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装置及插钉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31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及插钉系统,该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主体、端盖以及第一密封圈,承载主体形成有第一过孔,端盖盖设于承载主体上,且端盖形成有与第一过孔连通的第二过孔,第一密封圈嵌设于承载主体或端盖内,第一密封圈围成的孔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连通,第一密封圈的内径小于胶钉的外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胶钉的外径,且小于胶钉沿其轴向上的截面中对角线的长度,以使得胶钉被放入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内时能够卡设于第一密封圈内,从而实现胶钉的精准定位,并且在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内运动时不会产生翻转,便于后续将胶钉准确地插入电池壳体中,有利于提高电池成品的质量。电池成品的质量。电池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装置及插钉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装置及插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因其电压高、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注液、化成后,电芯内产生气泡,所以在注完液、化成后需要先将锂离子电池内部抽真空消除气泡,并用胶钉封堵注液孔。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目前可以通过人工完成插胶钉的工序,但是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且胶钉插入的位置精度较差,会影响电池的质量。或者可以通过软管输送胶钉至插胶钉通道,再通过推杆插入胶钉,但是输送过程中胶钉易产生翻转错位,导致胶钉无法以正确姿态插入电池壳体,影响后续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及插钉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钉不易固定,造成插入电池壳体的姿态错误或位置不准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包括:r/>[0006]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形成有第一过孔;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承载主体上,且所述端盖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的第二过孔;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设于所述承载主体或所述端盖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围成的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径小于胶钉的外径,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胶钉的外径,且小于所述胶钉沿其轴向上的截面中对角线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用于增强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端盖之间的密封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与电池壳体抵接以增强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的密封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形成有让位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让位槽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设置,且所述让位槽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让位槽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端盖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中部形成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一过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路通道,所述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气路通道连通的第一气孔。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