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34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2
除湿机(100)包括加热器(6)、散湿部(7a)、冷却部(8)、吸湿部(7b)、散热部(9)、外壳(1)。已被加热器(6)加热的空气被供给到散湿部(7a)。冷却部(8)将空气冷却。吸湿部(7b)将空气除湿。散热部(9)经由冷媒将冷却部(8)冷却。在外壳(1),形成有第一风路(F1)。在第一风路(F1),加热器(6)、散湿部(7a)、冷却部(8)、吸湿部(7b)、散热部(9)是以加热器(6)、散湿部(7a)、冷却部(8)、吸湿部(7b)、散热部(9)的顺序配置。散热部(9)的顺序配置。散热部(9)的顺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除湿机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除湿机。

技术介绍

[0002]具备除湿功能的除湿机被揭示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除湿机包括本体壳体、制冷循环机构、散热器、吸热器、除湿转子、冷媒热交换器。本体壳体包含吸气口、排气口。制冷循环机构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送风机将空气从吸气口吸气到本体壳体内,使已吸气的空气依散热器及吸热器的顺序通过而形成向排气口送风的风路。除湿转子的散湿部在风路中设置在散热器与吸热器之间。除湿转子的吸湿部在风路内设置在吸热器与排气口之间。冷媒热交换器在风路内设置在散湿部与吸热器之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国际公开WO2009/0877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但是,散热器(散热部)配置在吸热部(冷却部)的上游。因此,已被吸热器冷却的空气未供给至散热器。其结果,由于散热器的冷却变得不充分,有藉由制冷循环机构的吸热器的冷却效率降低、除湿机的除湿能力降低的疑虑。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除湿能力降低的除湿机。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除湿机包括加热部、散湿部、冷却部、吸湿部、散热部、外壳。已被该加热部加热的空气被供给至散湿部。冷却部将空气冷却。吸湿部将空气除湿。散热部经由冷媒将该冷却部冷却。在外壳,形成有第一风路。在该第一风路,该加热部、该散湿部、该冷却部、该吸湿部、该散热部是以该加热部、该散湿部、该冷却部、该吸湿部及该散热部的顺序配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除湿机包括冷却部、吸湿部、散热部、散湿部、外壳。冷却部将空气冷却。吸湿部将空气除湿。散热部经由冷媒将该冷却部冷却。散湿部被供给已被该散热部加热的空气。在外壳,形成有第一风路。在该第一风路,该散湿部、该冷却部、该吸湿部、该散热部是以该散热部、该散湿部、该冷却部、该吸湿部及该散热部的顺序配置。专利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能够抑制除湿机的除湿能力降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除湿机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除湿机的III

III剖面图。图4是从后方观察除湿机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通过第一风路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内部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内部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第二姿势的风挡的图。图9是表示第三姿势的风挡的图。图10是表示风挡的变形例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内部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除湿机的XII

XII剖面图。图13是表示加热部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内部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内部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除湿机的XVI

XVI剖面图。图17是从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示意图。图18是从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除湿机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图式一边进行说明。另外,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且不重复说明。
[0011][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除湿机100的内部的示意图。
[0012]如图1及图2所示,除湿机100包括外壳1、盖部件2a、排水容器4、操作部5。
[0013]外壳1是中空的部件。在外壳1,形成有吹出口2、一对第一吸入口3a(参照图3)。
[0014]吹出口2形成在外壳1的前面。吹出口2连通外壳1的内部与外部。吹出口2将外壳1的内部的空气放出到外壳1的外部。吹出口2形成在外壳1即可,也可以位于外壳1的前面以外的位置。
[0015]盖部件2a是大致板状的部件。在图1中,盖部件2a覆盖吹出口2。盖部件2a可旋转地被安装在外壳1。盖部件2a变更旋转角度,藉此作为将从吹出口2放出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规定成与盖部件2a的旋转角度相应的方向的风向板发挥功能。
[0016]第一吸入口3a形成在外壳1的后面。第一吸入口3a连通外壳1的内部与外部。第一吸入口3a使外壳1的外部的空气流入到外壳1的内部。第一吸入口3a形成在外壳1即可,也可以位于外壳1的后面以外的位置。
[0017]排水容器4装卸自如地被收纳在外壳1。排水容器4贮留由除湿机100生成的水。
[0018]操作部5设置在外壳1的上部。操作部5接受来自外部的指示。
[0019]接着,参照图2~图4,针对除湿机100进一步进行说明。图3是图2所示的除湿机100的III

III剖面图。图4是从后方观察除湿机100的示意图。
[0020]在图2中,上下方向是相对于垂直方向平行的方向。前后方向是相对于水平方向平
行的方向。左右方向是相对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各个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机100是在被设置成如图3所示般的姿势的状态被使用。
[0021]前后方向之中的前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向的例子。上下方向之中的下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向的例子。
[0022]如图2~图4所示,除湿机100还包括加热器6、除湿转子7、冷却部8、散热部9、集水部10、送风部11、压缩部12、膨胀部(不图示)。
[0023]加热器6、除湿转子7、冷却部8、散热部9、送风部11及压缩部12配置在外壳1的内部,被收容在外壳1。
[0024]加热器6具有发热藉此将空气加热的加热功能。加热器6是本专利技术的加热部的例子。
[0025]除湿转子7包含沸石71、转子72、旋转轴73。转子72是大致圆盘状的部件。在转子72,沿着转子72的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沸石71。转子72是以旋转轴73为中心旋转。
[0026]除湿转子7还包含散湿部7a、吸湿部7b。
[0027]散湿部7a是转子72之中的上侧部分。散湿部7a位于吸湿部7b的上方。在散湿部7a的后侧,配置有第一吸入部3a。散湿部7a与加热器6对向。散湿部7a配置在加热器6的后方。从加热器6供给热至散湿部7a。
[0028]吸湿部7b是转子72之中的下侧部分。吸湿部7b不与加热器6对向。
[0029]沸石71与转子72一起旋转,藉此将位于散湿部7a的状态、与位于吸湿部7b的状态交替地重复。
[0030]吸湿部7b将空气除湿。详细而言,位于吸湿部7b的沸石71将空气除湿。其结果,从吸湿部7b放出已被除湿的空气(干燥空气)。
[0031]散湿部7a具有散湿功能,其系藉由被供给已被加热器6加热的空气,将含有已被吸湿部7b除湿的水分的空气(高湿度的空气)放出。详细而言,对于位于散湿部7a的沸石71供给已被加热器6加热的空气,藉此在沸石71位于吸湿部7b的时候已除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部;散湿部,被供给已被该加热部加热的空气;冷却部,将空气冷却;吸湿部,将空气除湿;散热部,经由冷媒将该冷却部冷却;及外壳,形成有第一风路,在该第一风路,该加热部、该散湿部、该冷却部、该吸湿部、该散热部是以该加热部、该散湿部、该冷却部、该吸湿部及该散热部的顺序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该加热部具有与该散湿部的散湿功能相应的加热功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风路中,流过该散湿部的空气的第一流动方向与流过该吸湿部的空气的第二流动方向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壁部,配置在该外壳的内部,该第一风路包含位于该散湿部的下游,且位于该冷却部的上游的风路部分;该壁部包含位于该风路部分与该散湿部之间的遮蔽部。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该冷却部、该吸湿部、该散热部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该散湿部与该冷却部被配置为,使得已通过该散湿部的空气沿着相对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被供给到该冷却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该加热部沿着该第二方向配置在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光义石川淳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