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15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它的外管上端套接在上接头下部,外管下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连接,钻头上的花键与花键套上的花键槽配合并设置有半圆卡,在外管内,上阀座上部外侧面与外管内壁密封接触,上阀座中部和下部从外缸套顶口插入外缸套内;上阀座下部通过套接的主阀座与下阀座连接一起,阀芯为H型转筒、置于各阀座中心孔内,下阀室下部管筒套接內缸;U型开口的活塞锤圆环壁嵌装入由外缸套与內缸组成的环形缸内,活塞锤的圆柱杆穿过下缸套与钻头顶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减小了阀芯体积,又简化了配流通道结构,使流体通道截面积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钻探机具,具体涉及一种转阀式液动冲击器。

技术介绍

[0002]硬岩钻孔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矿产资源开发、深部资源勘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水电站建设等普遍面临的难题,现有的各类硬岩高效钻进工艺中,以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在硬岩中的钻进效果最好,基于该工艺方法专利技术的多类型风动潜孔锤和液动冲击器亦得到了广泛使用,与风动潜孔锤相比,液动冲击器具有低能耗、清洁等优点,但现有液动冲击器普遍单次冲击功和冲击频率均比风动潜孔锤要低。
[0003]中国专利CN201711459418.9公开了一种转阀式液动冲击器,它的上接头通过螺纹与上外管连接,上接头依次将压盖和阀盖固定在缸体的上端面,缸体套入上外管中,自由转动的转子套在缸体的上端外围,缸体上有各种竖向和径向的流体通道;缸体内有活塞,活塞为一根活塞杆串有上活塞头和下活塞头,端盖密封缸体下端,由定位销定位;中接头用螺纹连接上外管与下外管,活塞杆穿过端盖与锤体连接形成一个运动整体,花键套通过螺纹与下外管连接,钻头体上的花键与花键套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装配体,锤体下底面与钻头顶面接触。它具有单次冲击功高,冲击频率高等优点。但是该专利存在以下问题:为了保证高压钻井液的流体能量作用至活塞上,活塞面积、缸体尺寸和流体通道大小都必须足够大,由于该转子套在缸体上端,与缸体装配的转子尺寸同样较大,转子质量大,惯性大,高速运动过程中容易因碰撞变形失效;且由于转子体积过大,与转子配合的各旋转密封接触面积较大,流体稍微含有一点杂质或者转子变形就卡堵。因此如何减小转子体积是现有技术所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
[0004]另外,该专利的流体通道结构复杂,各流体通道间密封困难,造成高压钻井液流体能量泄流损失而不能有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它既能减小阀芯体积,又能简化配流通道结构,使流体通道截面积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上接头、外管、钻头和花键套,外管上端套接在上接头下部,外管下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连接,钻头上的花键与花键套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装配体,钻头顶部设置有防止钻头从花键套中脱落的半圆卡;在外管内,上阀座上部外侧面与外管内壁密封接触,上阀座顶面由上接头下底面限位,上阀座中部和下部从外缸套顶口插入外缸套内;在外缸套内,上阀座中部外侧与外缸套内壁密封接触,上阀座下部通过套接的主
阀座与下阀座连接一起,阀芯为H型转筒、置于各阀座中心孔内,分别与上阀室、主阀室和下阀室的内壁转动配合,阀芯由阀芯中部外凸缘与对应主阀室内壁的环形槽转向限位,下阀室下部管筒套接內缸;U型开口的活塞锤圆环壁嵌装入由外缸套与內缸组成的环形缸内,內缸插入活塞锤的U型开口内,內缸的底口台阶与U型开口底面确定活塞锤上升行程;在外管中部,外缸套底座紧密插入衬套顶口,活塞锤下部在衬套内滑动,下缸套落入外管下部台阶位,下缸套的顶边紧密插入衬套底口,活塞锤的圆柱杆穿过下缸套与钻头顶面接触。
[0007]特别地,上述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的流体通道布设为:第一流体通道I从上接头中心孔、上阀座中心孔、上阀座与外缸套侧壁开口以及外管内壁与外缸套外侧壁之间空隙向下伸展,第一流体通道I中部与第三流体通道III连通、底端连接第十流体通道X;阀芯上腔侧壁开有第二流体通道II,上阀座下部侧壁设有对应于阀芯第二流体通道II的第三流体通道III;阀芯上腔底侧壁开有第四流体通道IV,主阀室的环形槽构成第十三流体空间XIII,高压流体通过第四流体通道IV始终与第十三流体空间XIII保持联通;主阀室环形槽的边齿上沿轴向向下开有第十四流体空间XIV,第十四流体空间XIV设有正对阀芯中部外凸缘侧边的液压开口;阀芯下腔侧壁开有第六流体通道VI,下阀座上部侧壁设有对应于阀芯第六流体通道VI的第七流体通道VII;由外缸套内壁与上阀座、主阀座及下阀座外侧壁缝隙构成第五流体通道V;內缸壁上从底部开有竖直向上的第八流体通道VIII,第八流体通道VIII承接內缸顶部与下阀座之间缝隙和下阀座从内腔底开设的向上的流道,接至第十四流体空间XIV;第八流体通道VIII的內缸底口塞有堵头;內缸底口的堵头上方侧壁有开口构成第十一流体通道XI;第十一流体通道XI高度与活塞锤下死点位置的圆环壁开口高度及第十流体通道X上方开口段的高度相配合;活塞锤上方的外缸套与內缸之间空间构成第九流体空间IX;外缸套底座上方开口与活塞锤中段外径缩小形成间隙相通构成第十流体通道X;下缸套上方的衬套与活塞锤下部留存空间构成第十二流体空间XII,第十流体通道X与第十二流体空间XII始终连通;由阀芯下腔体、內缸中心孔、活塞锤中心孔和钻头中心孔相互连通构成孔底低压空间。