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及检测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16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和检测仪器,所述内窥镜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并且具有内腔;磁流体外膜,所述磁流体外膜包覆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成像管道,所述成像管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成像管道被配置为具有照明以及拍摄功能;微型线圈,多个所述微型线圈对应所述磁流体外膜间隔设置于所述成像管道上,每个所述微型线圈均能够单独通电;多个所述微型线圈依次通电时,所述磁流体外膜上对应通电的所述微型线圈的区域依次蠕动。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发光阵列依次发光,使光敏外膜在本体外产生形变蠕动,从而带动本体在耳内产生位移,避免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二次伤害,保护病人的安全。保护病人的安全。保护病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及检测仪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窥镜及检测仪器。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对咽鼓管、耳道或是人体内部其他结构进行检查或手术评估的一种仪器。内窥镜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能够清楚地检查病灶处的具体情况。优势在于无创伤、图像分辨率高、照明功能较强、诊断率高,可使临床医师掌握具体的人体内部分器官的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
[0003]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通常需要医生手持的方式对咽鼓管或是耳道进行检查,但是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内窥镜的立体感缺失或是医生紧张造成的操作失误,均可能会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导致对病人造成损伤,由于人体内部的结构较为脆弱,如果用户手持内窥镜对病人进行检查时造成了损伤,该损伤所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新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
[0006]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并且具有内腔;
[0007]磁流体外膜,所述磁流体外膜包覆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
[0008]成像管道,所述成像管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成像管道被配置为具有照明以及拍摄功能;
[0009]微型线圈,多个所述微型线圈对应所述磁流体外膜间隔设置于所述成像管道上,每个所述微型线圈均能够单独通电;
[0010]多个所述微型线圈依次通电时,所述磁流体外膜上对应通电的所述微型线圈的区域依次蠕动。
[0011]可选地,所述成像管道包括导视光纤和照明光纤,所述本体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导视光纤和所述照明光纤由所述尾端延伸至所述头端,所述导视光纤的拍摄方向以及所述照明光纤的照明方向均朝向所述头端。
[0012]可选地,沿所述成像管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成像管道上相对的两侧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微型线圈。
[0013]可选地,所述磁流体外膜包括蠕动外膜和磁流体层,所述蠕动外膜固定于所述本体外周侧,所述磁流体层填充于所述蠕动外膜和所述本体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均呈椭球形,所述磁流体外膜避让于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本体沿轴向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本体沿径向的截面呈圆形。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仪器,包括控制器、显示器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内窥镜,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微型线圈和所述成像管道的开启与关闭。
[0017]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所述成像管道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内腔,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成像管道的尾端电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和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显示器和所述接口电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控制盒内还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信号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使用内窥镜对病人进行检查时,由于内窥镜的立体感缺失或是医生紧张造成的操作失误,均可能会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导致对病人的耳内造成二次损伤。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0021]在对人体内如咽鼓管或耳道内的病灶检查时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内窥镜,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发光阵列依次发光,使光敏外膜在本体外产生形变蠕动,从而带动本体在病人体内产生位移,并通过成像管道记录病灶处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由于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二次伤害,保护病人的安全。
[002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3]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内窥镜;11、本体;12、磁流体外膜;121、蠕动外膜;122、磁流体层;13、微型线圈;14、成像管道;141、导视光纤;142、照明光纤;2、控制器;21、控制盒;22、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9]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0]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2]如图1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
[0033]本体11,所述本体11为中空结构,并且具有内腔;本体11作为内窥镜1的主体结构,能够伸入耳内的咽鼓管、外耳道、鼓膜和中耳等位置。
[0034]磁流体外膜12,所述磁流体外膜12包覆于所述本体11的外周侧;磁流体外膜12在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中会产生形变,通过使磁流体外膜12不同位置处于磁场中,可以使磁流体外膜12产生蠕动效果,进而带动本体11产生位移。以内窥镜1应用于耳内的检查为例,由于磁流体外膜12为柔性材料,所以磁流体外膜12在耳内蠕动时,也能够保护耳内不会受到损伤。且由于通过控制磁场位置从而控制磁流体外膜12形变,进而实现磁流体外膜12的蠕动带动本体11在耳内的移动,避免了传统内窥镜1需要医生用手操作时,由于操作失误对耳道或者鼓膜造成的损伤,进一步保护了病人在使用内窥镜1时的安全。
[0035]微型线圈13,多个所述微型线圈13对应所述磁流体外膜12间隔设置于所述成像管道14上,每个所述微型线圈13均能够单独通电;微型线圈13设置于内腔中,每个线圈均可以根据需求单独通电,利用通电后微型线圈13产生的磁场与磁流体外膜12相作用,使磁流体外膜12产生形变。例如沿本体11的轴线方向依次对多个微型线圈13进行通电,使磁流体外膜12能够朝向指定方向蠕动,从而带动本体11达到指定的位置。
[0036]成像管道14,所述成像管道14沿所述本体11的轴向方向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成像管道14被配置为具有照明以及拍摄功能;在使用本申请的内窥镜1时,由于耳内的环境较为幽暗且狭窄,所以需要成像管道14对耳内进行照明,才能够进行拍摄记录。成像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并且具有内腔;磁流体外膜,所述磁流体外膜包覆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成像管道,所述成像管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成像管道被配置为具有照明以及拍摄功能;微型线圈,多个所述微型线圈对应所述磁流体外膜间隔设置于所述成像管道上,每个所述微型线圈均能够单独通电;多个所述微型线圈依次通电时,所述磁流体外膜上对应通电的所述微型线圈的区域依次蠕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管道包括导视光纤和照明光纤,所述本体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导视光纤和所述照明光纤由所述尾端延伸至所述头端,所述导视光纤的拍摄方向以及所述照明光纤的照明方向均朝向所述头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成像管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成像管道上相对的两侧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微型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体外膜包括蠕动外膜和磁流体层,所述蠕动外膜固定于所述本体外周侧,所述磁流体层填充于所述蠕动外膜和所述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侯昭晖吴越史庆林龑王昊飞陶忠
申请(专利权)人:柏为武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