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产生单元及等离子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33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产生单元及等离子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电极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插入孔的绝缘性的主体和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周面的导电部件,以及导电性的第二电极部,在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一端连通的气体注入孔,且另一端区域以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所述插入孔中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电极部的所述另一端区域的直径随着靠近另一端而减小且以与所述导电部件的配置区域对应的方式设置。与所述导电部件的配置区域对应的方式设置。与所述导电部件的配置区域对应的方式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等离子产生单元及等离子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产生单元以及等离子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大气压等离子气体产生装置由用于产生等离子的与供电线连接的板(电极板)和中心电极、用于防止该板与中心电极短路(short)的绝缘体构成,且具备用于释放等离子气体的气体供给管。
[0003]关于上述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有KR10

0828590号、KR10

0807806号以及KR10

0723019号,这些技术虽然会将等离子以喷射形式释放火花而有利于焊接或加工品的表面处理,但并不适合用于治疗人体的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器材的表面处理。
[0004]现有的大气压等离子产生装置的中心电极棒和绝缘体一体形成,并且保持板以规定间隔的间隙(gap)的情况下产生等离子,等离子产生位置就位于板,从而导致如下问题:薄板状的板容易被高温损伤或损坏,无法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用于提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等离子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电极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插入孔的绝缘性的主体和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周面的导电部件,以及导电性的第二电极部,在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一端连通的气体注入孔,且另一端区域以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所述插入孔中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电极部的所述另一端区域的直径随着靠近另一端而减小且以与所述导电部件的配置区域对应的方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电极区域,位于所述主体的一侧;以及台阶区域,位于所述电极区域的另一侧,且以与所述电极区域形成台阶的方式扩大直径而得到,所述导电部件配置在所述电极区域的外周面以及与所述电极区域形成台阶的所述台阶区域的台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第一导电部件,配置在所述台阶面;以及第二导电部件,配置在所述电极区域的外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电极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另一端形成为圆锥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在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之间扩大直径而得的凸缘,所述等离子产生单元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凸缘和所述主体的一端之间的密封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还包括: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导电部件电连接;以及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接触且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隔开间隔。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产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气体注入孔连通的气体排出孔,所述气体排出孔与所述插入孔连通。10.一种等离子处理装置,包括:基部,至少两个等离子产生单元,固定于所述基部,且分别包括第一电极部和导电性的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插入孔的绝缘性的主体和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周面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英安恩志金仁太崔晸海
申请(专利权)人:飞格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