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461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涉及基坑排水技术领域,改善了集水井容易坍塌的问题,其包括沿基坑底部边缘周向开设的明沟、开设于明沟沟底的集水井、伸入集水井中的排水管以及安装于基坑上用于与排水管连接的水泵,还包括设置于集水井中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呈矩形结构的撑井箱,所述撑井箱包括四个呈矩形分布的角撑以及四个用于连接相邻角撑的连接板,所述角撑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角板,所述角撑的两个角板相远离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本申请能够对集水井的井壁进行支护,同时方便撑井箱从集水井内取出,实现撑井箱的重复利用。实现撑井箱的重复利用。实现撑井箱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当基坑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而渗入基坑内的地下水容易造成基坑的崩塌,所以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基坑排水方式一般采用明沟加集水井的方式进行排水,如图1所示,基坑1开挖后,在基坑1底部的周侧开设明沟2,并在明沟2的沟底开设集水井3,使得渗出的地下水汇聚在集水井3内,然后将排水管5接入集水井3中,并通过水泵4与排水管5相连,从而将集水井3内的水抽出基坑1外排走。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集水井3的井壁为土层结构,在地下水或雨水长期汇入集水井3内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集水井3土壁的坍塌,使得集水井3内留存有较多的泥沙,使得抽水泵4在抽水的过程中,容易将集水井3内的泥沙带入至排水管5中,造成排水管5的堵塞,降低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集水井容易坍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包括沿基坑底部边缘周向开设的明沟、开设于明沟沟底的集水井、伸入集水井中的排水管以及安装于基坑上用于与排水管连接的水泵,还包括设置于集水井中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呈矩形结构的撑井箱,所述撑井箱包括四个呈矩形分布的角撑以及四个用于连接相邻角撑的连接板,所述角撑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角板,所述角撑的两个角板相远离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个定位板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角撑的两个相靠近角板的滑槽中,所述滑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脱离滑槽的限位环;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中部垂直有连接条,连接条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板平行且与角板外侧相抵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用于将相邻两个角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所述角板、连接板以及封堵板上都均布有透水孔;所述撑井箱的中部竖向设置有调节柱,其中一组相平行的两个连接板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垂直连接有第一齿条,另一组相平行的两个连接板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垂直连接有第二齿条,两个第一齿条平行且上下交错设置,两个第二齿条平行且上下交错设置;所述调节柱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调节柱上开设有供两个第一齿条穿过第一通孔以及供两个第二齿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两个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与两个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调节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
制机构驱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时,两组连接板可同时朝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至连接板与集水井井壁相抵的支撑状态;或朝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至连接板与集水井井壁分离的拆卸状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井开挖完成后,将处于拆卸状态的撑井箱放入集水井中,再通过控制机构驱动主锥齿轮转动,使得撑井箱撑开至连接板与集水井井壁相抵的支撑状态,从而对集水井的井壁进行支护,使得集水井的井壁不容易坍塌,然后将排水管放置于撑井箱内抽水,使得排水管不容易堵塞。
[0008]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调节柱上端的旋转轴以及同轴固定在旋转轴周侧的主锥齿轮,所述调节柱内转动连接有伸出调节柱外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转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伸出调节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伸出调节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所述调节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平行的第一驱动轴以及与第二转轴平行的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主锥齿轮啮合的第一副锥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有与主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副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以及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均传动连接有皮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驱动旋转轴转动时,旋转轴可通过驱动主锥齿轮的方式带动第一副锥齿轮和第二副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同步转动,并通过皮带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齿条与两个第二齿条转动。
[0010]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同轴固定在旋转轴上的蜗轮,所述调节柱的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轮与蜗杆之间的自锁功能,能够使撑井箱保持在所需的状态。
[0012]可选的,所述角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底板,所述底板均布有过水孔;所述调节柱的底部外周侧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板的支撑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底板设置,能够使撑井箱与集水井的井底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减少撑井箱收缩时的摩擦阻力。
[0014]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角撑的内侧设置有与角板固定连接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供排水管穿过的定位套筒,所述排水管远离水泵一端的外周侧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直径大于定位套筒的内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排水管时,将法兰盘搭靠在定位套筒上,能够使排水管保持在竖直状态进行集水井内水的抽取,提高了集水井的排水效率。
[0016]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内侧垂直有导向杆,所述调节柱上开设有供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板活动时的稳定性。
[0018]可选的,所述角撑的上端设置有把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撑井箱从集水井中取出。
[0020]可选的,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套筒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套筒上,能够方便对排水管进行固定。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申请能够对集水井的井壁进行支护,同时方便撑井箱从集水井内取出,实现撑井箱的重复利用;2.支撑板与底板的设置,能够降低撑井箱收缩时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撑井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撑井箱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体现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调节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撑井箱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体现皮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体现定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明沟;3、集水井;4、水泵;5、排水管;6、撑井箱;7、角撑;8、连接板;9、角板;10、滑槽;11、定位板;12、限位环;13、连接条;14、封堵板;15、透水孔;16、调节柱;17、第一齿条;18、第二齿条;19、第一通孔;2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包括沿基坑(1)底部边缘周向开设的明沟(2)、开设于明沟(2)沟底的集水井(3)、伸入集水井(3)中的排水管(5)以及安装于基坑(1)上用于与排水管(5)连接的水泵(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集水井(3)中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呈矩形结构的撑井箱(6),所述撑井箱(6)包括四个呈矩形分布的角撑(7)以及四个用于连接相邻角撑(7)的连接板(8),所述角撑(7)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角板(9),所述角撑(7)的两个角板(9)相远离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0),所述连接板(8)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11),所述连接板(8)的两个定位板(11)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角撑(7)的两个相靠近角板(9)的滑槽(10)中,所述滑槽(10)的槽口处设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11)脱离滑槽(10)的限位环(12);所述连接板(8)的外侧中部垂直有连接条(13),连接条(13)远离连接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板(8)平行且与角板(9)外侧相抵的封堵板(14),所述封堵板(14)用于将相邻两个角板(9)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所述角板(9)、连接板(8)以及封堵板(14)上都均布有透水孔(15);所述撑井箱(6)的中部竖向设置有调节柱(16),其中一组相平行的两个连接板(8)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垂直连接有第一齿条(17),另一组相平行的两个连接板(8)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垂直连接有第二齿条(18),两个第一齿条(17)平行且上下交错设置,两个第二齿条(18)平行且上下交错设置;所述调节柱(16)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调节柱(16)上开设有供两个第一齿条(17)穿过第一通孔(19)以及供两个第二齿条(18)穿过的第二通孔(20);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两个第一齿条(17)啮合的第一齿轮(21)以及与两个第二齿条(18)啮合的第二齿轮(22);所述调节柱(16)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22)同步转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驱动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22)同步转动时,两组连接板(8)可同时朝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至连接板(8)与集水井(3)井壁相抵的支撑状态;或朝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至连接板(8)与集水井(3)井壁分离的拆卸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调节柱(16)上端的旋转轴(48)以及同轴固定在旋转轴(48)周侧的主锥齿轮(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材刘晨晖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透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