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60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控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其中包含对松材线虫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1%~12%氟吡菌酰胺和78%~99%乙酸乙酯与水混配防倒吸溶剂。此外,还包含有0%~11%乳化剂,0%~11%稳定剂和0%~11%渗透剂。该注干剂以树干注药法施用,不受松树油脂分泌产生的压强影响,能在任何季节将药物有效地输送到树干中,起到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作用。起到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复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

技术介绍

[0002]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uphilus)引起的松属树种毁灭性死亡的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是一种极具破坏性且防治难度高的松树寄生线虫,其感染松树之后将松树表皮细胞壁破坏,纤维素酶和其他有毒物质在松树体内的分泌,干扰了松树的正常新陈代谢,令松树木质部的管胞产生气泡,使松树水分运输系统崩溃,最终导致松树死亡。平均死亡时间为染病开始到染病30d。松材线虫病隐蔽性较强,爆发后迅速死亡,这也是防治的难点所在。松材线虫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也是松材线虫病快速,大量传播的重要因素,让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提高了。截至2020年,我国有18个省(区、市)666个县级行政区发生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达974万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第4号公告),且其发生趋势在大幅度增加,我国6000万hm2松林正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大流行的威胁,经济和生态方面损失严重。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可以控制松材线虫传播以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0003]目前,对于松材线虫病的化学防治主要针对媒介昆虫和松材线虫。随着环境友好的要求,在传统高毒杀线化学剂(克百威、克线磷等)禁用或者限用背景下,研究学者又筛选出一批对松材线虫病具有防治潜力的化合物,例如如甲维盐、阿维菌素、鱼藤酮、噻唑膦、苦参碱、氟啶脲、氯氟氰虫酰胺和嘧啶氧磷等。其中部分在林间的实践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因此,挖掘并开发新型化合物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松材线虫病问题的关键。由于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幼虫在树干内部,传统的化合物和常规的施药方法,无法使杀线化合物进入树干内部对靶标生物产生作用,对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无法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新一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线化合物:氟吡菌酰胺,对线虫具有高效的杀灭活性,用量低的特点,且作用机理独特,不与其他类型化合物产生互交抗性;尤其是具有内吸活性,可以有效在植株内部传导,作用于植物内部害虫。同时,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对松材线虫的作用效果显著地高于其他杀线剂。氟吡菌酰胺在松材线虫病上的应用,可以很好的针对树干内部的松材线虫,解决传统杀线化合物无法进入树干内部作用于松材线虫的难题。因此,开发氟吡菌酰胺的相关剂型,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有意义。
[0004]目前,具有杀线活性的化合物被应用于林间病害防治工作中时主要以注干剂、悬浮剂、粉剂等形式出现。近年来,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下,注干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该技术具有药液利用率高、杀虫谱广、保护环境、使用安全、受天气影响小、施药效率低、成本高等特点。注干技术原理是内吸性药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矿物质等,随注干进入树木体内,在树体内随水分运输系统纵向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发生横向扩散,可以从根部向顶梢叶片传导,部分药物也可以经韧皮部向根部传导或者通过木质部直接进入韧皮部的传输,扩散,存留以及代谢等,从而使药物在树内部发挥作用。然而,在中
国华南地区,如福建、广东等地,由于常年平均气温偏高,马尾松松脂分泌旺盛,因而会导致在使用注干剂时,注药器的注入孔会被松脂堵塞而使液体无法注入树体内的现象发生。此外,已申请的注干剂专利(申请号202011106655.9)在使用中,其中成分二甲亚砜和二乙二醇单丁醚等溶剂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亲油性,而钻孔注干方式很容易导致输送水分和输送油脂的管道破损,使得油脂和水混在一起被树体内压强作用引起注干瓶倒流导致胀瓶的现象,影响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原料组分:1%~12%氟吡菌酰胺和78%~99%乙酸乙酯与水混配后防倒吸的溶剂;乙酸乙酯与水混配防倒吸溶剂中乙酸乙酯:水质量比为4:1~1:0。
[0007]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1%~12%氟吡菌酰胺,78%~99%乙酸乙酯与水混配防倒吸溶剂,0%~11%乳化剂,0%~11%稳定剂和0%~11%渗透剂。
[0008]其有效成分为氟吡菌酰胺对松材线虫具有诱集杀灭作用,氟吡菌酰胺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能够短期内分布于树体内部,并高效杀灭入侵松树的松材线虫,用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0009]所述防倒吸溶剂,根据松树分泌的松脂含水率来调节乙酸乙酯和水配比,使溶剂能够很好的与导管和树脂道中的水分和松脂保持平衡,从而使得树体导管和树脂道能够很好的传导溶剂,促进有效成分在树体内的高效传导。
[0010]所述的乳化剂,能使原本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状液,包括但不限于二乙二醇单丁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所述的稳定剂,防治农药在贮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或物理性状变坏,包括但不限于亚磷酸、烷基亚磷酸酯、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所述的渗透剂,能够促进农药有效成分进入处理对象内部,包括但不限于氮酮、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优选的,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组分:8%氟吡菌酰胺、77.4%乙酸乙酯、8.6%水、2%二乙二醇单丁醚、2%环氧氯丙烷、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14]上述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用于树径为5cm以上的寄主植物注干。所述寄主植物为松属寄主植物,包括但不限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雪松(Cedrus deodara)、赤松(P. densiflora)、落叶松(Larix gmelini)、云南松(P. yunnanensis)中的一种。
[0015]所述注干剂使用树干注药法,每瓶10 mL总量用于注干,且在注干时注孔孔径1~5 mm,对树体的伤害小。
[0016]上述注干剂的制备方法:称取所述质量分的各组分,充分搅拌混合即可。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注干剂中主要成分氟吡菌酰胺具有内吸传导功能,能够短期内遍布树体;乙酸乙酯为溶剂,能够较好地将各种有效成分互溶,并避免松树打孔伤口分泌的松脂氧化结块堵塞有效成分渗透;根据松树分泌的松脂含水率来调节乙酸乙酯和水配比,使溶剂能够很好的与导管和树脂道中的水分和松脂保持平衡,从而使得树体导管和树脂道能够很好的传导溶剂,提高防治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分别作用于树径为5~15 cm、16~25 cm和26~35 cm马尾松不同注干剂(含助剂)注干瓶液面下降情况。
[0019]图2为分别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1%~12%氟吡菌酰胺和78%~99%乙酸乙酯与水混配防倒吸溶剂;乙酸乙酯与水混配防倒吸溶剂中乙酸乙酯:水质量比为4: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1%~12%氟吡菌酰胺,78%~99%乙酸乙酯与水混配防倒吸溶剂,0%~11%乳化剂,0%~11%稳定剂和0%~11%渗透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二乙二醇单丁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包括亚磷酸、烷基亚磷酸酯、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防倒吸注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青张飞萍郭雅洁林志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