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75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设于多级离心泵的内部,包括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上具有多级依次贯通的叶轮,相邻两片所述叶轮之间通过盖板间隔;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入口端与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吸液室相连通,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出口端与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入口端还与第一级的所述叶轮贯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耐磨泵过流部件磨损快、泵寿命短的问题。泵寿命短的问题。泵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臂式离心泵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泵就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的,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带动介质转动,将介质甩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悬臂式离心泵在石油炼化市场用量较大,占总用泵量70%以上,目前的悬臂式离心泵扬程均不超过200米,超过200米以上的都选择多级离心泵,尤其是中小流量需求的工况,几个立方至几十个立方,扬程200~400米,这种工况下只能选择多级泵。
[0003]结合图1所示,现有的叶轮10都是由轮毂11、叶片12和盖板三部分组成,液下泵叶轮的盖板和后盖板13之分,叶轮入口侧的盖板叫前盖板14,另一侧的盖板叫后盖板13。现有的多级离心泵对于某些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的应用,由于叶轮出口流速高,固体颗粒对叶轮出口和导叶进口或蜗壳喉部冲刷严重,零部件的寿命较短,维修频繁。另外,对于低比转速离心泵叶轮,盖板的圆盘摩擦损失很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解决耐磨泵过流部件磨损快、泵寿命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设于多级离心泵的内部,包括叶轮本体;
[0007]所述叶轮本体上具有多级依次贯通的叶轮,相邻两片所述叶轮之间通过盖板间隔;
[0008]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入口端与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吸液室相连通,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出口端与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出水口相连通;
[0009]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入口端还与第一级的所述叶轮贯通。
[0010]较佳的,所述叶轮设有两级以上。
[0011]较佳的,相邻两片所述叶轮之间通过流道相贯通。
[0012]较佳的,相邻两条所述流道之间通过导叶间隔。
[0013]较佳的,所述叶轮的介质流入侧至介质的流出侧之间的外径设置为逐渐变小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级离心泵,包括所述的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0016]1)将现有多级的叶轮结构变为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使得叶轮结构更加紧凑;
[0017]2)能够提高离心泵的比转速,减小圆盘摩擦损失,提高离心泵的工作效率;
[0018]3)能够平衡轴向力,避免了使用平衡孔或背叶片带来的功率损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叶轮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叶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液体通过本专利技术叶轮的路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叶轮结构的压力分布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多级离心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设于多级离心泵的内部,包括叶轮本体100。
[0026]叶轮本体100上具有多级依次贯通的、一体式的叶轮1,相邻两片叶轮1之间通过盖板2间隔,即为后一级叶轮的后盖板与前一级叶轮的前盖板共用。
[0027]叶轮本体100的介质入口端101与多级离心泵200的吸液室201相连通,叶轮本体100的介质出口端102与多级离心泵200的出水口202相连通。
[0028]叶轮本体100的介质入口端101还与第一级的叶轮1相贯通。
[0029]相邻两片叶轮1之间通过流道3相贯通,相邻两条流道3之间又通过导叶4间隔,介质从吸液室201进入第一级的叶轮1,从第一级的叶轮1流出后再通过导叶4及流道3进入第二级的叶轮1,最终从出水口202流出。
[0030]叶轮1设有两级以上,但由于叶轮本体100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使用的是两级叶轮1,常用于悬臂离心泵,两级叶轮1共用盖板2的结构与传统两级泵相比可减少泵轴悬臂长度,从而节约成本,并且仍可采用后开门结构,方便检修。
[0031]每一级的叶轮1的介质流入侧至介质的流出侧之间的外径设置为逐渐变小结构,从而在保证扬程的同时减小叶轮1的介质的流出侧的流体流速,流体中固体颗粒的动能减小,对过流部件的磨损也将大大减小。
[0032]本专利技术叶轮结构的轴向力与现有叶轮的轴向力不同,结合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叶轮结构的受力情况为:P0是多级离心泵200的吸液室201的进口压力,P2是第一级的叶轮1的出口压力,P3是第二级的叶轮1的出口压力,通过调节密封环5的位置可以改变轴向力,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0033]结合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级离心泵,包括本专利技术叶轮结构100,将叶轮结构100安装在吸液室201内,其轮毂5固定在主轴203上,叶轮结构100跟随主轴203一并旋转。
[0034]叶轮结构100上相邻两片叶轮1之间通过流道3相贯通,相邻两条流道3之间又通过导叶4间隔,介质从吸液室201进入第一级的叶轮1,从第一级的叶轮1流出后再通过导叶4及流道3进入第二级的叶轮1,最终从出水口202流出。
[003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叶轮结构及其多级离心泵解决了耐磨泵过流部件磨损快、泵寿命短的问题,通过使用一体式串联的叶轮可以提高多级离心泵的比转速,减小圆盘摩擦损失,提高泵的效率,通过合理设计可以较好的平衡轴向力,避免了使用平衡孔和背叶片带来的功率损失。
[0036]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设于多级离心泵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上具有多级依次贯通的叶轮,相邻两片所述叶轮之间通过盖板间隔;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入口端与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吸液室相连通,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出口端与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叶轮本体的介质入口端还与第一级的所述叶轮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串联的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设有两级或两级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韬沙玉俊李晓霞贾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