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37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5
一种结合垫,所述结合垫包括:第一结合部分;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第二结合部分;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中接触第一内侧部分。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锐角。锐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0001]实施例涉及结合垫和结合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在不同的构件之间有效地进行结合来防止结合故障是非常重要的。当不同的构件彼此面对时,构件相对容易结合。另一方面,不容易将另一构件结合到构件的弯曲区域。
[0003]近来,在诸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设备中,在边缘上形成弯曲表面以最大化显示面板的面积。
[0004]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边缘部分。
[0005]例如,使用辊方法进行结合。如图1所示,在包括粘合剂构件2的面板1定位在基板4上之后,使辊3旋转以在一个方向上将面板1结合到基板4。然而,由于基板4的边缘部分4a和辊3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即使辊3挤压基板4的边缘部分4a,也会发生面板1与基板4的边缘部分4a间隔开而不是结合到基板4的边缘部分4a的结合故障。
[0006]在另一示例中,共同执行结合。如图2所示,可以提供用于覆盖包括基板4的边缘部分4a的整个区域的压力构件5。当压力构件5被加压时,面板1被同时结合到整个区域,即基板4的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然而,当基板4的平坦区域(靠近中心)和边缘部分4a通过压力构件5被同时结合时,存在于基板4的平坦区域和面板1之间的空气不会逸出,并且在基板4的平坦区域和基板4之间形成气泡,由于这些气泡导致结合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将面板均匀且容易地结合到基板的整个区域而与基板的形状无关的结合垫和结合制造设备。
[0009]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整个区域而不出现诸如气泡之类的故障的结合垫和结合制造设备,而与基板的形状无关。
[0010]技术方案
[0011]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结合垫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分;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第二结合部分;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处与所述第一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
[0012]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结合制造设备包括:第一结合单元,所述第一结合单元被配置为将面板与基板对准并且将所述面板的一部分临时结合到作为基板的平面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第二结合单元,所述第二结合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一结合垫将所述面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三结合单元,所述第三结合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二结合垫将
所述面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接触。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实施例,面板可以顺序地结合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平面)和在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二区域(弯曲表面),因此存在于面板和第一基板之间的空气可以平稳地排放到外部,从而防止气泡的产生。
[0015]根据实施例,结合垫可以包括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并且面板可以使用结合部分均匀且容易地结合到基板的第二区域,从而防止结合故障。
[0016]根据实施例,凹槽(由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形成)可以设置在结合垫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之间,因此,即使结合垫被加压,结合垫的下侧也不会对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加压,从而防止基板被结合垫的下部加压而损坏。结合垫可以更集中地对结合垫的第二区域加压,从而提高结合性能。
[0017]根据实施例,在结合垫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之间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凹部,因此当结合垫被加压时,由于在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中发生的向下方向和向外方向的膨胀,面板可以更平滑地结合到基板的第二区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传统的结合制造设备的示例的图。
[0019]图2是传统的结合制造设备的另一示例。
[0020]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结合制造设备的图。
[0021]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基板的横截面图。
[0022]图5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的结合过程的流程图。
[0023]图6a至图6f示出了图3的第一结合单元中的临时结合处理。
[0024]图7a至图7d示出了图3的第二结合单元中的第一主结合处理。
[0025]图8a至图8e示出了图3的第三结合单元中的第二主结合处理。
[0026]图9示出了包括在图3的第二结合单元中的第一结合装置。
[0027]图10示出了包括在图3的第三结合单元中的第二结合装置。
[0028]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0029]图12是示出图9a的区域A的放大图。
[0030]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0031]图14a和图14b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0032]图15至图18示出了使用第二结合垫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公开的技术精神不限于所描述的一些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且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可以选择性地组合和替换一个或多个组件以在实施例之间使用。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通常被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
解,除非明确定义和明确描述,并且将进一步理解,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单数形式的表达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除非其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当它被描述为“A、B和C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于一个)”时,它可以包括A、B和C的所有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A、B、(a)、(b)等在本文中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并且对应元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应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到”、“联接到”或“访问”另一元件时,一个元件可经由又一元件“连接到”、“联接到”或“访问”另一元件,然而一个元件可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访问另一元件。此外,当描述为形成或设置在每个部件的“上(上方)”或“下(下方)”时,“上(上方)或下(下方)”包括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并且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形成或设置在两个部件之间的情况。此外,基于一个部件,表述“上(上方)”或“下(下方)”不仅包括向上的方向,而且包括向下的方向。
[0034]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结合制造设备的图。
[0035]参照图3,根据实施例的结合制造设备可包括第一结合单元100、第二结合单元200和第三结合单元300。第一结合单元100和第二结合单元200可以设置在相同的空间中,并且第三结合单元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结合垫,所述结合垫包括:第一结合部分;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第二结合部分;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处与所述第一内表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基板包括作为水平面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接触的第二区域、以及作为竖直面的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第三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具有第一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具有至少比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的第一曲率半径;并且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包括具有第1-1点和与所述第1-1点间隔开的第1-2点的第一弯曲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1-2点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三区域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1-2点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0.3毫米到3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包含第二弯曲表面,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相比的内侧且具有第2-1点和第2-2点,所述第2-1点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点或所述边界点和从所述边界点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接触,且面板置于所述第2-1点和该区域的一个点之间,并且所述第2-2点与第2-1点间隔开且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1-1点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具有比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大的第二曲率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相对于所述水平线具有5度到30度的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具有呈半球形的凹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凹部具有2.5毫米到5毫米的曲率半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具有呈半球形的至少两个凹部。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所述结合垫还包括: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外延伸;以及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外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宇崔原硕郑炳煜卢承旭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