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除具有专利CN201711459418.9的全部优点外,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阀芯置于外缸套内的阀座组合之中,阀芯体积能做到很小,各配合接触端面较小,不易卡堵,易于密封,阀体质量大幅减小,相同转动速度下惯性力减小,不易发生碰撞变形;2、与专利CN201711459418.9在缸体上加工复杂的流体通道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布置到外圆直径较大的外管、外缸套与内缸之间,无需在缸体上通过复杂工艺加工流体通道,显著简化了流体通道结构;又增大了流体通道的过流断面积,使流体流动畅通,减少故障发生。
附图说明
[0009]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上段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下段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下端与图1b上端组成整体。
[0010]图2为图1a中A—A剖面图;图3为图1a中B—B剖面旋转图;图4为图1a中C—C剖面旋转图;图5为图1a中D—D剖面图。
[0011]图中,1、上接头;2、外管;3、外缸套;4、上阀座;5、主阀座;6、阀芯;7下阀座;8、內缸;9、活塞锤;10、衬套;11、下缸套;12、衬管;13、半圆卡;14、钻头;15、花键套。
[0012]I—第一流体通道;II—第二流体通道;III—第三流体通道;IV—第四流体通道;V—第五流体通道;VI—第六流体通道,VII—第七流体通道,VIII—第八流体通道,IX—第九流体空间,X—第十流体通道,XI—第十一流体通道,XII—第十二流体空间,XIII—第十三流体空间,XIV—第十四流体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清楚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申请使用方位词“上”、“下”进行区别,所述“上”、“下”是依据以上附图的布设方位来确定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发生改变,其方位的称谓随之改变,不能视为对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4]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接头1、外管2、钻头14和花键套15,外管2上端套接在上接头1下部,外管2下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15连接,钻头14上的花键与花键套16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包括上接头(1)、外管(2)、钻头(14)和花键套(15),外管(2)上端套接在上接头(1)下部,外管(2)下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15)连接,钻头(14)上的花键与花键套(16)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装配体,钻头(14)顶部设置有防止钻头从花键套中脱落的半圆卡(13),其特征是:在外管(2)内,上阀座(4)上部外侧面与外管(2)内壁密封接触,上阀座(4)顶面由上接头(1)下底面限位,上阀座(4)中部和下部从外缸套(3)顶口插入外缸套内;在外缸套(3)内,上阀座(4)中部外侧与外缸套(3)内壁密封接触,上阀座(4)下部通过套接的主阀座(5)与下阀座(7)连接一起,阀芯(6)为H型转筒、置于各阀座中心孔内,分别与上阀室(4)、主阀室(5)和下阀室(7)的内壁转动配合,阀芯(6)由阀芯中部外凸缘与对应主阀室(5)内壁的环形槽转向限位,下阀室(7)下部管筒套接內缸(8);U型开口的活塞锤(9)圆环壁嵌装入由外缸套(3)与內缸(8)组成的环形缸内,內缸(8)插入活塞锤(9)的U型开口内,內缸(8)的底口台阶与U型开口底面确定活塞锤(9)上升行程;在外管(2)中部,外缸套(3)底座紧密插入衬套(10)顶口,活塞锤(9)下部在衬套(10)内滑动,下缸套(11)落入外管(2)下部台阶位,下缸套(11)的顶边紧密插入衬套(10)底口,活塞锤(9)的圆柱杆穿过下缸套(11)与钻头(14)顶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转阀式液动冲击器,其特征是,其流体通道布设为:第一流体通道I从上接头(1)中心孔、上阀座(4)中心孔、上阀座(4)与外缸套(3)侧壁开口以及外管(2)内壁与外缸套(3)外侧壁之间空隙向下伸展,第一流体通道I中部与第三流体通道III连通、底端连接第十流体通道X;阀芯(6)上腔侧壁开有第二流体通道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江赵志强龙海洋何将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