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67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圆柱形外部轮廓,在所述本体内形成:在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上同轴布置的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中间谐振腔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谐振部,在所述本体内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以及多个光栅部,布置成与多个所述谐振部在所述本体内沿周向方向交替设置,每个所述光栅部与相邻的两个谐振部连通;以多个电子注通道,每个电子注通道贯穿所述本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中间谐振腔中的在轴向方向上对齐的光栅部连通。方向上对齐的光栅部连通。方向上对齐的光栅部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展互作用速调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电子器件中的高功率微波
,尤其涉及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

技术介绍

[0002]速调管作为功率放大器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的优点,在高功率毫米波雷达、远程高速无线通讯、毫米波电子对抗、国家安全、受控核聚变以及工业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0003]近年来,随着大型科学实验装置和微波电子系统的发展,对于毫米波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展互作用速调管(EIK)结合了耦合腔行波管和传统速调管的优点,有望在高频段实现高输出功率和高效率。扩展互作用技术使用多间隙谐振部作为互作用电路,具有高特性阻抗和高单位长度增益特点。同时较短的互作用长度既适于永磁聚焦,又可有效减少漂移管对电子注的拦截风险。然而为了获得高效的注

波互作用,电子注通道的直径需远小于工作波长,因此传统的单注EIK在高频段功率水平会急剧下降。
[0004]由于带状注技术和多注技术可以在保持合理的电流密度和工作电压的前提下极大提升输出功率,因此已被用于梯形结构的扩展互作用器件。常见的E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圆柱形外部轮廓,在所述本体(1)内形成:在所述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同轴布置的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中间谐振腔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谐振部(6),在所述本体(1)内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以及多个光栅部(4),布置成与多个所述谐振部(6)在所述本体(1)内沿周向方向交替设置,每个所述光栅部(4)与相邻的两个谐振部(6)连通,其中,第一谐振腔的至少一个光栅部(4)与输入波导连通,第二谐振腔的至少一个光栅部(4)与输出波导连通,以及多个电子注通道(2),每个电子注通道(2)贯穿所述本体(1)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中间谐振腔中的在轴向方向上对齐的光栅部(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调管,其中,每个所述光栅部(4)包括多个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隔开并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扇形谐振间隙(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调管,其中,所述输入波导包括:环形输入腔(30),从所述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第一端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的光栅部(4)的其中一个扇形谐振间隙(41)连通;所述输出波导包括:环形输出腔(50),从所述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第二端向所述本体(1)内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的光栅部(4)的其中一个扇形谐振间隙(4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速调管,其中,所述本体还形成有:输入波导变换部(32),所述输入波导变换部(32)形成为从所述环形输入腔(30)的轴向方向的内侧朝向所述第一谐振腔的扇形谐振间隙(41)的径向方向的内侧一体延伸的腔室,所述输入波导变换部(32)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的一个扇形谐振间隙(41)连通;以及输出波导变换部(52),所述输出波导变换部(52)形成为从所述环形输出腔(50)的轴向方向的内侧朝向所述第二谐振腔的扇形谐振间隙(41)的径向方向的内侧一体延伸的腔室,所述输出波导变换部(52)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的一个扇形谐振间隙(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煦张瑞王勇廖云峰杨修东耿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