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80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它涉及船舶下水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龙门吊横跨于港池上空;驳船在近港池边合拢;将现有龙门吊的额定负荷与驳船总重量进行对比,若其中至少一台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则使用单个龙门吊进行吊装,判断起升单元的钢绳倾斜角度是否超过极限允许值,若不超过则单个龙门吊可以对驳船进行吊装入水,若超过极限允许值,或其中任一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但两台龙门吊的总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则采用两台龙门吊协同进行抬吊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驳船的卸船吊耳已经确定、不额外增设、更换吊耳的情况下,采用既有的两台龙门吊协同能够进行抬吊作业,降低吊装下水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下水
,具体涉及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造合拢完成的驳船在下水时,通常采用抬吊入水方式,这种方式作业周期短,前期准备事项少,仅焊接吊环即可,且不占用船坞作业周期,不需要开启坞门,不需进行船舶本体的水压调平,拖缆作业,不需要拖轮辅助拖曳进出船坞,因此这种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大型驳船体积较大、船体较重,例如一批建造完成的驳船,型深4.5M,型宽11.41M,船长109.79M,船体结构重718T,该批驳船经大型集装轮载入指定地点后借助浮吊减载,卸货吊耳位置已定,甲板处设8只吊耳,拟用2台龙门吊一前一后抬吊,每台龙门吊各使用2组(4只)吊点,或1台龙门吊抬吊,前、后吊耳组相距60.9米,驳船船横向吊耳间距11.45M,如附图1所示为驳船甲板区域吊耳的布置情况。
[0004]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额定负荷完全大于驳船的1台龙门吊于船艏、艉相向位置起吊,该驳船的卸船方案已明确重心位置,浮吊使用左、右舷对称的吊点进行作业;驳船的吊耳在驳船长度方向的布局有特殊设计,才能确保驳船被稳定起吊。现有驳船的吊耳位置已经确定,但现有的可用龙门吊仅有额定吨位的龙门吊,运用现有的龙门吊进行抬吊,且不用对驳船的吊耳位置进行更换,会大大降低吊装下水成本。因此,需要提供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的方法,以降低驳船吊装下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时需要外借一定吨位的龙门吊或者更换驳船上已经确定的吊耳位置、吊装下水的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对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所述大型驳船的甲板处固定设有8只吊耳,驳船的船艏处的左、右舷分别设有对称的2只吊耳,分别为EP3P、EP4P、EP3S、EP4S吊耳,为2组吊点,驳船的船艉处的左、右舷分别设有对称的2只吊耳,分别为EP1P、EP2P、EP1S、EP2S吊耳,为2组吊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港池两侧布置龙门吊轨道,龙门吊设于轨道上,龙门吊横跨于港池上空;S2、驳船建造后在近港池边、龙门吊起吊作业范围内合拢、涂装、交验完毕,待吊装下水,龙门吊包括大吨位龙门吊和小吨位龙门吊;S3、将现有大吨位龙门吊和小吨位龙门吊的额定负荷与驳船总重量进行对比,若其中至少一台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所述n为1/cosα,所述α为起升单元的钢绳倾斜角度的极限允许值,则进入下一步S31,若其中任一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但两台龙门吊的总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则进入下一步S32:S31、使用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的单个龙门吊进行吊装,将龙门吊的1号钩、2
号钩、3号钩分别通过索具钢绳与驳船吊耳连接,先计算索具钢绳与船长方向形成的夹角,然后得到起升单元的钢绳倾斜角度是否超过极限允许值7
°
,若不超过极限允许值7
°
,则单个龙门吊可以对驳船进行吊装入水,吊装时3号钩驳接扁担式吊排,索具有夹角,但不影响起升钢绳的运行,满足起吊要求,1号钩、2号钩分别对应左舷的EP1P、EP2P、EP3P、EP4P吊耳,3号钩对应右舷的EP1S、EP2S、EP3S、EP3S吊耳,对驳船吊装;若超过极限允许值7
°
,则单个龙门吊不适合对驳船吊装入水,需要两台龙门吊同时作业,则进入S32;S32、采用大吨位龙门吊和小吨位龙门吊协同进行抬吊作业,大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艏侧吊点区,小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艉侧吊点区:S321、在驳船艏部左舷的EP3P、EP4P吊点配以大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3S、EP4S吊点配以3号钩,大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工况都满足作业要求可继续进行吊装;S322、在驳船艉部左舷的EP1P、EP2P吊点配以小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1S、EP2S吊点配以3号钩,小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工况符合要求;S4、计算两台龙门吊各吊索受力情况,得出结论,以上两台龙门吊组合同时抬吊满足驳船起吊接水的要求;S5、按照以上方式采用两台龙门吊协同进行抬吊作业,大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艏侧吊点区,小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艉侧吊点区,在驳船艏部左舷的EP3P、EP4P吊点配以大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3S、EP4S吊点配以大吨位龙门吊的3号钩,在驳船艉部左舷的EP1P、EP2P吊点配以小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1S、EP2S吊点配以小吨位龙门吊的3号钩,在不额外增设吊耳的情况下,利用驳船的卸船吊耳将驳船吊起后,移到港池的上方,缓慢落入水中;S6、对驳船进行水下查漏检测,合格后完全释放吊具,以便拖带至交易港口。
