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85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该系统包括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相变蓄热单元(11)、所需供热房间(8)以及设置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和所需供热房间(8)之间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所述相变蓄热单元(11)由数个相变蓄热模块(1)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构件化的相变蓄热模块组装简单,布置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布置组合;在白天通过阳光间收集太阳能,减小了室温的波动性,延长了阳光间与室内通风换热的时间,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夜间减小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的能耗,解决了太阳能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达到了充分和全面利用太阳能的目的。阳能的目的。阳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以及利用热泵的住宅供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与被动式太阳能蓄能的阳光间耦合的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将室外低温环境空气中的热量转移至室内的清洁采暖技术,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中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北方冬季较低的室外温度,空气源热泵的系统蒸发温度往往处于一个较为不利的环境温度,容易造成在使用过程压缩机压缩比过大,制热量严重不足,机组制热效率(COP)大幅衰减,导致耗电量的巨额增加。
[0003]为解决空气源热泵的低温适应性问题,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成为研究重点。传统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的方式多为利用太阳能热水提高系统的蒸发侧环境温度,尽管可以克服传统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运行效果差的问题,但由于太阳能水系统无法直接与房间采暖系统相连接,造成房间在昼间依然需要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导致了太阳能利用率的降低。
[0004]被动式阳光间经济地、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利用技术,有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降低建筑热负荷。但是由于传统被动式阳光间受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大,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昼夜温差较大,无法满足室内全天候的取暖需求。
[0005]将空气源热泵与被动式阳光间相结合可以达到白天由被动式阳光间供暖,夜间由空气源热泵供暖,同时阳光间在白天所积蓄的热量可以提升空气源热泵的COP,可以满足房间供暖的时间匹配问题。但是由于传统阳光间蓄热量较低,无法在夜间长时间释放热量,因此如何提高太阳能蓄热率,维持二者相结合的高效供暖区间,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和改善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利用空气源热泵系统实现了利用相变蓄能增加阳光间的蓄热量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提升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效率的供热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该系统包括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相变蓄热单元、所需供热房间以及设置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和所需供热房间之间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所述相变蓄热单元由数个相变蓄热模块组成。
[0008]所述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进一步包括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空气源热泵压缩机、空气源热泵冷凝器和空气源热泵膨胀阀;其中:在所述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设置所述相变蓄热单元和所述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在所述所需供热房间内部设置换气口和空气源热泵冷凝器;
所述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和所述空气源热泵冷凝器所构成的回路上设置有空气源热泵膨胀阀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
[0009]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底部、前部、上部分别开有大小一致的棱柱形通风管道,并且在其顶部额外焊接与其棱柱形通风管道大小一致的通风口;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内部设置有通风管道。
[0010]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由不锈钢焊接而成,外表面涂有吸热涂层,内部填充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由石蜡和膨胀石墨材料复合而成,其相变温度在20℃~25℃之间。
[0011]位于顶部的相变蓄热模块的通风口与其他相变蓄热模块的通风口进行拼接,实现多个相变蓄热模块之间的组合。
[0012]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前部开口朝向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以实现通过自然对流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空气进行换热;位于顶部的相变蓄热模块横向拼接,其顶部通风口与房间换气口相连,便于进行白天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高温热空气与室内的对流换热。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构件化的相变蓄热模块组装简单,布置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布置组合。深色的外表面涂料可提升太阳能收集率,各个模块通风口之间的连接便于向室内输送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的暖风,同时提升了相变蓄热模块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空气的换热效率;2)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时间减少,机组制热效率COP升高,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0014]3)在白天通过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收集太阳能,并将热量存储在相变蓄热模块内部和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墙体内,同时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的高温空气可以通过相变蓄热模块的通风口和活动窗的开启满足室内白天的供暖;由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收集部分热量的存储,使得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空气温度的峰值得到降低,减小了室温的波动性,延长了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室内通风换热的时间,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4)夜间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关闭活动窗和通风风阀,空气源热泵为室内供暖。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和相变蓄热模块积蓄的热量加热了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的环境温度,维持其处于高COP工作区间,减小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的能耗,解决了太阳能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达到了充分和全面利用太阳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所需供热房间、相变蓄热模块以及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安装示意图;图3为相变蓄热模块主视图;图4为相变蓄热模块剖视图;图5为相变蓄热模块拼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相变蓄热模块,2、空气源热泵蒸发器,3、空气源热泵压缩机,4、空气源热泵冷凝
器,5、空气源热泵膨胀阀,6、换气口,7、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8、所需供热房间,9、棱柱形通风管道,10、通风口,11、相变蓄热单元,12、通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主要由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相变蓄热模块1和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组成。其中,相变蓄热模块1和空气源热泵蒸发器2被设置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内,空气源热泵冷凝器4、换气口6被设置于所需供热房间8内。所述空气源热泵蒸发器2和空气源热泵冷凝器4所构成的回路上设置有空气源热泵膨胀阀5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3。空气源热泵冷凝器4置于所需供热房间室内底部,由送风机为所需供热房间8供暖。
[0018]如图2所示,为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所需供热房间、相变蓄热模块以及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安装示意图。该图中公开了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所需供热房间、相变蓄热单元和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相结合的具体构造和各部分位置关系。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的相变蓄热单元11通过在建筑南侧的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内部增加相变蓄热模块构成,其中相变蓄热单元11由数个相变蓄热模块1组成。相变蓄热单元11基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的实体墙面进行布置,其中靠近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北侧顶部的相变蓄热单元11通过设置在室内南墙的换气口与室内空气相连接。空气源热泵蒸发器2置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的相变蓄热模块包围之中。
[0019]在所需供热房间的南侧附建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相变蓄热单元(11)、所需供热房间(8)以及设置于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和所需供热房间(8)之间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所述相变蓄热单元(11)由数个相变蓄热模块(1)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进一步包括空气源热泵蒸发器(2)、空气源热泵压缩机(3)、空气源热泵冷凝器(4)和空气源热泵膨胀阀(5);其中:在所述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7)内部设置所述相变蓄热单元(11)和所述空气源热泵蒸发器(2);在所述所需供热房间(8)内部设置换气口(6)和空气源热泵冷凝器(4);所述空气源热泵蒸发器(2)和所述空气源热泵冷凝器(4)所构成的回路上设置有空气源热泵膨胀阀(5)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式相变蓄能阳光间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1)的底部、前部、上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靖刘德涵吕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