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数据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57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记录光盘上损坏处地址的方法。光盘上设有多个用于记录数据的数据块以及一损坏记录表,用于记录光盘损坏处的地址。光驱可在写入数据时检测数据块是否损坏。光驱设有一存储器,用于暂存损坏处数据块的地址。该方法包含:将损坏记录表暂存至该存储器中的第一存储缓冲区;将在写入时新检测到的损坏数据块地址暂存于该存储器中的第二存储缓冲区并排序(sort);当光驱要停止数据写入时,将该第二存储缓冲区中的损坏数据块地址与该第一存储缓冲区中的损坏数据块地址合并排序以更新该损坏记录表,将该更新后的损坏记录表重新写入至光盘。因为在数据写入期间仅需排序新建立的使用后记录表目,有效减少存储器在光盘数据写入过程中所需进行的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理、记录光盘上损坏处地址的方法,尤指一种仅先排序新发现损坏处的地址、最后再将该光盘上所有损坏处地址全部合并并排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光盘以其轻薄的体积、高容量的存储空间以及低廉的价格,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非挥发性存储媒体之一。尤其是可写入式光盘的发展,让用户能根据个人所需将不同的数据写入至光盘中,使可写入式光盘具有更高的使用弹性。光盘上的数据要配合光驱才能读写。请参考图1;图1为一典型光驱10的示意图。光驱10设有一个用于承载一光盘22的托盘14;一个用于带动托盘14转动的马达12;一个用于读写光盘数据的读写头16;一用于控制光驱10运行的控制电路18,以及一存储器20(譬如说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用于暂存控制电路18运行期间的相关数据。光盘22上的数据,是依序以凹凸不同的记号(pit and land)记录在光道24之上。当光驱10要将数据写入至光盘22时,会将要写入的数据先暂存至存储器20中,再将数据写入至光盘22中;读写头16则会在写入数据时检测光盘22是否有损坏处,并将检测的结果回传至控制电路18。当要将数据写入至可写入式光盘时,会因为光盘刮损、物质特性改变或微尘干扰而使光盘出现损坏(defect)。为了要使可写入式光盘使用时更为可靠,信息领域莫不致力研发控制管理光盘损坏的方法。例如本领域所推出的CD-MRW(Compact Disk Mount Rainier re Writable)规范,就在光盘上制订有备用区(SA,Spare Area);当光盘某处有损坏发生而无法正常记录数据时,就能将数据改存至备用区。请参考图2A。图2A为一典型光盘数据存储和损坏管理的格式(format)示意图。在此格式中,光盘22上记录有数据的光道(track)24被划分为多个大区,分别是引入区(Lead-In Area)LI、程序区(Program Area)PA及引出区(Lead-Out Area)LO。引入区LI、引出区LO分别用于标识光道24的开端与结束;程序区PA则用于记录数据。引入区LI中还划分出一个区域作为主表格区(Main Table Area)MTA,用于存储一损坏记录表(Defect Table)DT。程序区PA中也另外细分出前间隔区(pre-gap)P0、一般应用区(GeneralApplication Area)GAA、次表格区(Secondary Table Area)STA,以及多个数据区(Data Area)DA(1)、DA(2)…至DA(N),以及多个与各数据块对应的备用区SA(1)、SA(2)…至SA(N)。其中次表格区STA用于存储损坏记录表的备份;各数据区DA(n)中又更进一步划分出预设数目个用户数据块(user datablock)Bd;而各备用区SA(n)中也进一步划分出预设数目个备用数据块(sparedata block)Bs。不论是用户数据块Bd或是备用数据块Bs,都是数据容量相同、可写入数据的数据块。举例来说,在CD-MRW规范下,一个数据区中有136*32个用户数据块,一个备用区中具有8*32个备用数据块。这些数据块都有固定的地址,以一定的数字大小顺序关系标识出各数据块在光道24上的位置。要将用户的数据写入至具有图2A中规格的光盘,数据会以数据块为单位,按照顺序优先写入至各数据区的各个数据块Bd中。举例来说,当数据区DA(1)中的各个用户数据块Bd都已经记录有数据后,后续的数据会继续依序写入至数据区DA(2)的各个用户数据块中。