[0007]进一步地,吊装时严密监控两台龙门吊的运行状态,龙门吊就位后必须设置精控监测点,测量龙门吊主梁分别在吊前、试吊1分钟、2分钟直至10分钟后的下沉及旁弯数据,及时反映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小车处于行车大梁跨中的数据变化值。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大吨位龙门吊额定负荷为1100T,小吨位龙门吊额定负荷为450T,船艏处的吊耳纵向跨度都为13.2米,船艉处的吊耳纵向跨度都为5.4米,将450T及1100T龙门吊与驳船总重量进行对比,1100T的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则进入下一步S31;所述步骤S31中,使用单个1100T龙门吊进行吊装,1100T龙门吊具有1号钩和2号钩,额定负荷均为350T,3号钩,额定负荷为550T,将1100T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分别通过索具钢绳与驳船吊耳连接,吊装时3号钩在驳接15米扁担式吊排后索具有夹角,但不影响起升钢绳的运行,满足起吊要求;但1号钩、2号钩的索具钢绳与船长方向形成21
°
夹角,继而引起起升单元的钢绳倾斜,超过极限允许值7
°
,常规吊具配置难以修正至合适工况,故不宜独立使用1100T龙门吊进行驳船接水起吊作业,则进入S32;所述步骤S32中,采用450T及1100T两台龙门吊协同进行抬吊作业,1100T龙门吊置于驳船艏侧吊点区,450T置于驳船艉侧吊点区:所述步骤S321中,在驳船艏部左舷的EP3P、EP4P吊点配以1100T龙门吊的1号钩、2
号钩,右舷的EP3S、EP4S吊点配以3号钩,1100T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工况都满足作业要求可继续进行吊装;所述步骤S322中,在驳船艉部左舷的EP1P、EP2P吊点配以450T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额定负荷均为160T,右舷的EP1S、EP2S吊点配以3号钩,额定负荷为200T,450T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工况符合要求;所述步骤S4中,计算两台龙门吊各吊索受力情况,得出结论,以上450T及1100T龙门吊组合抬吊方案满足驳船起吊接水的要求;所述步骤S5中,按照以上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用于对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所述大型驳船的甲板处固定设有8只吊耳,驳船的船艏处的左、右舷分别设有对称的2只吊耳,分别为EP3P、EP4P、EP3S、EP4S吊耳,为2组吊点,驳船的船艉处的左、右舷分别设有对称的2只吊耳,分别为EP1P、EP2P、EP1S、EP2S吊耳,为2组吊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港池两侧布置龙门吊轨道,龙门吊设于轨道上,龙门吊横跨于港池上空;S2、驳船建造后在近港池边、龙门吊起吊作业范围内合拢、涂装、交验完毕,待吊装下水,龙门吊包括大吨位龙门吊和小吨位龙门吊;S3、将现有大吨位龙门吊和小吨位龙门吊的额定负荷与驳船总重量进行对比,若其中至少一台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所述n为1/cosα,所述α为起升单元的钢绳倾斜角度的极限允许值,则进入下一步S31,若其中任一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但两台龙门吊的总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则进入下一步S32:S31、使用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的单个龙门吊进行吊装,将该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分别通过索具钢绳与驳船吊耳连接,先计算索具钢绳与船长方向形成的夹角,然后得到起升单元的钢绳倾斜角度是否超过极限允许值,若不超过极限允许值,则单个龙门吊对驳船进行吊装入水,吊装时3号钩驳接扁担式吊排,索具有夹角,但不影响起升钢绳的运行,满足起吊要求,1号钩、2号钩分别对应左舷的EP1P、EP2P、EP3P、EP4P吊耳,3号钩对应右舷的EP1S、EP2S、EP3S、EP3S吊耳,对驳船吊装;若超过极限允许值,则单个龙门吊不适合对驳船吊装入水,需要两台龙门吊同时作业,则进入S32;S32、采用大吨位龙门吊和小吨位龙门吊协同进行抬吊作业,大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艏侧吊点区,小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艉侧吊点区:S321、在驳船艏部左舷的EP3P、EP4P吊点配以大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3S、EP4S吊点配以3号钩,大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工况都满足作业要求可继续进行吊装;S322、在驳船艉部左舷的EP1P、EP2P吊点配以小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1S、EP2S吊点配以3号钩,小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工况符合要求;S4、计算两台龙门吊各吊索受力情况,得出结论,以上两台龙门吊组合同时抬吊满足驳船起吊接水的要求;S5、按照以上方式采用两台龙门吊协同进行抬吊作业,大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艏侧吊点区,小吨位龙门吊置于驳船艉侧吊点区,在驳船艏部左舷的EP3P、EP4P吊点配以大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3S、EP4S吊点配以大吨位龙门吊的3号钩,在驳船艉部左舷的EP1P、EP2P吊点配以小吨位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右舷的EP1S、EP2S吊点配以小吨位龙门吊的3号钩,在不额外增设吊耳的情况下,利用驳船的卸船吊耳将驳船吊起后,移到港池的上方,缓慢落入水中;S6、对驳船进行水下查漏检测,合格后完全释放吊具,以便拖带至交易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吊装时严密监控两台龙门吊的运行状态,龙门吊就位后必须设置精控监测点,测量龙门吊主梁分别在吊前、试吊1分钟、2分钟直至10分钟后的下沉及旁弯数据,及时反映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小车处于行车大梁跨中的数据变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吨位双龙门吊进行大型驳船吊装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大吨位龙门吊额定负荷为1100T,小吨位龙门吊额定负荷为450T,船艏处的吊耳纵向跨度都为13.2米,船艉处的吊耳纵向跨度都为5.4米,将450T及1100T龙门吊与驳船总重量进行对比,1100T的龙门吊额定负荷>驳船总重量*n,则进入下一步S31;所述步骤S31中,使用单个1100T龙门吊进行吊装,1100T龙门吊具有1号钩和2号钩,额定负荷均为350T,3号钩,额定负荷为550T,将1100T龙门吊的1号钩、2号钩、3号钩分别通过索具钢绳与驳船吊耳连接,吊装时3号钩在驳接15米扁担式吊排后索具有夹角,但不影响起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勇飞金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