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片机构及叠片装置,该叠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转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设置于第一转轴的一端,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间隔设置,且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两侧,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以使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实现叠片作业,具有叠片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片机构及叠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叠片机构及包含该叠片机构的叠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加工制造工艺包括卷绕工艺和叠片工艺。叠片工艺生产的电芯的品质普遍高于卷绕工艺生产的电芯的品质。然而,相较于卷绕工艺较高的卷绕效率,叠片工艺由于过程较为繁琐,其叠片效率普遍较低,有待提高。例如,叠片工艺目前普遍采用的是Z型叠片方法,其基本是将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自下而上逐片Z型堆叠而成。在这种Z型叠片方法中,由于负极片和正极片需要分先后顺序上料至叠片平台,因此叠片的速度慢,进而影响电芯的叠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叠片机构及叠片装置,其叠片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提供的一种叠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转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180度,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夹紧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0007]或者,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180度,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夹紧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0009]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叠片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
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0011]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紧件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0012]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三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
[0013]当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叠片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第一轮带,所述第一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上,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转动轮、第四转动轮和第二轮带,所述第二轮带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轮和所述第四转动轮上,所述第三转动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四转动轮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0015]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轮带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0016]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动轮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二轮带带动所述第四转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叠片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8]所述第五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沿述第三转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沿所述第三转轴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叠片机构还包括连接架,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连接架转动。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能够在第一夹紧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夹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夹住第一极片,以及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松开所述第一极片;
[0021]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第三夹片和第四夹片,所述第三夹片和所述第四夹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紧件能够在第二夹紧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夹紧件用于在所述第二夹紧状态下夹住第二极片,以及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松开所述第二极片。
[0022]还提供一种叠片装置,包括上述的叠片机构。
[0023]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的叠片机构及叠片装置,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
动,以实现叠片作业,具有叠片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的叠片机构的一方向的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的叠片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27]图3为实施例的叠片机构的再一方向的示意图。
[0028]图4为实施例的叠片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5为实施例的叠片装置的控制装置示意图。
[0030]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叠片装置的控制装置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0、叠片机构;101、连接架;12、第一驱动件;13、第二驱动件;141、第二转轴;142、第三转轴;15、第三驱动件;151、第四驱动件;152、第五驱动件;16、第一夹紧件;161、第一夹片;162、第二夹片;17、第一传动装置; 171、第一转动轮;172、第二转动轮;173、第一轮带;18、第二夹紧件;181、第三夹片;182、第四夹片;19、第二传动装置;191、第三转动轮;192、第四转动轮;193、第二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转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180度,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夹紧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180度,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夹紧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沿逆时针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紧件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三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树立,唐永昌,王庆祎,张进,罗杨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林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