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板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10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板,包括第一板体、入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第一板体用于靠近或接触待冷却件;第一通道,形成在邻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冷却液;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供液孔连通,流经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供液孔向第一通道供液;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用于使得流经第一通道的冷却液压强小于流经第二通道的冷却液压强,本申请提供的冷板,能够高效能且具有针对性地冷却待冷却件局部区域。部区域。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板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冷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在进行数据运算期间会产生热量,温度的较高会影响电子设备的运行性能,为了使电子设备能够高效地运行,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冷板是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液冷散热的装置,冷板内设置有多条供冷却液流动的通道,当发热器件的热量传导到冷板上,热量经由冷板内部的冷却液吸收,随着冷却液的流动进入外冷循环系统,散到室外。但是传统冷板的散热能力有限,需要改善冷板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板和电子设备,能够高效能且具有针对性地冷却待冷却件局部区域。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板,包括第一板体、入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第一板体用于靠近或接触待冷却件;第一通道,形成在邻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冷却液;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供液孔连通,流经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供液孔向第一通道供液;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用于使得流经第一通道的冷却液压强小于流经第二通道的冷却液压强。
[000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入液孔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供液;所述出液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用于排出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冷却液。
[000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结构为散热翅片。
[000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从入液孔侧向供液孔侧依次减小,以使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在所述入液孔侧的流速低于其在所述供液孔侧的流速。
[000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液孔为多个,所述第二通道向所述供液孔方向延伸,形成树形通道,且所述树形通道的横截面积依级减小。
[000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最后一级通道用于连通上一级通道和所述供液孔。
[00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板体通道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间隔为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设置的隔热层。
[00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冷却件具有第一发热区域和第二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冷却需求高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所述供液孔开设在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对应的位置上。
[00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道上连接有止流机构,所述止流机构用于阻碍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通道。
[0013]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件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与所述电子元件表面靠近或接触,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所述电子元件冷却。
[0014]本申请提供的冷板及电子设备通过增设第二通道,使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在供液孔处流向第一通道,从而提升位于供液孔周向的第一通道内的冷却液对位于该区域的待冷却件的冷却效果,实现高效能且具有针对性地冷却待冷却件局部区域。
附图说明
[0015]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0016]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0017]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一种冷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一种冷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一种冷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一种冷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一种冷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一种冷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板体;2、入液孔;3、出液孔;4、待冷却件;5、第一通道;6、第二通道;7、供液孔;8、第一结构;9、第二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一种冷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参见图1,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板,包括第一板体1、入液孔2和出液孔3;第一板体1用于靠近或接触待冷却件4;第一通道5,形成在邻接于第一板体1的一侧上,第一通道5用于流通冷却液;第二通道6,第二通道6形成于第一通道5远离第一板体1的一侧,第二通道6和第一通道5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供液孔7连通,流经第二通道6内的冷却液通过供液孔7向第一通道5供液;其中,第一通道5具有第一结构8,第一结构8用于使得流经第一通道5的冷却液压强小于流经第二通道6的冷却液压强。
[0027]本申请提供的冷板通过增设第二通道6,使第二通道6内的冷却液在供液孔7处流向第一通道5,从而提升位于供液孔7周向的第一通道5内的冷却液对位于该区域的待冷却件4的冷却效果,实现高效能且具有针对性地冷却待冷却件4局部区域的效果,无需提升冷板的整体流量和冷板与待冷却件4的整体接触面积。本申请相较于通过提升冷板整体冷却效果以对局部进行降温的方案,对冷却液进液温度和供液压力的要求较小,降低了冷却所需要的能耗,实质性改善了冷板液冷散热效率。本申请不需大幅增加液体流量,或刻意降低
进液温度,极大提高冷板的散热效率,减少发热器件节温,有效打破浸没液冷系统的散热瓶颈。且只影响冷板局部布局设计,对液冷系统本身的设计影响较小。
[0028]具体的,本申请的入液孔2和出液孔3可以开设在冷板的任意位置,通常入液孔2与出液孔3的位置相对,入液孔2与冷却液存储箱连接,用于将冷却液来源箱内的冷却液输入冷板中,冷却液流经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6后,从出液孔3流出,出液孔3可以连接至冷却液存储箱或回收箱,用于接收从出液孔3流出的冷却液。
[0029]第一板体1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制成,当冷板整体固定在待冷却件4表面的情况下,第一板体1的其中一表面靠近或接触待冷却件4,以实现待冷却件4散发的热量与第一通道5内冷却液的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待冷却件4进行降温的目的。
[0030]第一通道5由板体与第一板体1的另一表面围合而成,第一通道5可以与入液孔2和出液孔3连通,以吸收并带走待冷却件4散发的热量,根据板体的围合方式,第一通道5可以形成为一条或多条供冷却液流通的通道。当第一通道5为多条的情况下,第一通道5可以为通过板体分隔形成成的多条互不连通的通道,也可以为通过板体分隔形成的多条互相连通的通道。进一步的,根据板体的设置,多条第一通道5可以为相同形状的第一通道5,也可以为不同形状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板,包括第一板体、入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第一板体用于靠近或接触待冷却件;第一通道,形成在邻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冷却液;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供液孔连通,流经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供液孔向第一通道供液;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用于使得流经第一通道的冷却液压强小于流经第二通道的冷却液压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所述入液孔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供液;所述出液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用于排出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冷却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所述第一结构为散热翅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从入液孔侧向供液孔侧依次减小,以使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在所述入液孔侧的流速低于其在所述供液孔侧的流速。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婷曹士彧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