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89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4
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柱、中层柱和下底柱,三者呈阶梯式排列,上层柱长度最短,上层柱底面设置有两条一号凹槽,中层柱顶面设置有两条二号凹槽,中层柱底面设置有两条三号凹槽,下底柱顶面设置有两条四号凹槽,其中,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三号凹槽和四号凹槽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上层柱、中层柱和下底柱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纵向贯通的通孔,三者之间通过穿过通孔的螺杆固定,中层柱超出上层柱的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螺丝孔分列二号凹槽两侧,固定抱箍通过螺丝孔安装在二号凹槽内,所述下底柱超出中层柱的部分上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导线固定支架,具体指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低压线路布线中,三相四线制绝缘导线一般包括四根绝缘导线,绝缘导线的终端一般采用电缆集中走线或者四根导线单独固定的方式来进行布线。采用电缆集中走线的方式价格昂贵,且导线之间散热效果差;而采用单独固定导线的方式虽然能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造价也相对较低,但是其占地面积大,对于高层住宅电井、杆塔等空间较为狭窄的地方显得不适用,同时也存在固定不牢靠、导线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台架式低压进出线固定支架。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柱、中层柱和下底柱,三者呈阶梯式排列,上层柱长度最短,所述上层柱底面设置有两条一号凹槽,中层柱顶面设置有两条二号凹槽,中层柱底面设置有两条三号凹槽,下底柱顶面设置有两条四号凹槽,其中,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三号凹槽和四号凹槽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上层柱、中层柱和下底柱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纵向贯通的通孔,三者之间通过穿过通孔的螺杆固定,所述中层柱超出上层柱的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所述螺丝孔分列二号凹槽两侧,固定抱箍通过螺丝孔安装在二号凹槽内,所述下底柱超出中层柱的部分上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6]1、本设计中使用了上层柱、中层柱和下底柱三者阶梯式的层叠结构,每一组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形成一个电线槽,这样在上层柱和中层柱之间形成了两个完整的电线槽,用于放置两根绝缘导线;每一组三号凹槽和四号凹槽形成一个电线槽,这样在中层柱和下底柱之间形成了两个完整的电线槽,用于放置另外两根绝缘导线,采用本设计布线,整体美观、成本低、安装容易,节约空间。
[0007]2、本设计中中层柱超出上层柱的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所述螺丝孔分列二号凹槽两侧,固定抱箍通过螺丝孔安装在二号凹槽内;所述下底柱超出中层柱的部分上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和固定抱箍,固定抱箍对没有落入完整电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有部分绝缘导线仅仅落入到凹槽内)进行固定,保证整体布线的牢靠。
[0008]3、本设计中上层柱、中层柱和下底柱三者之间采用通过穿过通孔的螺杆固定,螺杆伸出下底柱的部分可以用来安装到墙体或者其它固定物上,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上层柱1,一号凹槽11,中层柱2,二号凹槽21,三号凹槽22,下底柱3,四号凹槽31,通孔4,螺杆5,螺丝孔6,固定抱箍7。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参见图1至图2,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柱1、中层柱2和下底柱3,三者呈阶梯式排列,上层柱1长度最短,所述上层柱1底面设置有两条一号凹槽11,中层柱2顶面设置有两条二号凹槽21,中层柱2底面设置有两条三号凹槽22,下底柱3顶面设置有两条四号凹槽31,其中,一号凹槽11和二号凹槽21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三号凹槽22和四号凹槽31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上层柱1、中层柱2和下底柱3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纵向贯通的通孔4,三者之间通过穿过通孔4的螺杆5固定,所述中层柱2超出上层柱2的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6和固定抱箍7,所述螺丝孔6分列二号凹槽21两侧,固定抱箍7通过螺丝孔6安装在二号凹槽21内,所述下底柱3超出中层柱2的部分上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6和固定抱箍7。
[0014]本设计中使用了上层柱1、中层柱2和下底柱3三者阶梯式的层叠结构,每一组一号凹槽11和二号凹槽21形成一个电线槽,这样在上层柱1和中层柱2之间形成了两个完整的电线槽,用于放置两根绝缘导线;每一组三号凹槽22和四号凹槽31形成一个电线槽,这样在中层柱2和下底柱3之间形成了两个完整的电线槽,用于放置另外两根绝缘导线,采用本设计布线,整体美观、成本低、安装容易,节约空间。本设计中中层柱2超出上层柱1的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6和固定抱箍7,所述螺丝孔6分列二号凹槽21两侧,固定抱箍7通过螺丝孔6安装在二号凹槽21内;所述下底柱3超出中层柱2的部分上也设置有至少一组螺丝孔6和固定抱箍7,固定抱箍7对没有落入完整电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有部分绝缘导线仅仅落入到凹槽内)进行固定,保证整体布线的牢靠。本设计中上层柱1、中层柱2和下底柱3三者之间采用通过穿过通孔4的螺杆5固定,螺杆5伸出下底柱3的部分可以用来安装到墙体或者其它固定物上,使用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适用于狭小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台架式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柱(1)、中层柱(2)和下底柱(3),三者呈阶梯式排列,上层柱(1)长度最短,所述上层柱(1)底面设置有两条一号凹槽(11),中层柱(2)顶面设置有两条二号凹槽(21),中层柱(2)底面设置有两条三号凹槽(22),下底柱(3)顶面设置有两条四号凹槽(31),其中,一号凹槽(11)和二号凹槽(21)的位置和大小相互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三号凹槽(22)和四号凹槽(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刘江山孟庆喜陈思远吴需要王启新张政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