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装备工程
,具体为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用机器替代人,是解决当前设施蔬菜产业中劳动力不足问题、降低用工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蔬菜栽培工艺进行调整,构建宜机化的栽培模式,创造适宜现有农机装备作业的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0003]“宽沟窄畦”是一种十分具有推广潜力的宜机化栽培模式:将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合称为棚室)的垄向调整为沿着屋脊的长度方向,并增大沟底宽、减小垄顶宽。垄向调整使得种植行短行变长行,减少了机具作业时换行掉头次数,确保了机具的高效运行。增大沟底宽(宽沟)以便于机具在垄沟行走,同时有利于两垄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小垄顶宽(窄畦)是为了保证棚室内的种植密度,从而保证该模式下的产量,但“窄畦”的设置使得垄内植株比较密集,会引起了采光不足、通风不足的问题。
[0004]具体的,在“宽沟窄畦”的宜机化栽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棚室(9)、电动机(1)、减速器(2)、卷绳杆(3)、控制绳环组、吊蔓杆组和托杆线(6);其中卷绳杆(3)通过轴承(10)安装于棚室(9)的一侧,卷绳杆(3)的一端通过减速器(2)与电动机(1)相连;棚室内部拉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托杆线(6);托杆线(6)保持绷紧且均与垄向垂直;托杆线(6)上放置有对数与垄数相等吊蔓杆组,每对吊蔓杆组均位于一条垄的正上方,吊蔓杆组包括近侧吊蔓杆(71)和远侧吊蔓杆(72),两端均设有至少一组与卷绳杆(3)相连的控制绳环组,近侧吊蔓杆(71)和远侧吊蔓杆(72)下方均设有若干组与下方果菜种植位置对应的吊绳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绳环组由一根近侧绳环(41)、一根远侧绳环(42)、线轴(45)、四个直角转向定滑轮(43)和两个半圆转向定滑轮(44)组成,其中线轴(45)安装于卷绳杆(3)上,直角转向定滑轮(43)挂装于棚室(9)与卷绳杆(3)同侧的棚架,半圆转向定滑轮(44)挂装于棚室(9)另一侧的棚架下;近侧绳环(41)的一端与吊蔓杆组中的近侧吊蔓杆(71)固接,近侧绳环(41)经过一个半圆转向定滑轮(44)、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43)、线轴(45)和另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43)最终另一端与近侧吊蔓杆(71)固接;远侧绳环(42)的一端与吊蔓杆组中的远侧吊蔓杆(72)固接;远侧绳环(42)同样经过一个半圆转向定滑轮(44)、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43)、线轴(45)和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堂,刘洋,王平智,郑亮,李明,孟令强,李杰,杨冬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