若在写入过程中发现要写入数据的用户数据块损坏而不能正常记录数据,就要依据特定的规则找出一个备用区中未记录有数据的备用数据块,并将原本要写入至损坏用户数据块的数据改写入至备用数据块。若在将数据写入至备用数据块的过程中又发现该备用数据块被损坏,则要另外再找另一个未记录有数据的备用数据块,将数据写入至这个重新找到的备用数据块。利用上述这种规划格式及运行模式,就能确保数据能被正确地写入至光盘中,不会因光盘本身有部分损坏而影响其记录数据的功能。当以一个备用数据块代替一个损坏的数据块(用户数据块或是备用数据块)时,为了要让光驱仍能正常存取原本应存至该损坏数据块中的数据,需要以特定的机制将该损坏数据块的地址对应至该备用数据块的地址;而损坏记录表DT,就是用于记录损坏数据块与替代的备用数据块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请参考图2B。图2B为损坏记录表DT中相关数据存储情形的示意图。损坏记录表DT是以多个有一定顺序的损坏记录表块(Defect Table Block)来记录相关信息,图2B中就绘出了三个损坏记录表块DTB(n-i)、DTB(n)及DTB(n+1)做为代表(其中i可以是1)。每个损坏记录表块中有多个记录表目(entry)E,每个记录表目E中则记载有一组损坏数据块的地址DAa及对应的备用数据块的地址SAa。像在图2B中的示意例,地址DN1、DN2等等到DN12,就代表不同数据块的地址;地址AN1至AN18则代表不同备用数据块的地址。基本上每个损坏记录表块对应于一个备用区,损坏记录表块中记录表目的数目就等于一个备用区中备用数据块的数目。根据光盘上各个备用数据块被使用的情况,各记录表目中还有一状态指示S,用于标识对应备用数据块被使用的状况。以图2B中的示意图来说,状态指示标识为U的,代表该记录表目记录的是已使用的备用数据块地址(及其对应的损坏数据块地址)。换句话说,光盘上有一个数据块损坏,而原先要写入至该损坏数据块的数据是存储于另一个对应的备用数据块。而这一组损坏数据块-备用数据块的地址对应关系,就记录于一个状态指针标识为U的记录表目中;这个记录表目可称为一使用后记录表目(used entry)。相对地,若某个备用数据块尚未被写入数据,代表这个备用数据块可以在光盘后续的写入过程中代替新发现的损坏数据块存储数据,这样的未使用的备用数据块的地址,就记录于状态指针标识为F的记录表目中;这样的记录表目可称为一未使用记录表目(free entry)。在未使用记录表目中,其记录的损坏数据块地址DAa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该备用数据块尚未对应于一损坏数据块)。当然,备用数据块也可能会发生损坏,损坏的备用数据块地址就记录于状态指针标识为D的记录表目中;记录损坏备用数据块地址的记录表目也可称为不可用的记录表目(unusable entry)。集合损坏记录表DT中所有损坏记录表块DTB的各个记录表目,就能完整记录光盘22上所有备用数据块被使用的情形。当光驱10开始要存取光盘22上的数据时(也就是进片后),光驱10可以将光盘22上的损坏记录表DT暂存至存储器20;当光驱10要读取光盘22上的数据时,光驱10可依照各用户数据块Bd的地址读取所需的数据;若某一用户数据块Bd为损坏的,光驱10可以根据损坏记录表来找到该损坏的用户数据块的数据是存在那个替代的备用数据块,然后到该备用数据块去读取数据;这样一来,光盘22即使有某些损坏,仍能正常存储数据并被读出。另一方面,若是光驱10要将数据写入至光盘22,光驱10就要根据写入过程的情况,来适当地更新暂存于存储器20的损坏记录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光驱的方法,用于管理光盘上的数据;该光盘上包含有多个预设的数据块以及一损坏记录表;其中每一数据块用于记录数据;各数据块有一对应的地址且该多个数据块的地址间具有一特定的数字大小顺序关系;该损坏记录表设有至少一个记录表目,每一记录表目用于记录该光盘上一个损坏的数据块的地址;而该光驱包含有一存储器,该存储器具有多个存储区,各存储区用于暂存一记录表目;其中当该光驱将数据烧录至该光盘上时,该光驱可检测该光盘上损坏的数据块; 该方法包含有: 在该存储器中分配至少一第一存储区,并在每一第一存储区中,暂存一个该损坏记录表的记录表目;以及 在将数据写入至该光盘的一个第一数据块时,若该第一数据块为损坏,且该损坏记录表中有至少一数据块地址大于该第一数据块的地址,则将该第一数据块的地址暂存于该存储器中不同于该第一存储区的第二存储区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鸿蔡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