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藿香根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31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植前土壤消毒:地块翻耕时施入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2)种苗预处理:起苗前3天对种苗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预处理;(3)种苗消毒:种植前将种苗浸泡在广谱杀菌剂溶液中进行消毒处理;(4)植后土壤消毒:种植时用含土壤消毒剂的定根水浇灌根部进行土壤消毒;(5)生长期预防:种植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藿香根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植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广藿香(学名: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是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茎直立,高0.3

1米,四棱形,分枝,被绒毛。叶圆形或宽卵圆形,长2

10.5厘米,宽1

8.5厘米。轮伞花序10至多花,下部的稍疏离。花期4月。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经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中国台湾、广东(广州)、海南、广西(南宁)、福建(厦门)等地广为栽培。生长于山坡或路旁。广藿香梗或叶供药用,主用于妊娠呕吐、胃气痛及预治流感,为芳香健胃、解热、镇吐剂。又为一芳香植物,其芳香油具有浓烈的香味,可作优良的定香剂,同时又是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合原料,又可与香根草油共用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合基础。
[0003]然而,近年相关文献等资料显示,有关广藿香根腐病害防治的研究较少,仅见用无机铜药剂进行防治的实验,目前尚未系统建立有效的广藿香根腐病防治方法。产区农户多依据各自经验在植株发病时喷施一些杀菌剂进行防控,存在盲目性、无序性,防控效果极其有限。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广藿香根腐病害发生率的系统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防控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广藿香根腐病害发生率,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植前土壤消毒:地块翻耕时施入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0008](S3)种苗消毒:种植前将种苗浸泡在(百菌清)溶液中进行消毒处理;
[0009](S4)植后土壤消毒:种植时用含土壤消毒剂(恶霉灵)的定根水浇灌根部进行土壤消毒;
[0010](S5)生长期预防:种植50

60天后起分别开展3次根部浇灌土壤消毒剂(恶霉灵)处理和叶面喷施(广谱杀菌剂)春雷霉素处理。
[0011](S6)病害期防治:植株发病后,拔出植株,集中焚烧,并用无机铜制剂药液(波尔多液)浇灌原病穴位置及周边植株。
[0012]优选地,(S1)中所述生石灰亩用量为150

200kg,施用方式为撒施。
[0013]优选地,(S2)中所述真菌性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含量70%)的药剂浓度为1000倍液;施药时间为起苗前3天;施药方式为喷施。
[0014]优选地,(S3)中所述光谱杀菌剂百菌清(有效成分含量70%)的药剂浓度为1000倍液;具体方法:种植前先将百菌清(有效成分含量70%)药剂按1000倍液浓度加清水在塑料盆中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将广藿香种苗根部朝下浸泡在稀释后的百菌清溶液中,浸泡高度
为植株的1/2;浸泡时间为5min。
[0015]优选地,(S4)中所述土壤消毒剂恶霉灵(有效成分含量30%)的药剂浓度为2000倍液;具体方法:将恶霉灵(有效成分含量30%)药剂按2000倍液浓度加清水在塑料盆中进行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将其浇灌在广藿香苗根部。
[0016]优选地,(S5)中所述土壤消毒剂恶霉灵(有效成分含量30%)的药剂浓度为1000倍液;具体方法:将恶霉灵(有效成分含量30%)药剂按1000倍液浓度加清水在塑料盆中进行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将其浇灌在广藿香植株根部;间隔15

2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次。
[0017](S5)中所述广谱杀菌剂春雷霉素(有效成分含量2%)的药剂浓度为600倍液;具体方法:将春雷霉素(有效成分含量2%)药剂按600倍液浓度加清水在塑料盆中进行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将其喷施在广藿香植株上,间隔10

15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次。
[0018](S6)中所述铜制剂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80%)的药剂浓度为500倍液;具体方法:植株发病后,拔出植株,集中焚烧,然后将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80%)按500倍液浓度加清水在塑料盆中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将其浇灌在原病株位置及病株周边植株。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对广藿香种植各环节进行系统预防,相较于传统种植发病后才进行药剂防治的方法,极大降低了广藿香根腐病发病率,推迟了广藿香根腐病发病时间,采用本方法对广藿香进行防治,其植株死亡率大大降低,平均产量得到较大提升。
[0021](2)本专利技术的广藿香根腐病防治方法简单可靠、简便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3]广藿香有着非常好的药用价值,然而,广藿香根腐病害影响着广藿香的健康生长。现有记载的技术中有关广藿香根腐病害防治的研究较少,仅见用无机铜药剂进行防治的实验,目前,尚未系统建立有效的广藿香根腐病防治方法。当出现病害时,产区农户多依据各自经验在植株发病时喷施一些杀菌剂进行防控,存在盲目性、无序性,防控效果极其有限。
[002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广藿香根腐病害防控效力不足的问题,在通过对广藿香种植各环节进行系统预防下实现了降低广藿香根腐病害发生率并增产增收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0026]通过对广藿香种植各环节进行系统预防,相较于传统种植发病后才进行药剂防治的方法,极大降低了广藿香根腐病发病率,推迟了广藿香根腐病发病时间,采用本方法对广藿香进行防治,其植株死亡率大大降低,平均产量得到较大提升。此外,广藿香根腐病防治方法简单可靠、简便易行。
[002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1)植前土壤消毒:地块翻耕时每亩撒施150kg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0031](2)种苗预处理:起苗前3天对种苗叶面喷施甲基硫菌灵(曹氏白托,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70%)1000倍液进行预处理;
[0032](3)种苗消毒:种植前将种苗浸泡在百菌清(利民统领,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75%)1000倍液中浸泡5min,浸泡高度为溶液没过根部到种苗中部位置;
[0033](4)植后土壤消毒:种植时用恶霉灵(中保土菌消,水剂,有效成分含量30%)2000倍液作定根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植前土壤消毒:地块翻耕时施入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S2)种苗预处理:起苗前3天对种苗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预处理;(S3)种苗消毒:种植前将种苗浸泡在广谱杀菌剂溶液中进行消毒处理;(S4)植后土壤消毒:种植时用含土壤消毒剂的定根水浇灌根部进行土壤消毒;(S5)生长期预防:种植50

60天后起分别开展3次根部浇灌土壤消毒剂处理和叶面喷施春雷霉素处理;(S6)病害期防治:植株发病后,拔出植株,集中焚烧,并用铜制剂药液浇灌原病穴位置及周边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生石灰亩用量为150

200kg,施用方式为撒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的内吸性杀菌剂为甲基硫菌灵,其中,药剂浓度为1000倍液;施药时间为起苗前3天;施药方式为叶面喷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藿香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的光谱杀菌剂溶液为百菌清,其药剂浓度为1000倍液;其使用方法为:种植前先将百菌清药剂按1000倍液浓度加清水在塑料盆中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将广藿香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王斌康志英王永辉林钦贤梁伟龙全玉锦吴振斌邓建辉朱燕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香雪南药发展有限公司宁夏隆德县六盘山中药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