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81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所述浮漂单元为四方形,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卷边,内部装有填料袋,填料袋内装有重物,保障卷边可埋于水底的泥层中,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上端开口且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可拆卸面,可拆卸面通过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与围隔主体底端连接;围隔主体竖直四面的结合处设置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操作便捷,不需要添加额外设备,基于试验水体深度可自主调节设置围隔高度,同时围隔底端可拆卸,能够满足不同试验场景要求。能够满足不同试验场景要求。能够满足不同试验场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积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功能。水库是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可起到拦洪蓄水、调节水流、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我国湖泊和水库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进而造成诸如蓝藻水华、鱼类死亡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0003]目前国内外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然而水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治理技术效果的评价、验证及优化,需要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为前提,而在整个大水域开展技术示范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在湖泊和水库局部区域构建围隔装置成为评价治理技术效果,优化野外工作参数的理想方法,降低了试验成本,也为科技工作者带来操作上的便捷。
[0004]关于围隔的制作方法有多种技术方案,在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可控沉浮式围隔实验装置(CN201510185746.9)”公开了一种由浮力调节器、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围隔袋和沉石组成的围隔装置。浮力调节器固定在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外侧,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下方密封连接围隔袋,沉石固定在围隔袋下方。该专利技术不足之处在于该围隔装置底部是密封的,在特定的技术示范时,不能与泥土相连,无法体现泥土系统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且装置抗风浪能力较差。在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抗风浪实验围隔(CN201610205643.9)”公开了一种由支撑平台、围隔主体以及石笼等组合的围隔装置。支撑平台由立杆和网状支架构成,立杆的下端位于水底的泥土中,围隔主体通过硬质支撑平台支撑,多个围隔主体形成围隔群,整体结构强度高。该专利技术不足之处在于该围隔装置底部未考虑在特定示范试验时,需保留泥土系统的实际情况,另外围隔装置的高度不能依据水域深度调整。在技术名称为“一种浅水湖泊围隔装置(CN201720696645.2)”公开了一种由拉杆、集水扇面、围隔桶、可调节底盘和固定管组合的围隔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探讨大气沉降输入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试验研究,不适合于较大规模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效果验证及优化试验实验。在技术为“水体围隔装置(CN201921655008.6)”公开了一种由围隔框架、围隔支架、围隔栏和围隔墙体组合的水体围隔装置,其中围隔框架、围隔支架和围隔栏相互配合,形成水体围隔装置的主体框架结构;主体框架结构的底部设置在水体底泥内;围隔墙体位于主体框架结构内。该围隔装置适用于较大水域试验和水体治理示范,其不足之处在于围隔装置高度不能依据水深灵活调整,且围隔底部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该装置操作
便捷,不需要添加额外设备,基于试验水体深度可自主调节设置围隔高度,同时围隔底端可拆卸,能够满足不同试验场景要求。
[0006]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所述浮漂单元为四方形,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卷边,内部装有填料袋,填料袋内装有重物,保障卷边可埋于水底的泥层中,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上端开口且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可拆卸面,可拆卸面通过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与围隔主体底端连接;围隔主体竖直四面的结合处设置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所述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上标记有刻度,可依据实际试验水深要求调整围隔主体四面淹水深度,进而控制围隔沉水高度。
[0007]进一步的,两个支撑杆呈斜对角设于浮漂单元的一组对角外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三脚支撑架,立杆下端设置三脚支撑架,插入水底的泥土中,上端通过卡扣进行拉伸或缩短,结合插栓进行高度调节。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立杆还包括定滑轮、牵引绳、固定环,立杆的上部安装定滑轮,牵引绳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杆的定滑轮上,牵引绳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固定潜水泵、水质在线监测仪,所述潜水泵用于抽水至围隔,混匀围隔主体内的水体或排出围隔主体内的水体,所述水质在线监测用于监测围隔主体内不同位置常规水质理化参数。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为YSI水质分析仪。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上设有刻度,用于标记水深。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浮漂单元由浮管和转接头组合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浮管和转接头通过插拔式方式固定,所述立杆上设有挂钩,浮漂单元对角线两端通过橡胶绑带固定在支撑杆的挂钩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浮漂单元由浮管和转接头组合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浮管和转接头通过插拔式方式固定,所述立杆上设有挂钩,浮漂单元对角线两端通过橡胶绑带固定在支撑杆的挂钩处。
[0014]进一步的,围隔主体呈长方体且四面上端设置若干圆孔,所述浮漂单元的浮管通过扣带与围隔主体的圆孔连接并旋转至合适刻度,然后浮管再与转接头固定连接,形成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卷边中包裹有穿线器,穿线器用于固定填料袋。
[0016]本专利技术的围隔由支撑杆、浮漂单元、围隔主体等主体结构组成,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该专利技术特点是围隔主体底部为可拆卸结构,可选择是否与水底中泥土接触;围隔四面(前、后、左、右)结合处设置有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可结合试验水深要求,灵活调整围隔主体淹水深度;再基于围隔对角线位置的支撑杆增强围隔的抗风浪性,另外通过牵引绳上的固定环可挂靠相关设备,通过定滑轮,结合牵引绳的牵拉,实现挂靠设备的移动,扩充围隔的功能。该围隔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湖库的野外围隔试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浮漂单元的
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围隔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橡胶绑带,2—卷边,3—填料袋,4—三脚支撑架,5—立杆,6—挂钩,7—定滑轮,8—牵引绳,9—卡扣,10

插栓,11—固定环,12—浮管,13—转接头,14—圆孔,15—可拆卸面,16—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7—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8—扣带,19—穿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所述浮漂单元为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所述浮漂单元为四方形,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卷边(2),内部装有填料袋(3),填料袋(3)内装有重物,保障卷边(2)可埋于水底的泥层中,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上端开口且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可拆卸面(15),可拆卸面(15)通过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6)与围隔主体底端连接;围隔主体竖直四面的结合处设置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7),所述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7)上标记有刻度,可依据实际试验水深要求调整围隔主体四面淹水深度,进而控制围隔沉水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杆呈斜对角设于浮漂单元的一组对角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5)、三脚支撑架(4),立杆(5)下端设置三脚支撑架(4),插入水底的泥土中,上端通过卡扣(9)进行拉伸或缩短,结合插栓(10)进行高度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5)还包括定滑轮(7)、牵引绳(8)、固定环(11),立杆(5)的上部安装定滑轮(7),牵引绳(8)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杆(5)的定滑轮(7)上,牵引绳(8)上设置有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用于固定潜水泵、水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磊林莉姜红武潘雄龙萌张为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