品的黏附性,在油膜破裂后仍然能够提供有效润滑。
[0020]3、本申请的拖轮轴瓦油制备工序简单,原料价廉易得,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轮轴瓦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光亮油150BS 30~45份、酯类油25~40份、聚异丁烯7~15份、硫化异丁烯1~6份,改性氧化铝0.5~4份、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0.5~3份和降凝剂1~5份。
[0023]优选地,酯类油选自双酯、多元醇酯和芳香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多元醇酯。
[0024]优选地,降凝剂为聚α烯烃、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质量比为(0.8~1.5):1的聚α烯烃与聚乙烯醇的混合物。
[0025]本专利技术中,改性氧化铝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纳米氧化铝粉末加入乙醇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碱液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表面修饰剂,滴加速率为1~2s/滴,随后将混合溶液洗涤至中性,抽滤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研磨,即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0026]优选地,碱液为氨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更优选氨水。
[0027]优选地,表面修饰剂为油性剂和偶联剂;油性剂为硬脂酸、油酸、硬脂酸乙酯和油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硬脂酸;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优选硅烷偶联剂。
[0028]优选地,表面修饰剂的滴加时间为0.5~1.5h,油性剂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1~1.5)。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轮轴瓦油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30](1)将30~45份光亮油150BS、25~40份酯类油和0.5~4份改性氧化铝混合,加热搅拌,然后超声震荡1~3h,得到混合物A;
[0031](2)将混合物A、7~15份聚异丁烯、1~6份硫化异丁烯、0.5~3份二异辛基二硫代
磷酸硫化氧钼、1~5份降凝剂和5~10份分散剂混合,加热至55~65℃并搅拌0.5~1h,得到混合物B;
[0032](3)将混合物B和0.01~1份消泡剂混合,加热至60~70℃并搅拌0.5~1.5h,即得拖轮轴瓦油。
[0033]优选地,步骤(1)的加热温度为45~50℃,搅拌时间为0.5~1.5h。
[0034]优选地,步骤(2)中分散剂为单丁二酰亚胺、双丁二酰亚胺或多丁二酰亚胺,优选单丁二酰亚胺。
[0035]优选地,步骤(3)中消泡剂为聚甲基硅油或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优选聚甲基硅油。
[00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拖轮轴瓦油或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拖轮轴瓦油在拖轮轴瓦中的应用。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下述实验示例中使用的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轮轴瓦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光亮油150BS30~45份、酯类油25~40份、聚异丁烯7~15份、硫化异丁烯1~6份,改性氧化铝0.5~4份、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0.5~3份和降凝剂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轮轴瓦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氧化铝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纳米氧化铝粉末加入乙醇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碱液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表面修饰剂,滴加速率为1~2s/滴,随后将混合溶液洗涤至中性,抽滤得到固体,将固体烘干研磨,即得所述改性氧化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轮轴瓦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油选自双酯、多元醇酯和芳香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轮轴瓦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凝剂为聚α烯烃、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轮轴瓦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修饰剂为油性剂和偶联剂;所述油性剂为硬脂酸、油酸、硬脂酸乙酯和油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拖轮轴瓦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介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阿莫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